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刺杀骑士团长

时间:2024-11-06 23:51:16 编辑:阿旭

村上春树有哪些值得一看的书呢?

1、《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算是村上春树的成名作了。故事讲述主角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展开了自我成长的旅程。2、《舞!舞!舞!》《舞!舞!舞!》是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与另一部小说《寻羊冒险记》相衔接,主人公“我”与《寻羊冒险记》中的主人公是同一个人。小说通过人物精神空虚和失落的描写,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对人的心灵的扭曲以及这种社会下人的精神孤独和生命的脆弱。3、《寻羊冒险记》《寻羊冒险记》是村上春树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与前两部长篇《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一同被称为“我”与“鼠”的“青春三部曲”。1982年,《寻羊冒险记》获得野间文艺新人奖。4、《且听风吟》《且听风吟》 是村上春树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79年。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主人公“我”暑假期间带着学潮后的疲惫,从东京回到故乡神户的故事。《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风格、写作技巧和后现代主义艺术氛围的源头与雏形,是作家从摆脱日文小说文本平庸拖沓的理念出发,借鉴美国现代小说简洁明快的文风,所完成的小说文本的革命性变革,是当代日本小说精神和文学价值的重要体现。5、《海边的卡夫卡》《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2003年出版。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主人公卡夫卡的成长史,故事情节分两条线索展开,讲述了少年卡夫卡和老人中田隔空杀人后,不但没有得到惩戒,犯了故意杀人罪、乱伦罪、强奸罪的卡夫卡反而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少年”,中田也宁静地得到了解脱。

村上春树最值得读的三本书

村上春树最值得读的三本书为《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当我在跑步时在谈些什么》。简介如下:1、《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长篇爱情小说,影响了几代读者的青春名作。故事讲述主角渡边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苦闷彷徨,最终展开自我救赎和成长的旅程。彻头彻尾的现实笔法,描绘了逝去的青春风景,小说中弥散着特有的感伤和孤独气氛。2、《海边的卡夫卡》叙述了一个十五岁离家少年与一个名叫中田聪的人的经历,两个角色作两条线索来写,而且两人自始至终未曾相遇。少年化名“田村卡夫卡”,从东京中野区的家里出逃,一直到了四国的高知县。中田聪在1946年,也就是在读小学时遇到奇怪事件昏迷后丧失了记忆和读写能力,因此大半辈子碌碌无为,直到六十岁这年,有了一次奇异的经历。3、《当我在跑步时在谈些什么》村上春树“青春三步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村上春树20岁时的故事。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主人公“我”暑假期间带着学潮后的疲惫,从东京回到故乡神户的故事。倦鸟归巢,家庭是“我”最温馨的港湾。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市伏见区,日本当代作家 。1975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1979年,凭借小说处女作《且听风吟》获得第23届群像新人文学奖。1980年,发表长篇小说《1973年的弹子球》,后入围第83届芥川奖。1982年,长篇小说《寻羊冒险记》出版单行本,并获第4届野间文艺新人奖。1985年凭借长篇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获得第21届谷崎润一郎奖。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至2009年发行逾1000万册,该书打破了日本文坛的沉寂,出现了所谓的“村上春树现象”。1991年出版长篇小说《舞!舞!舞!》。1996年,凭借长篇小说《奇鸟行状录》获得第47届读卖文学奖。1999年,凭借纪实文学《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获第2届桑原武夫文学奖。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2006年,获得捷克设立的弗朗茨·卡夫卡奖;同年,凭借短篇小说《盲柳与睡美人》获得爱尔兰第2届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2007年,获得第1届早稻田大学坪内逍遥文学奖;同年,发行短篇小说集《东京奇谭集》。2009年,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同年,《1Q84》第一部与第二部印行,发行量达到200万册。2010年,发行第三部《1Q84》 。2011年,获得西班牙卡塔洛尼亚国际奖。2013年,长篇小说《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印行。2015年,获得安徒生文学奖。2017年,推出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

读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有感

读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有感

村上春树的小说,我一共读过四本。依照阅读的顺序分别是:《挪威的森林》、《1Q84》、《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以及刚刚读完的《刺杀骑士团长》。恰巧这也是村上春树这几部作品的发表顺序。我并不觉得村上的作品都好,但是,他的每部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上春树是个悬念大师,他总能循着故事的脉络,设置出种种悬念,让我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和我阅读过的前三部小说不同的是,《刺杀骑士团长》我读的是电子书。关于阅读我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用一只HB铅笔在书页的空白处涂画,写上我阅读的一时感受。读电子书就生生的杜绝了我这个不知是好是坏的习惯。所以我经常跟书友们调侃说我不喜欢读电子书,读电子书必定写不出读后感。
但是《刺杀骑士团长》是个例外。读完这本书后,感觉有太多的感想需要付诸纸张。
《刺杀骑士团长》的故事依然是村上春树一贯的风格:36岁的肖像画家结婚6年的妻子突然提出离婚,迷茫的画家简单收拾了行李驾车开始了漫无目的的流浪,几个月后画家回到东京,住进了同学雨田政彦父亲、著名日本画画家雨田具彦的山中别墅,在别墅中,他发现了雨田具彦藏在阁楼上的画《刺杀骑士团长》,就此发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
《刺杀骑士团长》发表于2017年,此时村上春树已年届七旬。在这本书里,我感受到了类似《挪威的森林》的情色描写和人物性格中的抑郁;《1Q84》有1984的1Q84两个并存的世界,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是高速公路上“爱老虎油”广告牌下的悬梯,《刺杀骑士团长》则是“有”或者“无”,连接通道在雨田具彦的临终关怀病房里;类似于《1Q84》里的少女作家深绘理的对于绘画有着天生敏感的13岁女孩真理惠;《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里的多崎作固然是没有色彩的,《刺杀骑士团长里》,则直接为画家设置了一个叫做“免色”的邻居。所以,我认为《刺杀骑士团长》是村上春树对自己所有作品的一个总结性大合集。
在《1Q84》里,青豆刺杀领袖并和领袖交合,却怀上了爱人天吾的孩子,在《刺杀骑士团长》里,画家流浪时的一个清晰的梦,却让已和别人同居的妻子怀上了他的孩子。在我看来,村上春树对自己没有孩子这事以及年轻时的放荡是心存芥蒂的,纵然时光流逝,他依然无法和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晚年的村上春树,是否幻想着,在一个他未知的地方,有着一个与他血脉相承的存在呢。
于是村上在书中设置了免色涉这个人物,为了和有可能是自己女儿的真理惠接触,他斥重资买下了真理惠家对面山上的房子,并用望远镜窥视、请画家为真理惠画肖像、和真理惠的监护人姑姑交往。同时村上又让画家与妻子复合,共同抚养同样父亲身份存疑的女儿。
为了让这个存疑具有真实性,村上设置了“有”和“无”两个世界。通过“理念”和“隐喻及双重隐喻”的关联,来说明“无”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这里,村上与其是在告诉读者,不如说是在说服自己。
然而现实和理念是脱节的。少女真理惠突然失踪,将姑姑、免色和画家都带入焦虑中。为了找到真理惠,画家在以骑士团长为实型的理念的指引下,在雨田具彦的临终病房杀死了骑士团长,从而引出了《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中的长面人——隐喻和双重隐喻,隐喻帮画家打开了通往“无”的世界的通道,在“无”世界里,面目不清的“自我”将他摆渡到了河对岸,画家喝了河水,在画中女性角色唐娜的引导下,穿过森林和洞穴,奋力挤过一个长长的、逼仄的通道,跌入雨田具彦别墅的后山那个神秘洞穴中,回到了“有”的世界。与此同时,因好奇独自潜入免色家中而不得出的真理惠同样在骑士团长理念的指点下,利用保洁人员到来的机会,离开了免色的府邸,安然回到家中。
我没有看出真理惠的脱身和画家刺杀骑士团长及其之后的一系列行动有任何关联,无非是村上春树的故弄玄虚罢了。画家进入“无”的世界,其实是村上春树对自身的一些反省。“无”的世界,恰似一个庞大的子*,画家重新经历了孕育的过程,从而获得了新生。
村上春树是个天才作家,他的文字有着众多的受众。他曾陪跑诺贝尔文学奖十多年却终无所获,我想,他的局限恰恰在于“思想”或者称之为“理念”的缺乏。正如他在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所说的:在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选择站在鸡蛋这边。这种极度感性的语言,决定了村上春树的作品永远到达不了一定的高度。是他扼杀了自己的思想,正如画家刺杀了骑士团长。
村上春树老了。才华从他体内逐渐剥离,抽丝而去。但在《刺杀骑士团长》中,雨田具彦在德国和恋人一起筹划一起对纳粹独裁者的刺杀行动失败,恋人被杀,自己被遣送回国;而他学音乐的弟弟,被征兵前往中国,参与了南京大屠杀,回国之后不久自杀于家中。村上春树在书中写道:“日军在激战后占据了南京市区,在那里杀了很多人。有同战斗相关的**,有战斗结束后的**。日军因为没有管理俘虏的余裕,所以把投降的士兵和市民大部分杀害了。至于准确的说来有多少人被杀害,在细节上即使历史学家之间也有争论。但是,有无数市民受战争牵连而被杀害则是难以否认的事实。”这,就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对历史的深刻认知,无关才华。


村上春树的新书《刺杀骑士团长》到底讲了什么?

《刺杀骑士团长》是村上继《1Q84》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可以说是七年磨一剑。村上春树笔耕三十多年,写出了很多经典作品,这些小说大都关注着个体的自我认识和成长,这也是村上作品里贯穿始终的一个主题。同样,《刺伤骑士团长》也包含着这样的主题,不过内涵更为深刻和广阔,因为书中还融入了对人性、暴力、战争等等主题的深入探讨。小说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我”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画家,在妻子突然提出离婚后,一时陷入绝望深渊无法自拔,于是便躲进了深山里一幢老房子里,以一种逃避的姿态开始了一段不问世事、潜心画画的生活。不料这种看起来与世隔绝的日子,却为这位打开了一扇认知自我的大门。随着不可思议的事件接连发生,画家也被这些事件推动着走上了自我反省和回归的旅程。过去被他压抑埋葬在记忆深处的往事,也一一浮现出来,逼得他不得不去面对自己过去的伤痛,和潜意识里的阴暗面。其实人人都有伤痛,也有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除了主人公画家,还有老画家雨田具彦、神秘的邻居免色涉等人物,心中也都压着沉重的包袱,过去经历的悲惨事件也仍然在多年后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这些伤痛不会自动消失,只有当他们开始选择面对时,才能得到治愈。所以逃避从来不是特效药。终其一生,我们每个人都走在一条跟自己和解、与过去言和的道路上。当然,一个好的故事就像一幅意境深远的画作,不同的人能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刺杀骑士团长》就是这样,它的内容涵盖爱情、历史、人性,每个读它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