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成都蜀绣

时间:2024-11-05 18:45:32 编辑:阿旭

蜀中瑰宝-蜀绣之美

    有关蜀绣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西汉的《蜀都赋》,文中作者扬雄用“挥锦布绣”来形容蜀国繁盛的纺织、刺绣生产。在当时,绣品作为丝织物中最精美的制品受到百姓 青睐,成为家喻户晓的纺织产品。到了三国时期,纺织业一 跃成为蜀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伴随而来的就是蜀绣作为硬通 货换取车马等战时必需品的景象。进入西晋后,据《华阳图 志》记载,蜀绣已经同金、银、玉、珠等奇珍并称为“蜀中之宝”。隋唐时期,成都成为丝绸之路的西南起点,蜀绣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了西部等番邦诸国。建国之后,蜀绣迎来了大发展,许多名家创作的蜀绣图稿被运用到纹样的制作中。改革开放后,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下,蜀绣获得了积极的推广与发展,逐渐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并于2006年被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蜀绣按其功用可分为实用绣品与装饰画绣两大类,其中装饰画绣多作为高档工艺品,民间蜀绣则多作为实用性日用品。在对西南等地的蜀绣馆藏的研究分析中,我们发现,近代蜀绣在针法技艺上较以往走针更加精致、细密,绣料材质更为广泛,色彩搭配更为绚丽、新颖。尤其是在纹样设计方面,近代蜀绣大量借鉴民间吉语、吉祥纹饰、花鸟鱼虫等充 满自然与生活气息的题材,将西南大地的文化与地域特色充分展示出来,映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

    单独纹样顾名思义就是以单独图案进行构图组合的纹样。单独纹样是近代蜀绣纹样构成中使用范围较广泛的纹样之一,它常出现在手帕、荷包、被面、台面等日用品上,以及肚兜、短衫等服装的袖口、衣襟等处。单独纹样既适合独自用于纺织品的局部装饰,还可用来与其他纹样形式搭配,共同组成一件组合风格的蜀绣装饰品。单独纹样中最常用的

        图案表现方式就是对称,这种形式的组合方式迎合了人们对平稳、安全、规整的心理需求,同时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及浓 厚的装饰韵味。在馆藏的蜀绣文物中,对称组合的单独纹样 以文字、几何图形、花卉、建筑等多种形式出现,在视觉上达到了平稳和谐的效果。

        如果说对称形式的单独纹样更适合用作实用性蜀绣装 饰的话,那么不对称形式的单独纹样则适合于制作高档蜀 绣工艺品。在四川大学馆藏的蜀绣绣品中,我们发现不对 称题材的蜀绣作品艺术气息更为浓郁,视觉效果更为强烈,主题也更为丰富。当时的刺绣技师将翱翔长空的苍狗飞鸟、风韵婆娑的花草树木、飘渺流畅的浮云流水等难于用对称形 式单独纹样表现的图案,通过具象还原的方式,通过不对称的构图布局在各种工艺品上,画面参差随意、自由活泼,形 象美观,广受当时富贵阶层的喜爱。例如,馆藏的黑三纺锻 台面,m主体位置就运用了不对称中长弧线塑造了麦穗这一物象。绣品中的麦穗犹如随风摇曳,极富动感。又如,馆藏的青绉女褂,刺绣技师将三束花型各异的牡丹绣于前襟处,画 面具体生动、写生意味浓厚,不对称的“S”型布局使得绣 品整体维持着良好的视觉平衡感。

    在馆藏的众多绣品中,绣画《福禄寿星图》是单独纹 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复合了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形式的单 独纹样。其中,绣画的边角等局部都采用了对称蝙蝠作为装 饰,象征福寿之意;在画面中心位置,则描绘了一幅不对称 的寿星图——白发寿星慈眉善目,腰系葫芦,手拄鹿杖,寿星旁边有一只姿态优美的仙鹿安然相伴。绣品中不对称单独 纹样轻重合理、富有生气,对称单独纹样沉稳端庄,画面整 体感觉和谐、安宁,主题十分突出。

    通过对众多馆藏绣品的研究,我们发现,适合纹样被广泛用于蜀绣作品当中,用以满足画面填充、装饰等需要。经过精心设计的适合纹样使绣品结构更为严谨,视觉中心更加明确,装饰感也更为强烈。笔者通过对资料和展品的整理发现,蜀绣的适合纹样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1.形体适合纹样  

        形体适合纹样是指根据绣品形体实际而制定的纹样,其在适合纹样类别中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纹样形式。形体适合 纹样虽然受限于绣品形状、大小等因素,但这丝毫不影响其构图情趣的展现。在馆藏的清代蜀绣扇面《帐帘》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刺绣技师依据团扇的形状特征将水纹、菱 形纹、树木纹等纹样紧密铺满扇面,使得团扇的观感更为饱 满丰富。除了上例所述方式外,刺绣技师还会选择花鸟、走兽、人物等不规则图案,采用自然形体适合方式,将其作为 轮廓来装饰绣品,这样使得绣品艺术气息更为浓厚,也更具主题性。例如,四川大学博物馆馆藏的《贴团花白鹤黑缎女袄》就采用了不规则形体适合纹样,绣品形状为圆形,刺绣技师将白鹤作为形体适合纹样的主体,通过不对称的方式,将其安排在绣品视觉中点。将白鹤身体盘为圆形适合绣品形 状,既展现了仙鹤的窈窕身姿,又象征了团圆、和美。

        2.填充适合纹样  

        填充适合纹样与形体适合纹样目的相同而手法不同,它是指用一个或数个不同的形象填充绣品外轮廓的纹样布局方 式,其构图不是选用变形方式予以填充,而是引入多个形象 来丰富绣品画面感。填充适合纹样的特点是单纯明确、优美 完整,拥有良好的空间分割平衡感。西南师范大学馆藏的清 晚期蜀绣作品《同头偕老枕头盖》就采用了填充适合纹样,在方形的绣品中,刺绣技师选用人物故事作为填充纹样题 材,在构图中心表现了夫妻之间举案齐眉的和谐场景。画面中,技师并未对作为主体物象的夫妻二人进行变形,而是引入了变异缠枝纹等植物纹样进行画面填充,不对称的石榴、 蝴蝶、牡丹等纹样通过辅图的形式加入其中,更显绣品色彩 艳丽明快。

        除了以上两种蜀绣中最为常用的适合纹样外,还有许 多形制特殊的适合纹样,如边缘适合纹样、角隅适合纹样、格律体适合纹样等。这些纹样或是运用于绣品轮廓边缘,或是用于装饰绣品的角隅、转口等限制部位,又或者运用于庄 重、严谨的蜀绣作品中。总之,它们同形状适合纹样与填充适合纹样一样,丰富了蜀绣的画面形态,提升了蜀绣的艺术美感。

(三)连续纹样  

连续纹样顾名思义是指一个或多个纹样反复组合排列形成的无限循环、连续不断的图案。

蜀绣中的连续纹样一般有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两种形式。

        1.二方连续纹样 

        蜀绣中的二方连续纹样是指将单个纹样,多指花卉纹样,是通过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进行反复循环组合的连续纹 样。二方连续纹样简洁大方,节奏感和韵律感明显。通过对 馆藏的蜀绣作品进行研究,笔者发现,二方连续纹样较少运 用于蜀绣日用品中,而多是出现于西南少数民族的蜀绣装饰品中。例如,馆藏于西南师范大学的藏族装饰帘帐《蔓草八吉图》,整幅蜀绣以数排平行的二方连续纹样填满,每排二 方连续纹样都采用了散点平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和穿插,雪莲 纹样和八吉纹样被有序地串联起来,整体风格规整而不呆 板。

        2.四方连续纹样  

        四方连续纹样是指单独或多个纹样以四周重复延伸的方式组成的纹样。在蜀绣中,四方连续纹样多用于织锦绣品的 装饰或是衣物边缘与局部的填充。在对蜀绣绣品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动物纹和植物纹常被用来组合四方连续纹样。其中,动物纹又以龟背纹最为典型。龟背又称龟甲,是古代卜 算凶吉的工具,在民间被赋予长寿的涵义。在蜀绣中,刺绣技师将龟背纹样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无限循环延伸,将整 个织锦面铺满,布局均整协调,极富节奏感。在植物纹样构 成的四方连续纹样中,菊花与栀子是最常用的花卉,它们或是根据十字形花形展开四方连续,或是以花心为中心呈四周 延展排列,画面风格清丽可人,十分具有观赏性。

       通过对西南地区馆藏蜀绣纹样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蜀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纹样结构形式多样,呈现出丰富多变、规整严谨、自由活泼、丰满生动的特点,这些充分体现了蜀绣精美的工艺和极高的艺术造诣。希望本文的 研究与论述能起到传承蜀绣技艺与文化的作用,亦希望为蜀绣的创作提供途径与方法,推动中国刺绣行业的发展。


蜀绣简介大全,认识蜀中之宝

  蜀绣早在晋代就被称为"蜀中之宝",而闻名于世,一千多年来,逐步形成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特点。传统针法绣技近100种,常用的有30多种,如晕针、切针、拉针、沙针、汕针等等。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或粗细相间,或虚实绳索合,阴阳远近表现无遗。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蜀绣简介及艺术。  一、蜀绣简介  蜀绣是中国的传统工艺,蜀绣集中于四川成都,产于四川成都,绵阳等地。在晋代被称蜀中之宝。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共122种:用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盖针、切针、拉针、沙针、汕针等,讲究"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长,形成了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品种除纯欣赏品绣屏以外,还有被面、枕套、衣、鞋、靠垫、桌布、头巾、手帕、画屏等。既有巨幅条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精美艺术品。传世文物有清代蜀绣白缎地人物故事纹帐檐、绿地人物故事纹帐檐、红缎地百鸟朝凤纹帐檐、蜀绣红缎地仕女书画纹枕顶、白缎地花卉纹枕顶、白缎地花蝶纹枕顶、白缎地盘金人物故事图垫片、红缎地五子夺魁图镜心等等。  二、蜀绣艺术  蜀绣即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总称。其产地主要集中于成都、重庆、温江、郫县等地。蜀绣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蜀锦一起被称为"蜀中之宝"。最初,蜀绣主要流行于民间,至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行业,尤以成都九龙巷、科甲巷一带的蜀绣为著名。当时各县官府所办的"劝工局"也设刺绣科,可见其制作范围之广。当时的生产品种主要是官服、礼品、日用花衣、边花、嫁奁、彩帐和条屏等。比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和蜀绣名品"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 双面异色的"水草鲤鱼"座屏、"大小熊猫"座屏,就是蜀绣中的代表作。  蜀绣的技艺特点有线法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施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任何一件蜀绣都淋漓地展示了这些独到的技艺,据统计,蜀绣的针法有十二大类,一百二十二种。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蜀绣常用晕针来表现绣物的质感,体现绣物的光、色、形,把绣 物绣得惟妙惟肖。如鲤鱼的灵动、金丝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熊猫的憨态等,蜀绣绣法灵活,适应力强。一般绣品都采用绸、缎、绢、纱、绉作为面料,并根据绣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线各不相同。它还采用“线条绣”,在洁白的软缎面料上运用晕、纱、滚、藏、切等技法,以针代笔,以线作墨,绣出来的花纹线条流畅、色调柔和。不仅增添了笔墨的湿润感,还具有光洁透明的质感。  从蜀绣简介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些传统技艺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的工笔,又善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图景,刻划人物形象也逼真传神。解放以来针法绣技又有所创新,如表现动物皮毛质感的"交叉针",表现人物发髻的"螺旋针",表现鲤鱼鳞片的"虚实覆盖针"等,大大丰富了蜀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