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峨眉髭蟾

时间:2024-11-07 08:58:57 编辑:阿旭

峨眉髭蟾的介绍

峨眉髭蟾(学名:Leptobrachium boringii ),属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髭蟾属动物。1成蟾体长约60-90mm。头部、躯干部和四肢背面均呈蓝褐色或青灰色,雄蟾上唇缘有黑色角质刺10-16枚(在繁殖期后脱落),雌蟾则为米色小点。头部扁而宽,鼓膜不明显。眼很特别,上半呈蓝绿色,下半深棕色。前肢长,后肢短;趾间有蹼。雄蟾无声囊和指垫。卵群近圆形,中央略凹或不凹。卵动物极灰色,植物极乳白色,卵径为约3.5mm。蝌蚪发育期体长差异很大,体长20mm-120mm;蝌蚪尾基部上方的“Y”斑较窄,尾部有相当数量深色的斑纹,尾部“Y”斑较明显。峨眉髭蟾生活于栖息于海拔600-1000m植被丰富、水源充足、气候温和的常绿阔叶林带,以昆虫为食。蝌蚪生活在高海拔水域,以植物碎屑和水生昆虫为食。峨眉髭蟾为中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贵州、重庆、广西等地。23(概述图片来源4)

峨眉髭蟾的外形特征有哪些?

峨眉髭蟾无尾目锄足蟾科,头极扁平,雄性上颌缘有10~16枚黑色锥状角刺,雌性在相应部位有米色小点。头上、背部及四肢的背面呈棕色略带紫色,背面有横纹;腹面紫肉色,满布乳色小点或小颗粒。它的眼睛非常特殊,眼球上半部为蓝绿色,下半部为深棕色。产卵季节为2月下旬至3月间,卵群为卵粒堆积而成的卵片,每个卵片大约有250~346粒卵。分布于我国四川峨眉山、贵州梵净山等地。峨眉髭蟾别名“博氏髭蟾”。栖息于海拔1100~1700米间的山坡或田坎边的石缝内或草堆下。捕食对象主要为农林害虫。目前,峨眉髭蟾的数量十分稀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蛙类。

峨眉髭蟾的繁殖习性

繁殖习性峨眉髭蟾的繁殖季节为2-4月,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下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集中表现为在最冷的冬季和初春进入产卵期。随着繁殖季节的来临,雄蟾体态变得较为肥胖,皮肤增厚而松弛前臂变粗为平时的几倍,上颌缘角质刺开始生长并角化。雄蟾有筑巢护卵习性,选择水流平缓、砂底且有较大石块的地方筑巢,等待雌蟾。雌蟾在产卵前才进入产卵场与雄蟾配对产卵,雌蟾产卵完毕即离水上岸,雄蟾仍留守石下护卵并可与其他雌蟾继续配对产卵。繁殖季节后雄蟾第二性征消失,角质刺的角质层剥脱,中间的非角化软组织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