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咬文嚼字ppt

时间:2024-11-19 13:22:39 编辑:阿旭

ppt演讲紧张怎么克服

首先,要有充分的自信心思想对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在开始登台向大家讲解PPT之前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一个一定会成功的信念,这一点是克服紧张最基础的工作。要做到这一点,一是一定要坚信自己的演讲是有价值的,是可以为听众带来有益的东西;二是在演讲前一定不要过多的去想令人不安的事情,比如会乱想上台时紧张的样子以及后面一系列的反应等等消极的想法,这样做很可能会令演讲者失去信心。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演讲上,只要思想够集中,后面就会顺风顺水;再有就是自己在心里多鼓励自己,自我激励是产生动力多最有效的刺激。记住,不管一个多么缺乏经验的演讲者,有了自信心就成功了一半。其次,前期的准备要充分只有做好充分准备的人,才能拥有完全的自信。就像上战场一样,不准备好弹药,就谈不上打胜仗。要做到这一点,一是一定不要逐字逐句的背诵PPT的内容,要多结合PPT本身,甚至充分发挥PPT图文并茂的作用,从而达到让受众理解的目的;二是认真思考演讲的题目,提前收集整理好所需要的素材;三是自己可以找一个空旷的屋子或者空地先进行练习(如果能录下来最好),然后自己观摩自己的表现,对不足之处反复加以推敲。第三,正确认识紧张来源很多人之所以害怕上台进行演讲或解说,主要是因为不习惯这样一个环境。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消除紧张,紧张是会一直存在的,只不过我们需要把紧张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并且适当的紧张有时也会促进一个人的临场发挥。第四,经常性的自我激励要经常对自己说:这个演讲对我来说非常好;我比任何人都有资格来做这样一个演讲;我要全力以赴;我相信我可以做好每一次演讲,只要我足够的专注和自信.这些肯定性的自我激励往往是最好的动力。这些看似很简单,但是效果却非常的显著!第五,抓机会让自己发言任何工作和生活都是需要开口说话的,讲话的机会到处都有。所以,想要不紧张很简单,只要经常在需要讲话的环境里不管说多说少都表达一点,哪怕只是附和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当经常活跃在这样的环境里时,慢慢的就会发现,紧张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第六,热情、细节和专注相信每个人肯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只要满怀热忱,只要对某件事情足够的专注,就一定能做好它。因为只要这样去做了,也就不会再分心思去想其他不相干的事情(比如紧张、不安)等等。


ppt演讲紧张怎么办

  PPT演讲紧张怎么办?多半是装的,打一顿就好了。下面我整理了PPT演讲时紧张该怎么办,供你参考。   前言:首先说点废话   想想多年以前刚上班的我,面对讲解PPT这个重任的时候,我的领导到教导我说,“不要紧张,就把观众当成萝卜。”尼玛,我脑补了一下,宝宝怕怕啊……   后来又听说把观众当成各种东西的学说……   但我觉得还是看人比看其他的东西轻松、和谐一些。   其实如果心里素质好,你把观众当成什么都无所谓。   我觉得要解决“讲PPT紧张”的问题,还是要分析一下为什么紧张,然后再针对问题思考解决方案。   下面进入正题!   -----------------------我是傲娇( ̄へ ̄)的分割线-----------------------   第一部分:紧张的原因   不仅是讲PPT还是做其他的事,一般天生傲娇的人是不会紧张的,比如我的偶像老罗!   但是毕竟天生傲娇的人是少数,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觉得讲PPT亦或是其他需要在众人面前出镜的活动紧张的原因,大多是来源于不自信。无论你承认与否,或多或少大家都会有不自信的方面。   所以想克服紧张,就必须培养自信,自信的程度越高,紧张的程度就会越低,此消彼长的关系。   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站在培养自信的角度来解决”讲PPT如何不紧张“问题。   那么今天我来分享一下自己总结的在“讲PPT”这个问题上一些培养自信的要素和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我是认真(`◕‸◕´+)的分割线-----------------------   第二部分:问题分解   我一般解决问题都是通过几何分解的方式,这次也一样。我们把问题完整的写出来!   问题:“我(演讲者)讲PPT紧张”   问题的结果是——”紧张“,问题的主干是——”我讲PPT”。   那么把问题主干再切成块看就得到了下面的结果。   为什么突然冒出了这六个字所谓的要素呢?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的讲一下。   -----------------------我是认真(`◕‸◕´+)的分割线-----------------------   第三部分:要素分析   我之前也有过误区,觉得PPT要做的漂亮有逼格,讲演就会精彩。其实则不然。   对于演讲而言PPT固然重要但只是一个外因,PPT存在的理由是服务于演讲,演讲的好坏更多取决于演讲者本身。因此对于一个演讲成功与否的关键点的重要程度是:演讲者>演讲>PPT。   那么解决紧张的因素也可以比照这个层级来进行。   关键点一:我(演讲者)   自信要素:貌、声   貌——就是你的外貌,包括容貌、服装、举止。当你站在观众面前的时候,第一个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你的外貌。很多人不自信的原因也都来源于此,”貌”是影响自信最直接的因素之一。比如有人因为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而不敢抛头露面。   获取“貌”自信的方法:   个人认为主要围绕三点改善就能获取自信——容貌、服装、举止。容貌的方面,通常是天生无法改变的,但是长得帅/美并不是演讲的必要条件,作为演讲者做到“不难看”、“不丑”就足够了,你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后天可以改变的东西打理好,比如你的头发、你的胡须、你的指甲、你的鼻毛、你的腋毛……让自己看着舒服的时候,你就get了第一点自信;服装方面,完全可控,你要做的就是服装得体,这个很容易实现,前提是可能需要花费一点money,同时如果自己审美不及格的话需要找一个会穿衣服的朋友帮帮你,服装搭配的好往往会弥补你容貌上欠缺的分值;举止方面,应该说完全可控,但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因为这是一种行为习惯,而且如果没有家庭环境的正确影响的话,后天是需要特殊的练习的,不过个人认为有个临时抱佛脚的小技巧,就是演讲的时候尽量表现的“积极向上”(以你自己的方式)一点。我之前参加一次公司内部的竞聘,成功的原因就是领导评价一句“精神面貌很好”。因此把自己的“貌”值提高,会建立你很大一部分自信心。   PS:子曰: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换做男人也一样,男同学建议关注一下杜少的公众号。可以大大提高你的“貌”值。   声——就是你的声音,包括你的语音、语调、语速。当你站在观众面前的时候,一开口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你的声音。一部分人不自信的原因也来源于此,“声”也是影响自信最直接的因素之一。比如有人说话平翘舌不分(我就是)、有口音、紧张的时候会磕巴等等。   获取“声”自信的方法:   这个比较简单粗暴,学习普通话并通过普通话考试(如果是疾病型口吃或失语症请左转去医院)。声音的一部分是先天因素,但另一部分也在于后天影响,看看那些配音演员就知道了。如果你获得了普通话1级甲等,那你就不会在对自己的“声”产生不自信了。   有了“貌”和“声”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关键点二:讲   自信要素:准、熟   准——指的是内容准确、精炼、有逻辑,因为内容是演讲的核心。“准”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主题,有中心思想,知道自己演讲的目的;另外就是要语言精炼、简洁,大多数听众的大脑在短期内记忆内容是有限的,当容量满额的时候一般都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所以你说的内容越多,他们就会忘的越多。逻辑也很重要,逻辑正确会让内容更清晰,观众的大脑只要读写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的逻辑有问题大家就会不断思考,会影响对你内容的倾听,甚至对你的演讲产生反感。   因此当你把内容“准”确理清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自己在陈述一个真理,当然就有自信了!   获取“准”自信的方法:   这一点道理很简单,但是我们常常想不到,原因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有PPT而没有演讲稿,甚至演讲提纲。所以请培养一个习惯就是,做PPT的时候先列一个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尽量写一个演讲稿,哪怕只有你自己能看懂。另外就是,朋友请多练习写作,或者找一个能够写好内容的人帮忙。   熟——指的就是熟练。问题很简单,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演讲是因为害怕忘词,这个就不多说了。熟练程度越高,自信程度越高,正相关。   获取“熟”自信的方法:   这个更简单——背稿。这一点是最简单,也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点。和“准”的问题类似,很多时候演讲之前我们只有一个PPT,我们比照PPT去空想内容,这是不可取的。   必须要有提纲!必须要有提纲!必须要有提纲!   然后就是模拟演练,我一般在演讲之前都自己给自己讲三遍,如果有条件的话给朋友、同事、家人讲效果更好。同时要给自己录音,你讲完一遍去听一下录音,你会知道哪里有问题,哪里需要改进,哪里发挥的比较好等等。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自我认可,当你自己听自己的录音没问题的时候,自信自然就有了。   当你又有了“准”和“熟”你已经成功了80%。   关键点三:PPT   自信要素:用、形   用——就是有用,具体说就是,是不是服务于内容的。当你理解了前几点要素,你就会发现PPT本身在演讲中重要的比重大概只有20%。当你对自己的相貌、声音充分认可,当你对你演讲的观点坚信不疑,当你对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了然于胸、倒背如流,你会发现其实PPT的有无已经不重要了,他只是在你的演讲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获取“用”自信的方法:   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和总结能力。另外自己的演讲,尽量自己做PPT,这样才能为己所用!(据说邬贺铨院士的PPT都是自己做的。)   形——或者是“型”,换句话就是得体、好看,降低点要求也无所谓不丑就好。但是要记住好看之前是得体,太过抢眼的PPT会喧宾夺主,影响演讲的效果。   获取“形”自信的方法:   学习PPT设计(具体方法自行百度)或者花钱找别人做啊!   -----------------------我是傲娇( ̄へ ̄)的分割线-----------------------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粗浅的个人见解,若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语文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方法指导

  今天正式开始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本题在语文高考试卷中占16分。我给学生提出的目标是:必须得满分。

  首先,我带领学生解读了高考大纲。高考大纲能力层次要求有两个:B和C。B理解。所谓的理解,从解释学的意义上讲应该是解释,即讲明白意思,包括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的理解。C分析和综合。分析的内容是文章的结构、思路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综合的内容是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然后我将考点归纳为七个方面:

  1、概念辨析;

  2、句意理解;

  3、结构分析;

  4、信息筛选;

  5、内容概括;

  6、观点把握;

  7、想象推断。

  学生对这些东西显然是不太感冒的,但是我觉得有必要从理论和大纲角度让学生心里有个数。

  接下来我提出了一轮复习的四个要求:

  1、不要求学生每句话都能读懂,能够把握作者的观点即可。

  2、读这类文章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论点,也就是作者的观点。一是论证,也就是文章的`脉络结构。

  3、阅读5篇高难度的学术论文性质的文章。

  4、训练15篇论述类文章,每做一篇都要进行打分。

  特别是第三点,我觉得很有必要。论述类文本大多是学术论文,如果学生经过一番刻苦努力,能够阅读5000字的学术论文,并且能够读懂,能够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和主要观点,那么他再回头阅读高考试卷中的这些文章,一定会觉得太简单太小儿科了。所以我坚持让学生进行一番高难度的思维训练,从根本上提高阅读的能力。

  那如何阅读这类文章呢?我又提出了四个注意事项:

  1、注意开头和结尾。

  2、勾画法。勾画出每段的第一句话。

  3、关键句。(转折句,因果句,解说句,递进句,总结句,过渡句。)

  4、直接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我认为,我觉得,我以为,在我看来等)基本方法就是勾画法,即边读边勾画出重要句子,答题的时候就有着落了。

  我讲的第一种类型题是重要概念理解,重要概念指的是文中能够体现作者态度、观点、感情倾向,反应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的词语。一般来说,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可从三方面进行:

  1、文中直接解释该概念的句子或词语。

  2、从具体的例子中把握概念的内涵。

  3、从对立概念中把握概念的意思。这类题经常考到,这几年几乎不间断,所以要引起重视。

  第二种类型题就是提取信息题。这类题我提出了六个建议:

  1、回应原文,锁定位置,仔细比对。

  2、排除法很有用。

  3、绝对性选项一般是错的。

  4、注意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颠倒,主客关系颠倒。)

  5、偷换概念、删去成分。

  6、同等替换原理。考查的题型主要是多项选择,这类题只要回应原文仔细辨别,一定可以做对。

  第三种类型是概括文章内容。这道题不能仅仅着眼于最后一段,要从全篇入手,筛选信息,整合答案。我先打出了一个学生的高考答案,让学生来当评卷老师,借以增加对答题规范的认识和理解。我有三个建议:

  1、找到答案的范围和区域。(从全篇入手还是从某一段入手。)

  2、不鼓励照抄原文,但是一定要学会引用文中的词组或句子来回答。

  3、注意答题规范。(小阅读都是按点给分,一定要分点回答,标清序号。)

  第四种是分析类题目,即根据文章的理论或概念辨析文章之外的事例。这种题现在考的也比较多。这类题要明白两个点:第一是要明白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二是要读懂选项中的事例。

  这四种类型题我并没有空讲,而是通过去年高考题钱谷融先生的《不可无我》,让学生用勾画法阅读文章,然后来研究题目。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题目的16分都是可以轻轻松松拿到的。希望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取得进步。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语文考试的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是非常难做的一道题,这是很多人的失分点,我们需要找一些解题的技巧帮助自己得分。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的相关内容。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1 一、读语句之间的因果关系 论述类文本中,以果求因,以因推果,是常见思维模式,含有因果关系的语句比较密集。 【文本摘录】①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②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作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形。③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④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⑤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⑥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选自2010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第2题A项: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第3题A项: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这个句段共有六句话,其中第①④句都是因果关系句,虽然第①句没有关联词语,但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和“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的因果关系显明。第④句是一个前果后因的判断句。由此可以判断第3题A项是正确理解了文意。而第①句和第②句又构成因果关系。由此可以判断第2题A项是正确理解了文意。因果关系读明白,选项正误就容易判断。 二、读“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文本中有一些概念(这样说是为了方便,其所指范围有时较宽),它们自身内涵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区别需要我们借助语言辨明。 【文本摘录】(1)“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2)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3)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作“书法”。 上述三处都是节录自2010年高考全国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它们都是在介绍概念,或讲其内涵,或讲其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如第(1)处“书”实质上是“文字符号”、“造字方法”和“书法艺术”等三个概念共有的语言形式。第(2)处的“草书”是个核心概念,借助此处语言,我们可以知道“草书”的`外延,知道它与“真书”“行书”的关系,也知道它与“真书”“章草”的关系,还知道它与“汉隶”“章草”的不同。通过第(3)处,我们知道了“书法”这个概念的演变以及与“法书”之间的演变关系。 【选项】1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选项】2B.真书写得萦连就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选项】2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这三个选项也节录自2010年高考全国课标卷,它们分别与上述第(1)(2)(3)处对应,着意考查考生对文中概念的把握。有了正确的把握,不难判断1A是正确的;2B是错误的,因为“用汉隶笔法写章草”错,应为“用真书笔法写章草”;2D也是正确的。 以上所说,都是我们常说到的概念;而我们本文所说的“概念”比较宽泛,如上述第(2)处的“写得萦连”,我们也称其为“概念”,这个特殊的“概念”在这个语境中和“写得快一点”这一概念意义相同。这也是我们阅读时要特别搞清楚的。因为有些选项会着意考查特殊语境造成的同义“概念”现象。 【文本摘录】“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很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选项】1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这个选项基本是对原文的抄录,只是在摘抄时,将“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变成“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其实际就是要求考生判断“书的要求”和“艺术的要求”之间的同义关系。 三、读被扩展与扩展的关系 从语流关系来说,论述类文本中前后语句之间存在着扩展与被扩展的关系。被扩展句有时在前,有时在后。阅读时,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语流片段,搞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列语流片段。 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选项】2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选项】3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上述文段节录自2009年高考全国课标卷论述类文本,“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意即当代流行歌曲所写的题材和抒发的情感,唐诗都已经写过了)是被扩展句,其后是举例扩展,关系明晰。扩展部分,既是对被扩展部分的例证,也是对被扩展句语意的丰富。扩展部分的意义大于被扩展部分,若概括,可以这样概括,即“当代流行歌曲写唐诗写过的题材和情感,并不比唐诗逊色”。这样理解,就不难做出2D错误而2C正确的判断。 四、读指代与被指代的关系 为了让语言简明连贯,少不了使用代词。而阅读时,就要能随机明晰代词所指的具体内涵。有时,代词指代的对象明确,容易判断。如上述“对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句中的“之”指代的应是“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但有时其指代的,我们虽知道是指代前文,但是具体明示之尚需谨慎。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选自2009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这个句段中有个代词性词组,即“这个意义”。它到底指代什么呢?要说明就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上文,仔细推敲概括,应为“再好的流行也是有时限的”。倘若阅读,对此能随机确认,那么见到由它导引出的选项(2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就很容易判断选项错误,其错误原因可以认定为对“这个意义”的曲解(误以为是“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 当然,这些要素的阅读,更多情况下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往往要同时进行。这在前后的例话中已经得到印证,不再赘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2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1、做题的时候要把每段大意的句子划出,方便在看选项时迅速找到文章出处。读的时候也不要句句读透,快速浏览文章把握大意。 2、看题目的时候,题目要求的重点画出来。这样能够帮你解题寻找思路。 3、看选项,马上回归原文划出原句,尤其要注意关键词相对应的内容。 4、将选项与原文作对比,对于选项与原文的差异须心中有数。 5、无法百分之百判断选项正误时,把疑惑点圈出,然后再针对无法确认的选项找问题。 6、平时做练习的时候遇到自己无法掌握的知识点,重点是要找老师或者同学弄明白自己的误区或者题目的漏洞,不要花大量时间来争辩对错。 7、给自己设定时间限制15-20分钟,一定要注意论述类命题陷阱。当然越快越准确越好,把方法熟练就能越做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