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赖雅晚年为何过的那么凄凉?
在张爱玲年幼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婚了,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她跟父母的关系一直不好,跟着父亲生活的张爱玲是无人顾暇,跟继母的关系非常差,甚至于到大打出手,童年开始的悲剧造成她多愁善感,极度敏感的性格。读书时期的张爱玲也是流年不利,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伦敦大学,但是因为第二次的世界大战爆发,不得不被迫放弃了留学的计划,只能在香港完成自己的学业,之后张爱玲好不容易在云坛上有点小成就,却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大14岁的有妇之夫, 而且是个大汉奸--胡兰成,不过由于张爱玲多愁善感性格问题,在感情上也是很不顺利,最后与汉奸胡兰成以离婚收场。 离婚后的张爱玲也因为前夫汉奸的名头,而连累的自己,直到二战结束后张爱玲也成为了人人喊打的汉奸之一,后来张爱玲自己独自跑去了美国,在美国生活窘迫,遇到了自己大自己三十岁的作家赖雅,成为第二任丈夫,但好景不长,十二年之后第二任丈夫也离世,她又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了。张爱玲一生无儿无女,她的命运悲惨,感情生活都不顺利种种折磨之下,精神也慢慢开始变得不正常,在晚年的时候她甚至经常幻想自己每天都会有无数的虫子咬她,搬了180次家,想躲避折磨,甚至想搬去沙漠。在精神的折磨下,1995年9月张爱玲在美国的租房里逝世,享年75岁,租房里因为遗体腐烂异味在一个星期之后才被人发现,遗书中张爱玲表示,想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平原上,但是骨灰最终是被治丧委员会下令撒到了太平洋,所以到最后张爱玲小小的遗愿是并没有达成。回顾原本名门的张爱玲一生,可谓是悲惨,家庭变故的因素,还有自己的选择都造就这样的后果。
29岁的张爱玲,为什么会选择65岁的赖雅成为自己的丈夫?
2009年2月22日,张爱玲16万字的《小团圆》出版,这部完成于1976年尘封33年的长篇小说一经面世,便引起了新一轮的“张爱玲热”。《小团圆》出版之前,有关张爱玲与胡兰成、桑弧、赖雅的关系就有很多种说法与猜疑,《小团圆》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给读者一种最值得信赖的“张氏说法”,张爱玲曾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1944年初春的一天,南京市一座庭院的草坪上,躺在藤椅上翻读《天地》第11期的胡兰成还未读完张爱玲的小说《封锁》,就已经被作者干练细腻的笔调所震惊。一回到上海,胡兰成立即去拜访张爱玲,然而,他碰了壁,从门缝中塞进了一张纸条,留下自己的电话,悻悻而归。第二天,张爱玲给胡兰成打电话,告诉他要上门拜访。就这样,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与一个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相识、相知、相恋,当然,不久后就分道扬镳。正是这短短的一段爱情生活,给张爱玲以后的人生染上了灰暗的色彩。很多人一直不明白,年轻聪慧的张爱玲为什么会看上人到中年而且已有家室的胡兰成。首先,这与张爱玲的经历有关,再就是与胡兰成性格才学有关。张爱玲虽然出身豪门,由于父母的离异,自小心灵受到过严重创伤,张爱玲的性格孤寂,不爱言语,也不善与人交往。胡兰成呢,不仅风流倜傥,也很会讨女人欢心,另外,胡兰成有才气、文学修养高,更重要的是,胡兰成对张爱玲的作品理解深刻,毋庸置疑胡兰成对张爱玲的创作也能提供帮助,他们相爱之时,正是张爱玲创作的鼎盛期。在《小团圆》中,燕山对九莉说:“你大概是喜欢老的人。”九莉觉得老的人至少生活过,因为她喜欢人生。喜欢张爱玲的人都不大愿意谈论赖雅,其实,了解张爱玲如何无微不至精心照料赖雅,我们就可以推断这个放荡不羁的三流美国作家一定用自己的智慧点亮过张爱玲的生活。张爱玲的追求独特,任何人不能随便用普通人的思维与逻辑去分析判断张爱玲的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