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时间:2024-11-18 22:17:15 编辑:阿旭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帮忙想一些好的课题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的载体,研究性学习以“问题”的解决为目标,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发端、动力和归宿。提出选题比解决选题更困难,更重要的是,选题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阶段,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提供一些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参考题目,供参考。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4、 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5、 有关房子粉刷(装修)的预算
6、 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7、 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8、 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9、 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0、股票(基金)投资中的数学
11、环境规划与数学
12、数学的发展历史
13、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4、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5、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16、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7、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18、丈量教学楼
19、如何存款最合算
20、哪家超市最便宜
21、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22、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23、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
24、数学灵感的培养
25、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
26、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题
1、对钱的看法
2、对公交车上某一现象的探究
3、各超市物品的价格
4、调查本市部分商店的服务情况及发展前景
5、对某一侵权行为的解析
6、加入WTO对本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7、对汽车超载问题的调查研究
8、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
9、关于假货问题的思考
10、中学生与网络世界
11、中学生成为教学(学习)主人问题探究
12、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
13、中学生人生价值(人际关系、社会公德)
14、学生的劳动观(家庭、学校、劳动状况)
15、中学生的消费状况
16、金钱与人生
17、知与行(终身学习等)
18、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剖析赵本山小品的艺术风格
2、校园设计之我见
3、关注青少年上网聊天
4、扬州市的建筑风格
5、诗词雅韵
6、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大话《三国》
8、撩开图书馆神秘面纱
9、80年代新生活调查
10、 被遗弃的角落
11、中外科幻文学的发展
12、有关低龄出书的思考
13、我们生活中的广告
14、广场文化
15、书店管理与图书馆规划
16、怎样评价林黛玉与薛宝钗
17、古典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及文学考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8、广告的昨天、今天、明天


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探究

其实吧~现在差也别着急迷茫。我刚高考完前几天。我好玩,其他科可不错 ,可高一时数学没咋听,当时题简单,150分含金量低,可我一直都是110多或120多,很次。就刚入学时立了志考了140多。高二时认真听讲,数学不错。到了高三一综合,我前两次模拟都是考了90多分,一下落到了年级30多名,急死了。于是上课认真听讲,超认真做笔记,作业跟老师进度写(到高三你就会明白,跟进度写练习也不是件容易事),春节前我已经把以前的补上了,题难,但我考了139.春节后我开始做练习,有段时间保证每天一套数学卷。成绩稳定在了130甚至135以上。高考前我把以前的卷子翻了一遍(超级厚),这次高考我数学估分142.还不错,就一道大题第二问没写完。
所以说,上课认真听讲,超认真做笔记,作业跟老师进度写,考前翻卷子,再加上记性好,你完全可以学好,现在不用着急~!~~`嘿嘿~ 我是高三才这样的,都后悔死了。而你很有潜力,还有3年呢!数学好了后我成绩稳定在了年级15名之前。。。。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它的图像在现实中也有很大应用,比如拱桥啊,还有物理中的平抛运动。以下是资料。
进一步深入理解函数概念初中阶段已经讲述了函数的定义,进入高中后在学习集合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映射,接着重新学习函数概念,主要是用映射观点来阐明函数,这时就可以用学生已经有一定了解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为例来加以更深认识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从一个集合A(定义域)到集合B(值域)上的映射?:A→B,使得集合B中的元素y=ax2+bx+c(a≠0)与集合A的元素X对应,记为f(x)= ax2+ bx+c(a≠0)这里ax2+bx+c表示对应法则,又表示定义域中的元素X在值域中的象,从而使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在学生掌握函数值的记号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处理如下问题:类型I:已知f(x)= 2x2+x+2,求f(x+1)这里不能把f(x+1)理解为x=x+1时的函数值,只能理解为自变量为x+1的函数值。类型Ⅱ:设f(x+1)=x2-4x+1,求f(x)这个问题理解为,已知对应法则f下,定义域中的元素x+1的象是x2-4x+1,求定义域中元素X的象,其本质是求对应法则。一般有两种方法:(1)把所给表达式表示成x+1的多项式。f(x+1)=x2-4x+1=(x+1)2-6(x+1)+6,再用x代x+1得f(x)=x2-6x+6(2) 变量代换:它的适应性强,对一般函数都可适用。令t=x+1,则x=t-1 ∴(t)=(t-1)2-4(t-1)+1=t2-6t+6从而f(x)= x2-6x+6二、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最值与图象。在高中阶阶段学习单调性时,必须让学生对二次函数y=ax2+bx+c在区间(-∞,-b/2a ]及[-b/2a ,+∞) 上的单调性的结论用定义进行严格的论证,使它建立在严密理论的基础上,与此同时,进一步充分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给学生配以适当的练习,使学生逐步自觉地利用图象学习二次函数有关的一些函数单调性。类型Ⅲ: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通过图象研究其单调性。(1)y=x2+2|x-1|-1 (2)y=|x2-1| (3)= x2+2|x|-1这里要使学生注意这些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差异和联系。掌握把含有绝对值记号的函数用分段函数去表示,然后画出其图象。类型Ⅳ设f(x)=x2-2x-1在区间[t,t+1]上的最小值是g(t)。求:g(t)并画出 y=g(t)的图象解:f(x)=x2-2x-1=(x-1)2-2,在x=1时取最小值-2当1∈[t,t+1]即0≤t≤1,g(t)=-2当t>1时,g(t)=f(t)=t2-2t-1当t<0时,g(t)=f(t+1)=t2-2 t2-2, (t1)首先要使学生弄清楚题意,一般地,一个二次函数在实数集合R上或是只有最小值或是只有最大值,但当定义域发生变化时,取最大或最小值的情况也随之变化,为了巩固和熟悉这方面知识,可以再给学生补充一些练习。如:y=3x2-5x+6(-3≤x≤-1),求该函数的值域。三、二次函数的知识,可以准确反映学生的数学思维:类型Ⅴ:设二次函数?(x)=ax2+bx+c(a>0)方程?(x)-x=0的两个根x1,x2满足00,又a>0,因此f(x) >0,即f(x)-x>0.至此,证得xf(0),所以当x∈(0,x1)时f(x)0)函数?(x)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b2a ,且是唯一的一条对称轴,因此,依题意,得x0=-b2a ,因为x1,x2是二次方程ax2+(b-1)x+c=0的根,根据违达定理得,x1+x2=-b-1a ,∵x2-1a 1)首先要使学生弄清楚题意,一般地,一个二次函数在实数集合R上或是只有最小值或是只有最大值,但当定义域发生变化时,取最大或最小值的情况也随之变化,为了巩固和熟悉这方面知识,可以再给学生补充一些练习。如:y=3x2-5x+6(-3≤x≤-1),求该函数的值域。三、二次函数的知识,可以准确反映学生的数学思维:类型Ⅴ:设二次函数?(x)=ax2+bx+c(a>0)方程?(x)-x=0的两个根x1,x2满足00,又a>0,因此f(x) >0,即f(x)-x>0.至此,证得xf(0),所以当x∈(0,x1)时f(x)0)函数?(x)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b2a ,且是唯一的一条对称轴,因此,依题意,得x0=-b2a ,因为x1,x2是二次方程ax2+(b-1)x+c=0的根,根据违达定理得,x1+x2=-b-1a ,∵x2-1a <0,∴x0=-b2a =12 (x1+x2-1a )<x2 ,即x0=x2 .
二次函数,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作为最基本的幂函数,可以以它为代表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可以建立起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可以偏拟出层出不穷、灵活多变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综合数学素质,特别是能从解答的深入程度中,区分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二次函数的内容涉及很广,本文只讨论至此,希望各位同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多关注这方面知识,使我们对它的研究更深入。的内部达到,由于f(x1)>f(0),所以当x∈(0,x1)时f(x)0)函数?(x)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b2a ,且是唯一的一条对称轴,因此,依题意,得x0=-b2a ,因为x1,x2是二次方程ax2+(b-1)x+c=0的根,根据违达定理得,x1+x2=-b-1a ,∵x2-1a <0,∴x0=-b2a =12 (x1+x2-1a )<x2 ,即x0=x2 。二次函数,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作为最基本的幂函数,可以以它为代表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可以建立起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可以偏拟出层出不穷、灵活多变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综合数学素质,特别是能从解答的深入程度中,区分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高中研究性学习怎样开展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
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第三次“全教会”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诸多因素制约,课程改革可以视为举措之一。各门课程的实施都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宏观背景。
教育界内部对课程改革的探讨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我国的课程建设曾受到国际课程整合理论的儿童中心(杜威)、结构中心(布鲁纳)和人本主义的认知--情意整合论等流派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经过广泛的实践,确立了三大板块课程,即: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尽管这三个板块的划分在逻辑上还显得不够清晰,但它在实际运作中却是简便易行的。另一种划分是按课程设置权限分为:国家课程十地方课程十校本课程三个板块。这两种划分课程的表述,都是从课程外在的、外显的属性来进行的。90年代末,人们愈加重视在课程的内涵上进行挖掘,提出应注重课程三性,即: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以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实践为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出现可以说是应运而生,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中观背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中较为活跃的一块园地。多样的校本课程,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个性特长的,以及品德类、心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休闲类等。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向何处去?研究性学习课程确是一个理性的价值方向,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微观背景。
2.为什么要提出研究性学习
(1)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学校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状况,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了组织、指导作用,在时间安排上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较为有利。
(2)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
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展开。我们的许多优秀教师,正是在原先的学科课程教学中,既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各科教学中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而且,如果能在各科教学中都做到既打好基础,又培养创新精神,那是教学上的很高境界。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更广泛做到这一点还有困难。
第一,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形成定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有一个较长过程。
第二,基础性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打基础”(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关系,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课题。
因而,如果能开发出一种新的课程类型,它的实施主要地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那么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就会比较容易实现。
(3)原有的活动课实践的发展需要新的生长点。
近年来,活动课作为一种与学科课程相区别又相补充的课程类型,在学校教育中广泛实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拓展了极其重要的阵地。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在实践中,已有的活动课较多的还是着眼于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的知识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生活、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技艺类活动课,着眼于陶治性情、健体强身的文体类活动课等。普通高中的活动课相比,它应提高在何处?如何实现活动课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上的独特的作用?这些都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为高中阶段活动课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4)每一个高中生都具有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很大潜能。
以前也有不少科技小组,学生们在指导教师引导下,开展研究探索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这些小组往往只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参加。我们能否为全体同学提供这种开放性研究活动的机会?已有的实践经验表明,每个高中生都具有充分的发展潜能,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探索欲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见得就比别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