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王亚伟 基金

时间:2024-11-11 20:17:24 编辑:阿旭

明星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有哪些

明星基金经理是对业绩非常好的基金经理的一种称呼,他们是投资人都想要合作的对象,这种基金经理几乎算是万里挑一的人才,2020年中国前十基金经理为张弘弢、余亮、刘格崧、姚臻、张坤、张清华、郑涛、艾小军、茅炜、胡剑。下面就一起仔细了解一下这些人的业绩吧。 基金经理的排行 实际上,明星基金经理是排行榜上位列前茅的人,既然有排行就会有名次的变化,每个周期中都会有人降下来和升上去,没有人能够稳居高位的,下面是2020年排行榜被称之为的“神级”十大基金经理: 1、张弘弢,华夏基金,最高回报率193.54%; 2、余亮,中银证券,最高回报率3.19%; 3、刘格崧,广发基金,最高回报率229.8%; 4、姚臻,农银汇理基金,最高回报率16.1%; 5、张坤,易方达基金,最高回报率622.06%; 6、张清华,易方达基金,最高回报率203.89%; 7、郑涛,中银基金,最高回报率14.09%; 8、艾小军,国泰基金,最高回报率140.08%; 9、茅炜,南方基金,最高回报率137.67%; 10、胡剑,易方达基金,最高回报率14.59%。 以上就是基金行业中的十大”神人“。

明星基金经理牛在哪里?

入学校希望有个好老师,入单位希望有个好领导,入基金市场希望有个好的基金经理。那么明星基金经理和菜鸟基金经理有什么区别?明星基金经理究竟牛在哪里? 以王亚伟为例,王亚伟管理华夏大盘前的十年时间里,虽然也有过良好的业绩,但发挥并不稳定,起初其在社保基金、华夏成长(000001,基金吧)基金管理中“很不顺利,迟迟找不到市场感觉、踏不准节奏”,直到2005年9月,王听从范的劝,放下投资,调整心态,去国外学习,回国后王亚伟便“神”了。一、王亚伟十年磨一剑 围绕王亚伟的争议很大。有人说他是被华夏打造出来的,有人质疑他投资有猫腻,但没有人去研究过他的投资成长历程。 在炒作以及神话王亚伟的时候,投资者仅看到了其2005年接受华夏大盘至其2012年离开这7年间,基金累计净值增长了1046%,以及王总神秘地出现在重组股里,但却没有人认真思考过或无从知悉他的成长经历和他投资组合的艺术。王亚伟给人的印象跟范勇宏描述的在1995年面试王时相似,平和、淡定,时不时憨笑,王亚伟的同事评价他,顾家、喜欢摄影。 在1995年进入华夏证券至2005年的10年里,他和现在很多基金经理一样,犯过很多错误。 1998年,王亚伟刚刚管理基金,投资五粮液(000858,股吧)时因拘泥于原先设定的目标价,最终1000万元账面盈利化为乌有,王常常以此告诫自己戒骄戒躁;2001年重仓持有茅台(600519,股吧),在熊市中坚守几年终于在2003年没有收获地斩仓,错过大牛股;2004至2005年期间,因选股面窄等原因没有处理好股票组合弹性和稳定的关系,业绩波动较大。 据范勇宏描述,2005年王回来后,投资策略较以往更灵活,既发掘隐蔽资产、又有再重组驱动的个股,同时也不排斥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架子型投资,持股更为分散,少有单只股票超过净值的5%,大多数个股占净值2%以下。在范勇宏看来,此时王亚伟的投资理念才基本成型了。 不随大流,爱好冷门股,甚至刻意回避基金重仓股和某个阶段的热点股,强调考虑了隐蔽资产的安全边际,王亚伟对重组股情有独钟,以至于在他的大投资组合里,还有一个重组股的小组合(关于组合投资的艺术)。二、投资逻辑清晰有价值 那么,投资逻辑到底有价值吗? 应该说,符合自己的投资逻辑有价值,别人的投资逻辑仅仅有参考价值。不得不说的是,很多人忽略了这个看似很虚的东西。 即使业绩很好的基金经理,在投资过程中,也不一定能静下心来把自己的投资逻辑明确梳理出来。王亚伟之所以从2006年开始,年年业绩靠前,当然与其勤奋、严谨和高悟性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形成了基于独立思考和市场检验的符合自己性格的投资逻辑。 基金经理尤其是没有经历过牛熊市场检验的人,应该时时反省过往的操作,不断修正错误,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风格。这样,稳定的业绩才是大概率事件。三、平庸的大多数 易方达基金公司副总经理陈志民说,的行情几乎是2010年的翻版,小盘成长股VS大盘周期股,基金经理们几乎被逼疯了! 为什么被逼疯了?大抵是因为基金经理难取难舍。他们要盯着盘面不断地问自己,要不要追持续上涨的小盘股?不追,业绩落后,持有人先骂后赎回,领导还要找谈话;追,估值太高,进去容易,怎么出来? 两个字,纠结。 到底怎么选择,这要看基金经理的追求了。 美国福特基金会投资政策研究部门的主管劳伦斯?西格尔(Laurence Siegel)把基金经理分了四种类型,非常犀利。 第一种,随大流同时又是正确的,这是最理想的;第二种,坚持独立立场同时是正确的,他们是英雄;第三种,随大流但是错的,对公募基金经理而言,这并不严重,至少不会丢掉饭碗;第四种,坚持独立立场,但是错的,或者一定时期内是错的。 在这四种选择中,基金经理必须选一个,毫无疑问,选择第四种的一定是傻瓜,因为领导、公司的销售人员、同行、持有人都不会拿5年或者10年的时间来验证你的对错。 显而易见,从以往的经验和趋利避害的需要看,很多人会选择随大流。无论是A股2007年的大牛市,还是美国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的狂欢,无不如此。虽然当时很风光,但事后很惨烈。优秀的基金经理诞生于有独立立场的坚持,当然这需要付出代价。 所以英雄是寂寞的,但恰恰这个行业追求的是浮华,这多少注定了大部分人会选择平庸。四、选择的困难 就更大的意义而言,基金经理的选择并不仅仅停留在,到底是选茅台(600519)还是选万科,到底是选更大的股票头寸还是更大的债券头寸,而是要在牺牲客户和牺牲客户的钱这两者之间做选择,即使这并非基金经理个人一厢情愿的事,但这的确决定了他的行为。 在20世纪末期科技股鸡犬升天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并非不知道随时会来的风险。但不随大流,就意味着要牺牲客户,而客户就意味着利润,因此职业基金经理也将面临职业风险。毕竟客户只在乎更高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至于风险那只是泡沫破裂后才会有的真切感觉。 所以,对多数基金经理来说,他们更愿意随大流,这只不过是牺牲了客户的钱,更无关道德上的指责。五、理性认识风险和运气 华安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尚志民3月底在“金牛奖”颁奖现场代表基金经理讲话时,曾很有感触地说:“长期而言,心态大于智力”。这可以理解为,对自身局限性的认识,远比自认为高明重要。 认识自己是一生的功课。对基金经理而言,有两点或许需要时时记住:预测有很大局限性;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业绩贡献来自于运气的成分大于技巧。 前者警示我们,没有哪项投资决策是绝对正确的,因而要实时控制风险;后者的警示意义在于,一次良好的业绩记录是诸多运气的结果而非全凭技术高超,这样才不至于因信心膨胀而误入歧途。 与其说这是基金经理的风格,不如说这更像赌徒。六、控制风险犹如建筑师 雅安地震后,很多房子倒塌,对于掏大价钱买房的人来说,损失不言而喻。但房子能否经受住地震的考验,只有地震后才最直观。基金经理就像建筑师,其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在平地上建起房子,更重要的是地震来时能保证房子的安全,进而保证房子里人的安全。 在投资领域,所有人都存在高估自己认知风险的能力,并低估规避风险所需要的条件。极端的例子就是王海用投资者的血汗钱来证明自己对房地产股的乐观判断。在地震没发生之前,谁也不知道把八成资金投到地产股上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对王海而言,赌对了,成为英雄;赌错了,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顺便提一句,一个机构投资者允许这种赌博行为的存在其实比赌博更危险。 巴菲特和林奇之所以牛,并不是他在那一年取得了多么高得离谱的业绩,恰恰相反,其出色的投资成就来源于他们数十年没有大亏。这跟建筑师一样,即使房子建得再好,扛不住一次7级地震,那么所有的收获都终将变成一地瓦砾,这便是投资的残酷性。 在牛市中,风险就像变色龙一样能把自己掩藏得滴水不露,就像上世纪末的科技股泡沫,就像中国的传媒股一路高歌猛进一样。此时所有人都觉得,这里根本就没有风险,但当熊市来临,风险这个变色龙的伪装撕去,攻击性就表现无疑。所以说,专业的机构投资者的最大价值更多体现在风险控制上,而不是在牛市中的勇敢。七、运气和技巧 大多数人都更倾向于否认运气在成功中的作用,而强化自己的技能和聪明等。 也许大家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美国投资理论界提出设想,《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出面组织,一场比试选股水平的历时数年的著名公开竞赛拉开了帷幕。竞赛的一方是由当时华尔街最著名的股票分析师组成的若干组,另一方则是一头通过掷飞镖选股的大猩猩,比较谁选出的股票组合产生的投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高,结果是大猩猩赢了。 在这里,笔者无意否定基金经理的价值,投资最权威的考官是时间,长时间里,纯属靠运气的大猩猩不可能战胜华尔街。但基金经理要真切地明白,好的业绩并不全部是技能,或者获得几次“金牛奖”也并不能证明自己的高明,更重要的是,不要否认运气在其中扮演的作用,这样才不至于信心膨胀,才不至于放大直观而忽视真实的风险。 分析了这么多,明星基金经理和菜鸟基金经理到底有什么区别,明星经理究竟牛在哪里?其一,是否通过不断的纠错,形成适合自己的投资逻辑或者风格;其二,是否做到既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下风险最小化,以及是否对运气有正确的认识;其三,是否有像管理自己家人的钱一样的心态管理持有人的钱。


初代“基金一哥”王亚伟新增持仓曝光,会否重演牛股往事?

作者 | 吴丹璐 孙建楠 编辑 | 袁畅 在公募和私募基金界,如果只能有一个“王”——那就是王亚伟。 这个曾经公募界“神一般”的男人,在任职华夏大盘基金经理期间创造了六年半1195.25%的累计业绩,年均复合回报50%。 从2006年1月到2012年5月,王亚伟至少有四年在行业内排名前三名,包括其中两年行业第一。这是一个迄今无人可以颠覆的业绩记录。 01 逆势杀入次新股 根据长鸿高科的年报显示,王亚伟发起的千合资本昀锦2号私募基金在四季度成为该公司的新晋大股东。 昀锦2号基金去年末持有该公司50万股,持仓市值约为1400万元,位列第四大股东,同时也是前十大股东中唯一的机构股东。 这是王亚伟近期曝光的唯一一个新开个股,也是昀锦2号2018年成立后,第一个公开持股信息。 王亚伟在公募期间,业绩大幅超越行业平均水平,重仓股亦和主流行业有较大距离,以一种“不与尔等在一个层面比赛”的姿态在行业内特立独行。如今的长鸿高科,也是其他专业机构几乎没有涉足的个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长鸿高科是去年在沪市上市的次新股。 02 公募“巅峰” 2012年王亚伟离开华夏基金正式创立千合资本,这成为当年公募基金最轰动的事件。 这当然是因为王亚伟那迄今无法重复的巅峰业绩。 王亚伟早年是高考状元,后来在清华大学就读,双学位毕业后加盟了中信旗下一个投资公司。1995年,“聪明人”王亚伟成为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的投研部经理(负责人),其后参与创办华夏基金。 2006年开始,王亚伟在海外进修归来后,开始了神迹一般的公募投资业绩生涯。 从2005年12月末理至2012年5月,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创造了近12倍的回报。 当年有一个说法,只要王亚伟在,公募基金的冠军是没有悬念的,其余同行都是来争夺“行业第二的。 王亚伟的离去,以及此后连锁反应般的高管离职,还导致了曾经的“权益投资高地”华夏基金的江湖地位一落千丈。 如今的华夏基金以指数产品著称于世,当年独步天下的盛况早已不复如初,这个结果不知道王亚伟当初离去时有否预料到。 03 逃不过的“聚光灯” 王亚伟创立私募机构后,刻意低调,自此几乎不在市场发声,除了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出来发声力挺A股投资价值外,再无公开观点披露。 以他首只私募产品外贸信托-昀沣为例,买入前十大股东的上市公司,延续了他在公募时期的风格:公司大股东资本运作、偏国资背景。 王亚伟对行业选择发布广泛,包括能源、传媒、运输、制造业、医药、饮料等。他对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有偏好,这类公司资产通常发生置换,主营业务切换,实控人也会变更。 截至目前,王亚伟首只私募基金外贸信托-昀沣的净值,在三方平台仅更新至2020年8月。2012年12月以来年化收益为11.08%。此外,王亚伟旗下的紫荆二号净值披露至今年3月31日,年内收益为-6.03%,2020年收益为24.3%。 04 下一个“三聚环保” 王亚伟“奔私”以来,最为长情的持仓股票就是三聚环保,这是生产环保材料的上市公司,主要为基础能源工业的产品清洁化、产品质量提升及生产过程的清洁化提供产品、技术、服务,涉及化石能源产业、绿色能源等概念板块。 巧合的是,三聚环保和长鸿高新均属于环保材料公司。 虽然“一哥”对三聚环保长情,持有整整七年,但最后的结局有些“悲惨”。 他的外贸信托-昀沣正式运作后,2013年一季报披露时,出现于近2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当时就包括三聚环保。 第一次以私募基金模式买入,当时王亚伟就以1930万股的持有量,高居三聚环保流通股东榜首。 之后不断加减仓,始终停留于这家公司的十大股东阵营。 这笔投资的开局可谓相当成功,2013年一季度至2017年一季度的四年间,三聚环保股价累计涨幅高达六倍。 当时,市场对“一哥”挖掘牛股的能力十分钦佩。 然而,2018年三聚环保迎来重大转折,这家公司的行业前景受到质疑,加之公司开始卷入违规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违规等负面事件,经营业绩亦出现下滑。 基本面异动爆出后,王亚伟开始持续减仓三聚环保,外贸信托-昀沣最后一次出现于十大股东的时点是2020年一季度,当时王亚伟环比减仓幅度高达20%。 2020年半年报披露时,王亚伟终于消失于三聚环保的十大股东阵营。总结来看,王亚伟在三聚环保上虽然大幅利润回吐,应该还是赚了大钱的。 05 或为逢低建仓 值得注意的是,长鸿高科的股价曾在四季度出现过大幅回调,而王亚伟的持仓也是四季度披露出来的。这或许意味着王亚伟在该股上是逢低建仓。 长鸿高科的上市开盘价为10.54元,上市后不断上行,最高冲至37.77元,12月1日之后出现了急跌,连续收获两个跌停板,股价来到了28元下方。 目前为止,长鸿高科的股价仍在25到30元区间徘徊,浮盈仍不明显。 06 限塑令的隐形玩家 那么这家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据查,长鸿高科的主营业务为热塑性弹性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只典型的环保概念股。其公司生产的合成橡胶新型高分子材料,被称为是继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之后的“第三代橡胶”, 主打买点即是环保替代。 而公司的最新动作也十分惊人,为配合限塑令政策,公司2020年10月忽然宣布拟投建60万吨/年全生物降解热塑性塑料产业园PBAT/PBS/PBT灵活柔性生产项目,快速切入新赛道。 此后从11月份开始,针对长鸿高科的调研逐渐增多,包括重阳投资、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都有参与。 公司在调研活动中曾回应,PBAT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综合性能最好的全生物降解材料,性价比高,是生物降解塑料用途最广泛的品种。 同时公司在产品策略层面的替代目标非常明确,主要目标是去替代老百姓日常用的东西,包括回收比较困难的一次性塑料用品,包括塑料袋,一次性饭盒,农业用的薄膜等。 长鸿高科这一新产品的巨大市场潜力或许是推动王亚伟四季度买入的另一原因。 星标华尔街见闻,好内容不错过

  • 上一篇:p510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