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中,究竟谁的官职是最大的?
唐朝除过不少我们熟悉的诗人,其中有落魄书生,郁郁不得志的才子,也不乏官位显赫之士。唐朝的官位最大的就是群臣之首的宰相了,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度了,能做到这个位置的诗人有个叫张九龄的,他从小便聪慧无比,七岁就出口成章,唐中宗时期就走上仕途,如潮为官,到玄宗的开元年间封为宰相一职,张九龄的仕途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他自己也尽忠职守,是一代名相。官至宰相的还有位诗人--元稹,虽然他就当了三个月的宰相,但在唐穆宗极为后的也算是平步青云,仕途也算平坦,但是他为人善于钻营,官品不是很好。还有我们最熟悉的古诗“粒粒皆辛苦,谁知盘中餐”的作者李绅,也都当过宰相一职。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名字和著作我们也不陌生,他的仕途有些波折,他是考入的功名,然后一步步的往上升,没想到因为安史之乱,被迫当了安禄山的官,因此留下一段污名,后来在其弟弟的帮助下才没有被追究责任,最后靠努力升至右丞相。唐朝的官位顺序左位大与右位,右丞相属于正四品,但是是辅官,没有实权。白居易一生对仕途职位不是那么上心,也因此躲过了中晚唐时期的多次政治风波,甚至在他彻底对做官失去兴趣,只想一心在家养老的时候,唐文宗还封了他一个开国县候的爵位,甚至在他去世以后,皇帝又追封他为尚书右仆射,官位仅次于元稹的宰相一职,是唐朝少有的活着的时候是正部级,死后又属从二品宰相的大文豪。唐朝还有些诗人,虽未在朝担任部长级职务,但是却重兵在握,掌管军权,那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流传至今,这个诗人就是崔护,他曾担任过京兆尹,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等要职。
盛唐诗人中哪一位官做的最大
盛唐诗人中高适官做的最大。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唐朝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高适出生。朝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高适二十岁。于是年前后到长安,后客游梁宋,遂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取给。自此时起至开元十九年(731年),一直居宋中。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高适二十八岁。是年起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北游燕赵,先后欲投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作有《信安王幕府》、《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别》、《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赠别王十七管记》及《塞上》、《蓟门五首》等诗。艺术特色: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李绅是个什么样的人?
毁誉参半。唐朝诗人李绅虽然写出了两首题为《悯农》的诗,可是,他不是个节俭的人,还非常奢侈。人是会变化的,他在写这两首诗的时候,他做官的父亲去世了,母子生活很苦,亲眼看到农民种地的不容易。写下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诗句,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不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的鞭挞;“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表现了他不仅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还反映了他对劳动果实的珍惜,启示人们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用辛苦换来的。李绅在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并且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全然没有“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简朴与珍惜的意识。与李绅同一时代的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等人,无不对其嗤之以鼻。助敌圆梦李绅做淮南节度使,张又新在江南郡守的任上罢官。一直以来和李绅有间隙,做什么事都对着来。其人罢官后还乡,遇风翻船,淹死了两个儿子。身遭不幸,非常悲痛,又担心李绅会报复他。便给李绅写了很长的一封信,表示自己的歉疚。李绅很同情他,便在回信中说:“过去争论的话,我怎么能记恨?互相之间不对的地方,我早忘光了。”张郎中非常感激,亲自面谢,两人释嫌和好,同旧时是朋友一样。两人经常一起高高兴兴地痛饮。张郎中曾经做过广陵从事,和一位风尘女子很要好,但相爱而不成眷属。二十年后,在李绅家喝酒,恰好相逢。四目相对,泪将欲下。李绅去换衣服,张郎中用手指蘸着酒,写词在木盘上,女子记住了词。李绅回来,张郎中端着酒杯发愁。李绅感觉到了什么,就叫女子唱歌佐酒。女子便唱了张郎中刚写的词:“云雨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头白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张郎中喝得大醉,李绅让女子和他一起归去。
李绅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李绅的真实历史是:李绅出身赵郡李氏南祖。李绅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滁、寿、汴等州刺史及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入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擢尚书右仆射,改门下侍郎,封赵国公,为相四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唐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李绅的故事:李绅步入仕途飞黄腾达后,却丧失了诗歌里的悯农之心,逐渐蜕变成一个花天酒地、滥施淫威的腐官酷吏。随着官职的升高,李绅“渐次豪奢”。据传,李绅一餐的耗费经常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李绅当淮南节度使时,对百姓疾苦极为漠视。在李绅治下的百姓,终日惶惶不安,纷纷渡江淮而逃难。与李绅同时代的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等人无不对其嗤之以鼻。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曾应邀参加时任扬州节度使李绅安排的宴会,他看到李绅家中私妓成群,其中一名歌妓色艺双绝,感慨颇多,于是写下了《赠李司空妓》一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歌的大意是:佳肴美酒,歌姬美色,轻歌曼舞,李司空早已习以为常,养尊处优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可我刘禹锡却肝肠寸断,于心不忍。李绅由于生活豪奢、为官酷暴、滥施淫威,死后,被定性为酷吏,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
唐代诗人李坤的资料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善诗歌,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们共倡新乐府诗体。其代表作《悯农二首》,流传甚广。
李绅的诗歌创作,以52岁贬谪端州司马为分界线,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1)前期诗歌关注社会,反映现实,语言亦通俗易懂,表现出通俗浅切的风格特征;(2)后期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改变,以及个人宦海沉浮,重在抒发一己之私,表现个人情感诗歌也表现出典雅繁艳的风格特征。【摘要】
唐代诗人李坤的资料【提问】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善诗歌,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们共倡新乐府诗体。其代表作《悯农二首》,流传甚广。
李绅的诗歌创作,以52岁贬谪端州司马为分界线,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1)前期诗歌关注社会,反映现实,语言亦通俗易懂,表现出通俗浅切的风格特征;(2)后期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改变,以及个人宦海沉浮,重在抒发一己之私,表现个人情感诗歌也表现出典雅繁艳的风格特征。【回答】
唐朝诗人李坤的诗句
【诗人简介】
李坤: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元年(806)进士。 穆宗时为左拾遗,徙江西观察使。武宗时拜相,出为淮南节
度使。早岁以歌行自负,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白居易和而广之,惜已失传。《全唐诗》存《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主要诗作】
悯农二首·其一
悯农二首·其二
悯农二首·其一
李坤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①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注释】
①子:指粮食颗粒。
【评析】
农夫春种、秋收,种一粒种,收万颗子,夸张地表现了收成的丰硕,也歌颂了农失的辛勤劳动。如果耕种面积不广,那么即使丰收,也所获有限。可是“四海无闲
田”,所有能开垦、能耕种的土地都种了粮食,又都获得了好收成。这就进一步歌颂农夫用自已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巨大财富。前三句层层铺垫,第四句突然么跌:
“农夫犹饿死!”那么,农夫提供的那么多粮食到哪里去了?
悯农二首·其二
李坤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飧,①
粒粒皆辛苦?
【注释】
①飧(音孙):熟食的通称。飧。一作餐。
【评析】
前两句既是对第一首的补充描写,表明那广种、丰收,都洒满农夫的汗水;又以“汗滴”与米粒相似为契机,引出后两句:“盘中”的“粒粒”米,来自农夫的滴滴汗,可是又有谁知道呢?
这两首诗一作《古风二首》。《唐诗纪事》卷三九载李绅曾以此诗谒吕温,
温读之,预言必为卿相。据此推测,此诗当作于早年。李锳《诗法易简录》称“此种诗纯以意胜,不在言语之工。”其实不仅命意高卓,而且笔力简劲,构思新
颖,表现有力。第一首用前三句渲染广种、丰收,满眼富足景象,第四句突然反跌,令人惊心动魄。第二首以“盘中”映照“田间”,以粒粒饭映照滴滴汗,“谁
知”一问,悲愤欲绝。用寥寥四十字概括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形象鲜明,激情喷涌,因而千百年来,传诵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