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80后童年回忆

时间:2024-11-12 13:20:06 编辑:阿旭

80后的童年都经历了哪些回忆?

回忆是把杀猪刀,照出岁月刻在脸上的皱纹,弹指三十年,转眼已近不惑之年;可回忆也是一面哈哈镜,看着记忆里的自己,那些曾经穿过的衣服,吃过的东西,住过的房子,骑车的车,以及玩过的玩意儿,满满都是笑点和泪点。80后的童年,虽然没有父辈的艰辛,但也没有如今孩子的富余,仿佛一叠黑白照片,留下最纯粹的印象,每每回忆,总会陷入柔软的遐思里。那些三十年前的衣食住行,留下了特别的岁月痕迹,你都还记得吗?01【衣篇】那是一个神奇的年代,拥有神奇的审美视觉。家家户户,几乎都在五斗橱壁上都贴着一张脸上画着两大团腮红,穿着马海毛蝙蝠衫的女明星。拥有一件这样的马海毛蝙蝠衫,是每一个小女生的梦想。那时候的蝙蝠衫,袖幅宽大,出奇夸张,跟衣服的侧面连在一起,只要伸开双臂,犹如蝙蝠振翅飞翔。那时候,配合蝙蝠衫的是健美裤,上宽下窄,上紧下松,以强悍的对比冲击着视觉。可惜,小女生似乎不配穿蝙蝠衫,好似谁穿了,谁就是在向世人宣示臭美。可心里的羡慕,眼神里藏不住。我有一个爱美的表姐,看我如此痴迷,竟也把一件穿剩的旧蝙蝠衫赠与我,让我如获至宝。那是一件黑白条纹的蝙蝠衫,中间还隐隐夹了金色的丝线,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成为我的大爱。可惜那时候还没有胆量穿到学校去,也只能一遍又一遍在家里试穿,看着镜中的那个自己,无比渴望一夜长大。02【食篇】80后的零食真的不多,如果谁能够吃上大白兔奶糖,阿咪奶糖,那真算是小伙伴里有钱的一族。但是,无论怎样,在六一儿童节或者生日那天,一般大人都会给个一元、两元当作奖励,让孩子自己做主,买一些自己想吃的零食。记忆最深的是咪咪虾条,5毛钱一包,里面是一根根细细的虾条,不仅携带方便,而且一包省着吃,竟能解一个下午的馋。一根又一根,美美品味,满足童年对零食所有的欲望。如今,超市里还有同包装的咪咪虾条,每次路过货架,总感觉亲切,饶有兴趣地挑上一包放入购物车,可等真撕开包装口再品尝的话,虽然味道还是童年的那个味道,只是少了童年那种期待的心情。03【住篇】“一排小平房,住着内文和你,一块儿做游戏,一起上学去……”记忆中,童年没有高高在上的高楼大厦,大家都住一溜的小平房。特别是到了夏天的晚上,家家户户会搬出小桌在院子里吃饭。大人们一边吃,一边会隔着院落聊天,孩子们则端着小饭碗,饭面上搁上菜,然后东家蹿西家,跑了一圈,一碗饭也就打发了。有时候,一不留神,还会脚底一摔,“晃当”一声,碗碎了,大人的聊天戛然而止,随之是怒喝声:“小兔崽子!你没长眼睛吗?”童年最怕摔碗,因为买一个碗又会花父母不少钱。如果还能凑合着用,父母一般也舍不得扔。记忆中,碗橱里都是豁着口子的破碗,一桩桩都是孩子不小心的罪证。哪有现在的孩子,碗破了就破了,人别碰着就成。04【行】小时候,还没有公交车,近一些的路程,坐老爸28寸的永久牌自行车;而远途,比如去外婆家,骑自行车比较费劲的地方,则花上一块两块钱坐中巴车。车上有卖票的阿姨,孩子半价,往往上车门的时候,忍不住屈膝,为的是尽量让自己看上去矮一点,小一点,好够上儿童票。那时候,老爸有的是力气,只要他得空,准会骑上他那28寸的自行车,骑半天的路程,带我去外婆家。可事实上,我并不乐意坐他的自行车。这是因为,坐在横梁上的我,不仅要弯腰半天,屈膝半天,半天一动不动,屁股就会麻掉一半,随之麻木的还有双脚。一提起脚,甚至还有惨痛的记忆。有一次,坐着坐着,脚不由地伸开了,结果愣是卷进车轮里,钻心的疼痛让我“哇”一声就哭开了。老爸赶忙下车查看,脱下袜子,那脚已经肿成了馒头。我记得那次,在夹脚之后,死也不肯再坐上自行车,记得老爸左哄右哄就是没招。后来,一个挑着木箱卖冰棍的大爷路过,老爸愣是狠了狠心,给我买了一支“紫雪糕”,那种里面奶油,外面还包着一层巧克力的棒冰,我这才破涕而笑。终于答应着重新坐上了老爸的座驾。当然,从外婆家回来的时候,老爸再也没敢骑车带我回家,而是买了一张中巴车票,将我托付给了卖票的阿姨,到点喊我下车。也不知坐了多久,正瞌睡迷蒙,阿姨摇醒了我,原来到站了。车站很小,熟悉的修自行车铺,还有熟悉的卖冰棍的木箱。按照和老爸之间的约定,我坐在修自行车的车铺里等他,也不知等了多久,也不知来来回回数了多少辆中巴车,才终于远远看见那个熟悉的骑自行车的身影,人一下子清醒又兴奋起来。“原来是你家闺女!”修车的叔叔跟老爸打招呼,他们俩闲聊了两句,也就一个忙生意,一个带着我回家了。想想真不可思议,那时候的老爸怎么会如此放心让我一个人坐车回家?不过还好,没有走丢!05【玩篇】80后的孩子,一天到晚都在玩,不是上山,就是下河,玩具不多,乐趣却不少。记忆中,孩子都爱玩一种小玻璃球,一毛钱可以买好多个,揣在裤兜里沉甸甸,听着它“晃荡晃荡”的清脆撞击声,心里的那个美,简直没法说。玩法比较简单,趴在地上,看谁先把玻璃弹珠打进洞,谁就可以攻击别人的玻璃球。只要被打中,那么这个胜利者,就可以拿走战胜品。农村的地,坑坑洼洼,到处都是小窝,所以到哪都可以玩。很多男孩子玩得废寝忘食,总是踩着铃声进教室,听到下课铃一响,又一窝蜂跑出去玩。廉价的小玻璃球,简直带来无比乐趣。怀念曾经物质匮乏,却乐趣盎然的80后童年。一段段,一幕幕,打开回忆的闸门,有太多童年的故事值得自己回味。只是,一切都定格在了曾经:我们,再也回不去了!留下这些文字,做一些念想罢。

80后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我是80年代初出生的,可以简单给你介绍下,我生活在三线城市,改革开放的春风一直到90年代初才对我在的城市有所影响,80年代是全国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年代,粮票在我小时候还在使用,我家对面就是一个粮站,家里有很多粮票,买面的时候都是拿粮票,买馒头也可以用粮票,粮票从四两,一斤,五斤,十斤不等,当然,钞票也能用,不过那个时候工资都不高,一个月拿满也还不到100块钱,家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工厂还都是国有企业,三班倒的上班制度,冬天夏天有相应的小福利,我们是计划生育实施后的第一代人,据父母说,那个时候如果多生孩子,就要失业,所以人人都不敢多生,所以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城市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子女入学按片划分,如果跨区就学,要交钱,街上除了公交车几乎没有机动车,大家都是骑自行车上班,电视节目也很贫乏,而且晚上10点就没有电视节目了,小孩子的玩耍方式也都是自己找乐,滚铁环,扔沙包,踢毽子,跳皮筋,抓知了,跳方格,总之,童年的记忆是灰色的,没有什么特殊颜色的,平淡而温馨,那个时候物质贫乏,人心思变,有头脑,有勇气的人纷纷离开工厂,开始下海经商,胆小无能的人安分守己但是内心慌乱,这个社会就像表面平静,却暗潮汹涌的湖,也许这就是那个新旧时期交替时刻的写照,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明白的


什么是80后童年回忆杀?

80后童年回忆杀就是生在80年代的人,回忆童年时候,想到曾经美好的过往,眼下已物是人非,感情受到暴击。80后童年典型回忆杀事件:1、冰棒一根糖水棒冰甜到心窝里,那时,吃上一根冰棍就能开心一整天,冰棍儿都是推在小车上卖的,街道边口吆喝一声,一群孩子呼拥而上,一毛钱一根,贵的没有。2、捕蝉小时候,不管天气再热,都乐意和小伙伴们结伴去捉知了。甚至会不顾危险,瞒着爸妈,和小伙伴们去河里游泳摸鱼。3、纳凉那时候,巷子口、树荫下都是乘凉的黄金地段。一到晚上大家就把藤椅、竹床、长条凳都搬出来“占地方”了。坐在竹床上打牌、下棋、聊天.……还有土豪把家里电视机搬出来,一大群人围着一起看!4、游戏在巷子里头到处乱窜,玩“捉迷藏”、“三个字”、“木头人”……在路灯下面捡虫子,有胆大的还会去逮墙上的“四脚蛇”,把它的尾巴弄断看是不是会长出来。扩展资料:80经典动画片的回忆杀:1、《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该片讲述了一群小蝌蚪在虾公公描述了它们母亲的特征后,去寻找妈妈,在错把金鱼、螃蟹、乌龟、鲶鱼当做母亲后,最终找到自己妈妈的故事。2、《大闹天宫》1961年《大闹天宫》根据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故事改编,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至1964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前后历时4年创作。该片以神话形式,通过孙悟空闹龙宫、反天庭的故事,表现了孙悟空的传奇经历。3、《阿凡提的故事》1980年《阿凡提的故事》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0年发行的一部木偶动画电影。该片分为十几个小故事,主人公阿凡提利用自己的智慧,为穷苦百姓伸张正义,让贪婪愚蠢的巴依、国王受到惩罚。4、《黑猫警长》1984年《黑猫警长》是国内原创经典动画之一。该片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3年下半年至1987年改编出品。1984年,《黑猫警长》一经亮相便红遍大江南北,博得无数小朋友和成年人的喜爱。“黑猫警长”“一只耳”等动画形象深入人心,成为经典。5、《葫芦娃》1986年《葫芦兄弟》又名《葫芦娃》,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原创出品的13集系列剪纸动画片。该片讲述了7只神奇的葫芦,7个本领超群的兄弟,他们为救亲人与妖精们斗智斗勇的故事。《葫芦兄弟》是国内原创经典动画之一,自1986年播出以来,深受观众喜爱。

80后童年回忆杀都有什么

80后童年回忆杀一:小霸王学习游戏机在一次爸妈外出出差之后,我拥有了一台小霸王游戏机。那时我刚刚入学,据我父母回忆,那是他们前往广州出差的时候,无意中在商场里看到了这款学习游戏机。我隐约记得我拿到手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开心,因为我当时已经着迷于小伙伴家的卡带游戏,多么渴望自己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台游戏机。这是一款游戏机很有时代特色的产品,红白机身,造型像一辆小坦克,开机还会有一个公鸭嗓的男声高喊一句"啊哈!小霸王其乐无穷啊!"。很多年后我才知道小霸王游戏机是仿制于任天堂的游戏机,包括我们通常玩“多合1”的卡带,也无一例外是仿制的。80后童年回忆杀二:任天堂红白机红白机是任天堂早年发售的一种家庭主机,90 年代初进入中国 FC、NES、小霸王学习机说的都是它。魂斗罗、超级玛丽、坦克大战、雪人兄弟 还有 xxx 合一,多么熟悉的名字。它是电子游戏产业的三大巨头之一,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又无人不晓。它又是经典游戏的象征,手指一掰便是多个曾陪伴我们成长的游戏系列。80后童年回忆杀三:任天堂经典游戏《超级马里奥》、《魂斗罗》《超级马里奥》是任天堂卡带时代的经典游戏,后来成为衡量一切的游戏。马里奥已经取得了三十年的巨大成功,一部电影,几部动画片,当然还有无数的续集,让玩家们都紧紧地盯着他们的游戏机。而《魂斗罗》在当时与《超级马里奥》齐名的游戏的故事背景是根据著名恐怖片《异形(Alien)》改编,人物原型来源于著名影星施瓦辛格和史泰龙。游戏名称的含义是 " 具有优秀战斗能力和素质的人 "。故事背景设定上改成了1P角色比尔·雷泽独自奔赴战场

80后童年的回忆

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童年是最纯真、最难忘的岁月,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时光飞逝,曾经最小的80后也已经35岁了,当大家都在讨论90后、00后、10后的时候,却似乎遗忘了,属于80后的那个年代,那是一个电脑没普及、没网络、没手机……但却充满欢声笑语的年代。

那时候玩具很少,每一个玩具都是心肝宝贝,所以懂得利用一切器具,使之变成有趣的玩具,这其中的快乐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感受的。






小时候的跳皮筋你还记得住那些玩法吗?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歌词: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沙包通常都是利用家里一些碎布,然后在里面装一些小米粒,用针线逢成小正方形。玩法就是在桌面上或地板上丢开,拿起其中一颗向上抛,趁上抛的沙包未落下前,抓起地上第二颗沙包,再接住向上抛的沙包。如果抛起的沙包没接住,或者桌面上的沙包没抓起或没抓够数量,或者抓沙包的时候手碰动了桌子上的其它沙包,就结束游戏,该对方开始。游戏结束时,谁赢得的沙包多谁就胜利。





打弹珠,这可是当年的纯技术性游戏,而且流行程度远胜于现在的打农药呀。下课了,常常看到一大堆男生趴在地上玩弹珠,谁的弹珠被弹出去就算输了。当时男生之间还常互相攀比谁的弹珠较多,对他们来说,那可是一笔值得炫耀的财富。

和打弹珠一样,拍画片当年也是爆款游戏呀,儿时的自己也是非常着迷。七八十年代,市面上出现了一种五颜六色的小画片。小画片上画着洋人洋船,还有洋枪洋炮,所以我们这些小家伙们就把它叫做洋画。除了欣赏图画、收集图画之外,还拿出一些多余的画片来玩游戏。

翻绳也叫翻花绳,是童年记忆中小孩子们常玩的一种游戏。这是一种利用绳子玩的游戏,一般是两人一起玩,以女孩子们玩偏多。玩法就是两个人从对方手中接过绳子,用手指来挑、勾、插、拨、拉,既能变成新花样,绳子又不能散。翻绳的记忆让人更多地想起童年的友谊。那清晰而温暖的快乐从未褪色。

除了这些你还玩过啥,欢迎评论补充


快乐其实很简单,让我们乘着时光机,回忆童年时光的经典游戏吧。


回忆80后的童年

现在的孩子多数比较孤独,一是家里孩子少。每家只有一个孩子,放开二胎后,貌似身边的孩子还是独生子女多,或者是兄弟姐妹间年龄相差大,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爱好;二是居住环境的改变。从出生就住在楼房里,邻里之间关系比较疏远,稍微亲密点的,也不过是手机通信比较密切,孩子之间经常一起在小区楼下玩,偶尔互相去对方家里玩上一会儿罢了。

我是80后,家是农村的,有个大三岁的哥哥,记忆里父母很忙,总是哥哥带着我,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在各个胡同里疯跑,村里同龄的孩子很多,每家都是独门独院,院子宽敞,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别人家度过的。那时候虽然没有手机,甚至没有电视,但是我们这一天过得相当充实,除了饭点和晚上回家,其他时间都在和小伙伴们玩耍。

那时候的社会大环境也很好,没有那么多的车,没有那么多的人贩子,没有那么多心理扭曲的人,不论是男孩女孩,家长都敢对孩子放手。从小学到大学,从来没用父母接送过,能有一辆自行车上下学,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待遇。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童年往事,是冬天里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那一天我发着烧,早上起得很早,自己去诊所打针,打完针后骑自行车去上学,因为发烧导致的浑身无力,天上下着大雪,地上又很滑,骑了没几步,就摔倒在地。当时还是那种有大梁的自行车,本身个子不高,再加上发烧无力,费了好大劲,把车子扶起来,推着去学校,到学校后,鞋子都湿透了。

上了初中后,晚上开始上晚自习,每天9点放学,那个年代路上还没有路灯,旁边的水沟里就是很深的水,没有防护栏杆,只有几棵树就算是围挡了。有时候路上有浇地的,在路中间埋着抽水管,就算是这样,我们也只是结伴骑自行车回家,我记忆力没有哪家父母是来接孩子的。回到家后,父母都睡觉了,自己再写会作业就休息,早上天还没亮又结伴去上学。再后来就开始住校了,虽然宿舍很冷,冬天墙上都能结冰,也觉得挺知足的,终于不用再起早贪黑的来回跑了。

那时候学校食堂里的菜几乎都是水煮的,没有一点油水,实在是难以下咽,我们就只买馒头,每周末从家里带一瓶香油拌疙瘩丝,香喷喷的很开胃。

那个年代的孩子都是这么独立,容易满足,不娇气,不依赖,只要没有大事,家长轻易不会插手孩子的事情。不过那时候的家长也不太会跟孩子沟通,家里的大事小事也不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平时只管上学就好了,寒暑假全部下放到田地里干活,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

80后大部分人身上都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可能就源于童年的“艰苦”经历,现在想想,还是比较怀念那种生活的。每家一个小院子,邻里之间随意串门,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玩耍,田间地头,村头小河,下沟上树,玩的尽兴,无拘无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