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蒋英:与钱学森相伴62年,相濡以沫
说到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她的家庭背景十分显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教育家蒋百里正是她的父亲,母亲是佐藤屋登, 中文名叫蒋佐梅,一直从事医护工作,曾对抗战的胜利做出过突出贡献。 而表哥徐志摩曾任北京大学的教授,表弟金庸更是武侠小说之父,丈夫钱学森是中国航天和导弹之父。 一家人可谓人才济济,为了新中国的发展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成为了千古绝唱。 1919年是一个群星闪烁的年份,她生而与众不同、气质过人,有过人一等的音乐天赋, 她在1943年的鲁辰万国音乐年会上成为第一个得到女高音冠军的东亚人,她,就是蒋英。 作为一届人师,蒋英在自己40余年的音乐教学生涯中,坚持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的中华古训,呕心沥血培养了26名学生,其中大半都已经在中国或国际舞台上取得骄人的成绩,著名的音乐学家缚海静、祝爱兰、姜咏等人都是受她指点才一步步走向国际舞台。 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或许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代名将,但是他小时候乃是一介书生,且书读百家,还了解东西方音乐。 正是父亲蒋百里有着对音乐的爱好才促使蒋英进入音乐王国,她从小就有机会享受家庭音乐氛围的熏陶, 父亲曾说:“小时候只有用贝多芬的曲子哼唱,宝贝女儿才会安心睡觉!” 蒋英的两位表兄弟,同样是文坛里的两位泰斗。 蒋英比金庸年长5岁但在生活中并没有违和感,在蒋英1947年回国后的第一场音乐会时,金庸激动地称赞表姐:“姐姐音量很大,一发音声震屋瓦,在我国的女高音中的确是很少有的……”金庸曾在场下带头鼓掌,可见关系的亲密。 徐志摩和蒋英,一个是金庸表哥一个是表姐,金庸也就是徐志摩的亲表姑弟 ,三个人的关系很不错,金庸曾多次表示敬佩表哥徐志摩,当徐志摩晚年真正“匆匆的走了后”,金庸还和爱妻怀着肃穆的心情为已故的表哥题书“诗人徐志摩”,落款为“表弟金庸”,蒋英也同样伤心至极。 蒋英和钱学森有着金玉良缘,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曾把蒋英过继给自己的早年密友钱均甫,也就是钱学森的父亲,二人曾一度以“兄妹”相称。 但后来经过商议,年轻的蒋英还是最后回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后来双方家长进行了指婚, 因为二人原本就互相敬佩爱慕,最终果然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夫妻。 1947年刚结完婚,蒋英就在音乐上有了一定建树。 而钱学森毫不逊色,虽然此时身在美国,骨子却一直存在报国心,一心想掌握火箭动力和导弹研制的核心技术后快速回国,想让自己国家的人民有尊严有骨气的活着,更想让自己国家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更上一层楼,只是,当时的中华大地正被熊熊的战火燃烧着。 似乎只差一个机会,终于在1949年,钱学森等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好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这个消息传到他的耳边时,他竟泪流满面,立刻放弃一切在美利益,毅然准备回国。 不料却被美国人囚禁了整整5年,直到1955年才真正回到祖国的怀抱。 期间钱学森曾对妻子说: “这里实在是太危险了,你带着孩子先回国,我随后就到!” 而蒋英却执意要一起同甘共苦,共同面对危险,陪着老公在美国军方的黑暗势力压力下整整5年, 殊不知,这只是开始,这一陪就是一辈子。 不远万里的从美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后并没有让二人过上平凡人一样的安详小日子,因为他卓尔不群, 钱学森心怀壮志,回国后的他发现神州大地百废待兴,一心想干出一番大事业 ,常言道“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永远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这个人就是妻子蒋英。 众所周知,我国的导弹研制设计属于最高的军事机密,有时候突然下来的任务甚至无法与家人告别,就常常像“人间蒸发”一样渺无音讯,不过蒋英冰雪聪明,对于老公的工作也略知一二,心里早已经猜出七八分,有着较高的政治觉悟,知道哪些该问哪些不应该知道,所以自己就默默的付出,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 但是在她靓丽的光环下往往也藏着一颗脆弱的心,她也就只是一个女人啊,自己总是一个人在家,他也会挂念自己的丈夫啊, 一个女人究竟能有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默默的撑起一个家?她,做到了。 甚至有一次自己实在受不了竟然跑到国防办公室去嚎啕大哭的“寻夫”,哭着问众人: “我丈夫钱学森到底去哪里了?” 其实他心里明白自己是找不回丈夫的,她只是把自己积蓄已久的 情感 抒发出来,哭完后又默默的回家照顾孩子,撑起这个家。 她心里更明白,既然自己不能为国家做惊天动地的事,就更不能打扰丈夫报效祖国。 更令人值得敬仰的是丈夫果然没有辜负妻子的厚望,自己成功带领团队研制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了祖国的建设和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丈夫是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的蒋英,心中却无任何带有骄傲的波澜,待丈夫功成名就后,本来可以享受最上层的物资保障、本来可以去将军楼住最好的房子、本来可以……但是却被她一一拒绝。 生活中就像最普通的老人家, 夫妇一直守在那个已经住了40多年的老房子里面,素朴而又丝毫不失温馨。 二人在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更是无不流露出对彼此的爱, 每次二老饭后散步时,总是钱老在前,蒋老在后,一声不吭的走好自己每一步。 晚年的二人内心世界更是丝毫不输于年轻人,平时的话语中钱老的幽默更是深深的吸引着蒋英,当钱老得知自己获得了香港的科研奖励后却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出席,他就安排妻儿代替自己领奖。他就打趣的问蒋英:“奖金你领吧,奖状就让儿子领,行吗?”蒋英表示同意, 钱老满意的点头说:“钱归你,奖(蒋)归我”。 每次他都能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得到这次的百万奖金后,二老还是一如既往的捐了出去,在他们心中,永远有比自己更需要这笔钱的人,像在这种大是大非上,二老的意识品质总是高度一致,也更是有了这种相似的价值观才促成了种坚不可摧的永恒爱情。 从两小无猜到相濡以沫,爱是长久忍耐、是不离不弃、是信任彼此。正是有了这些才有了二人62年如磐石般的爱情。 势均力敌的爱情,才能有一种因为十分匹配才能达到的一种微妙平衡, 这种平衡不是双方的互相内耗,而是需要双方将最大的付出投入给自己事业,而不是爱情,不是因为不配,而是不需要。 爱情在不同的阶段里,有着不同的使命,更扮演着不同角色。唯有此种平衡,爱情方能成就岁月。
钱学森与民国才女蒋英相差8岁携手62载,从青梅竹马到爱情神话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去世,享年98岁。在葬礼上,蒋英用脸轻轻贴着沉睡爱人的脸颊,依依不舍。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同窗好友,二人早年共同在杭州求是学堂求学,这所学堂正是如今浙江大学的前身。此后,他们共赴日本留学,钱均夫主修教育,蒋百里学习军事,回国后二人又都在北京居住。因此,钱、蒋两家关系非常密切,经常往来,钱学森与蒋英更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1923年某次聚会中,钱均夫夫妻二人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蒋百里不解,询问缘由。原来,钱家夫妇仅有1个儿子,没有女儿,但是蒋家有5个女儿,钱家便有了请蒋家过继1个女儿的想法。
两家关系甚好,钱夫人向蒋夫人提出想法时,更是没有拒绝,就说让钱夫人在5个女儿任意挑选一个,钱夫人说“我要老三”。而蒋英正是钱夫人看中的三女儿,蒋英聪明好学,能歌善舞,乖巧可爱,深得钱家夫妇喜爱。
蒋百里对5个女儿都疼爱有加,他平日里更将钱家夫妇对于蒋英的关爱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念在两家是世交,蒋百里知道三女儿即便到了钱家,也一定不会受委屈,能享受到同等甚至更多的爱护。于是,蒋百里夫妇二人同意过继三女儿蒋英给钱均夫夫妇。
过继仪式十分正式,钱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蒋英的名字也改为“蒋学英”。从此,蒋英与奶妈一同住进了钱家。这一年,钱学森13岁,蒋英5岁。
不过作为独子的钱学森,一开始可不懂得如何照顾妹妹,他的好多“好玩意儿”,比如口琴、玩具啊,都不会带着妹妹玩。所以,蒋英不喜欢这个“哥哥”,在钱家待了几个月,就嚷嚷着要回家。
蒋百里心疼,便将女儿接了回去。钱家夫妻甚是不舍,于是钱家夫人半开玩笑说到,小蒋英现在是自己的干女儿,将来可要娶来当儿媳妇。蒋百里一方面对要回女儿的事情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也十分喜欢钱学森,于是钱、蒋二人就这么定了“娃娃亲”。
1929年夏天,钱学森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铁路专业,他十分好学,成天泡在图书馆中。1932年1月28日,日本袭击上海,飞机投下炸弹令上海陷入火海。21岁的钱学森眼看祖国被他国如此欺凌,心中燃起雄雄斗志。如果中国研制出属于自己的战斗机,也许祖国就不会遭遇如此劫难。这个想法也为他后来前往美国学习航空理论埋下伏笔。
1935年8月,24岁的钱学森考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决定前往美国留学。前往美国前,钱学森来到蒋家告别。蒋百里唤着蒋英,“干哥哥来了,下楼来,弹琴给他听”。
那时的蒋英已经16岁,出落得端庄美丽、楚楚动人。钱学森也成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随后,钱学森前往美国读书,蒋英前往德国学习声乐。留学期间,他们一度失去了联系。
1946年,蒋英28岁,结束了留学生涯回到上海,那时钱学森已经是麻省理工最年轻的教授。1947年,钱学森回国探亲,他已经12年没有回来了。就在这年,钱学森与蒋英阔别数年再次相遇,这一次,他们再也有错过。
1947年5月31日,蒋英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办自己第一场个人演唱会,演出大获成功,蒋英也因此成名。坐在台下的钱学森被蒋英优美的歌声深深吸引,台上这位优雅明媚的歌唱家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在家中哭鼻子的小妹妹了。
此后,钱学森经常借故到蒋英家中玩,时隔多年加之婚姻自由,家中已经没人再提及当年的“娃娃亲”了。但钱学森心中对于蒋英的感情却慢慢发生着变化。
毫无察觉的蒋英甚至给36岁的钱学森张罗起相亲的事,蒋英请了两位年轻女士与钱学森在餐厅吃晚饭,一位坐在他左边,一位坐在他右边。其中一位富家女,家中有诸多收藏,以共赏名画为由,邀请钱学森前往家中坐客,钱学森却婉拒了。
蒋英后来回忆,吃饭时就发现钱学森的眼睛不朝左看,也不朝右看,总是看着自己,她就觉得很奇怪。那时的钱学森怎么还顾得上其他女孩,喜欢一个人眼神是藏不住的。
相亲会不久,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了一场演讲,他发现蒋英也是听众之一,兴奋不已。演讲结束后,他主动要求送蒋英回家,直到蒋家门口,钱学森终于鼓足勇气表白。平日里几分木讷的理工男,此刻深情又直接地对蒋英说“你跟我去美国,好吧?”
蒋英明白了钱学森的心意,但是并没有直接答应他。蒋英对钱学森表示,自己刚回国不久,国内还有很多事情,咱们还是先通通信吧。没想到,钱学森却不同意,直说“不行,现在就走”。钱学森的表白,就是这么直接,有这么深情。认定了你,那就是你,也只有你。蒋英也终于被钱学森的真诚打动了。
1947年9月,上海和平饭店,钱学森、蒋英在此举行婚礼。才子佳人、郎才女貌,青梅竹马的两个人喜结连理,一时在上海传为佳话。此后,蒋英随丈夫钱学森来到美国波士顿,开始新生活。
来到波士顿的第一天,蒋英却过得有些“诧异”。吃完早饭,钱学森起身去工作,离开前对蒋英说,自己晚上下班再回来,你自己慢慢适应这里。蒋英没想到,美国新婚生活的第一天,怎么如此“出乎意料”。
多年学习艺术,加之自小成长环境优越,蒋英内心一定对自己的婚姻生活充满诸多浪漫期待。然而,理工男钱学森似乎并不懂如何经营感情,或者说如何讨女孩子欢心。
下班回来,甚至还和蒋英道“你好”,蒋英不会准备晚饭,两人就到家门口的快餐店吃了一餐。回到家中,钱学森沏了杯茶,对蒋英说了句“回见”,自己就关上书房房门,独自看书了。
本该享受蜜月的小夫妻,居然如此“客套”,你好、我好,还回见。蒋英这才明白,自己的中丈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把所有的热情和专注都放在了科研上,为了有朝一日学成回国,完成当年的强国梦。钱学森不是不爱妻子,而是他还不懂得如何调剂生活,增加生活趣味,毕竟多年的科研生活,让他早习惯与书为伴。
生性活泼、聪明机灵的蒋英开始了“改造”之路,她在家中与钱学森举办小型音乐会,钱学森也开始学着在科研之余与蒋英一起探讨音乐话题,甚至还会用英语开些玩笑。
钱学森的生活慢慢变得丰富充实,更加轻松愉快,甚至还慢慢学会做饭,烧得一手好菜。蒋英时常在朋友面前说到,自己在家中只是帮手,钱学森才是厨师。钱学森也曾提及,每当自己遇到难题无法攻克时,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令他豁然开朗,有所启示。钱学森在与蒋英的生活中,一改往日木讷的状态,变得风趣幽默,充满情调。爱情的甜蜜,也让钱学森在学术上有所突破,他提出的核火箭概念震惊学界。
只不过,这样轻松甜蜜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太久。
1949年,新中国成立。钱学森收到教授曹日昌来信,信中钱学森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召唤,他内心无比激动,埋藏许久的报效故国的梦想再次被点燃。夫妻二人决定,等蒋英腹中的第二个孩子降生后,就立刻回国。
然后,事情进展却并不顺利。1950年,钱学森作为世界公认的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被美国怀疑为共产党地下组织成员,吊销了他从事机密研究工作的安全执照。
1950年6月,钱学森决定告别回国,向自己的上司,时任美国海军次长的金贝尔辞行。没想到,钱学森刚走出金贝尔办公室,金贝尔就联系了美国移民局,称钱学森了解美国导弹工程核心机密,决不能让钱学森离开美国。金贝尔讲道,“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绝不能放他回中国”。
当钱学森回到自己家中时,发现自己收拾好的8只大木箱被海关扣留。那一刻,钱学森与蒋英感觉事态不妙,钱学森对蒋英说,我走不了了,他们不让我走。
不出所料,1950年9月,美国联邦调查局包围钱学森住宅,随后将其关在洛杉矶以南的一座监狱。钱学森在那里遭受了巨大的身心折磨,白天无休止地询问,晚上每隔15分钟查看,用强光刺激他的眼睛,不准他睡觉。
蒋英在钱学森被关押的第12天,曾看望丈夫,当时钱学森脸色惨白,十分憔悴。当接钱学森回家时,他一言不发,只知道点头。持续多天的折磨,已经让科学家身心备受摧残。
此后,美国移民局规定,钱学森必须每个月报到一次,并且随时接受传讯,钱学森一家只能在洛杉矶市内生活,不得擅自离开。联邦局特工更是经常出没钱学森住宅附近,监听他的电话、监视他的信件、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钱学森一家人无异于被美国“软禁”,失去自由,并且经常提心吊胆。蒋英担心请保姆不安全,搁置歌唱事业,一人扛起照顾丈夫、孩子的重担。同时,她还在浴室里放置一张桌子,让钱学森躲避监视专心研究。就这样,钱学森完成了40万字《工程控制论》,成为影响学界的重要著作。
昏暗艰难的岁月里,钱学森、蒋英从没有一刻放弃回国的梦想。从海关拿回8只木箱后,钱学森始终没有打开,他认为这样就可以找到机会随时离开。
1955年的某天,在钱学森被监控5年之后,夫妻二人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这天,一个中国餐厅伙计将菜送到钱学森家中,蒋英在菜篮子中发现一张废弃的中国画报。画报中,一张照片引起了蒋英注意。陈叔通,是钱学森父亲钱均夫的老师,当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钱学森立刻给陈叔通写信,叙述了自己在美国种种遭遇。但是如何摆脱美国联邦局探员的眼线,将信件安全寄出呢,夫妻二人心生一计。
蒋英的妹妹当时侨居在比利时,将信件先寄到比利时,应该不会引起太多注意。为了安全,钱学森将信誊写在一张香烟的锡箔纸上,并且贴上了一块剪报。
这块剪报是1953年3月6日纽约时的一份特别报道。报道中说,“钱学森作为加州理工学院著名的火箭专家,3月5日在洛杉矶被驱逐回中国,但同时又不许他离开美国,因为他的离去,不利于美国最高利益。”钱学森希望这份剪报能够向祖国传达出自己在美国的处境。
然后,钱学森将这封特殊的求助信放到了一个普通信封中,夫妻二人来到商场。钱学森假装在门口等待太太逛街,吸引特工注意。蒋英则前往商场,隐秘地将信件投入邮筒,把信件寄到了比利时。
幸运的是,这份求助信最终漂洋过来如愿抵达从陈叔通手中,周恩来总理立即得知了钱学森、蒋英一家人在美国的艰难处境。
此时,中美两国正在日内瓦就两国侨民交换问题进行具体商谈。美国人狡辩,称没有证据表明在美国的中国人想要回国。钱学森的信件则在那一刻成为了最有力的证据,直接拆穿美国人狡黠嘴脸。
1955年夏天,美国同意以中国释放11名美国战俘为条件,换钱学森回国。9月17日,钱学森终于带着妻子蒋英,与一双儿女踏上回国旅程。10月8日,经过一个月的海上航行,钱学森一家安全回到祖国。
钱学森晚年接受采访时回忆,当时回国后不久,他被邀请到东北看一看。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大将会见了钱学森。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那会儿正憋着美国一肚子气,干脆回答“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吗”。
此后,钱学森全身心投入国家机密工作之中,他的行程对家人、媒体都是保密的。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0月27日,首次导弹与原子弹结合成功发射。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但当时,蒋英并不知道这一切与丈夫钱学森有着密切关系。蒋英晚年回忆,钱学森从研究导弹开始到最后,从来没有与蒋英谈过一句。钱学森经常出差好几个月,蒋英只知道钱学森不在北京,不知道他在中国哪座城市,从事什么项目的研究工作。
蒋英后来在中央音乐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一干就是40多年。她默默在背后支持着丈夫的事业,也在努力为祖国的音乐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她将多年学习的西洋唱法教授给学生,学生们纷纷在国际音乐舞台取得骄人成绩,其中包括享誉世界的歌唱家张亚伦、祝爱兰等。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奖感言中,钱学森深 情感 谢了妻子蒋英对自己几十年的默默支持。直到晚年,他们依然恩爱如初,相濡以沫。
2009年,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12年,蒋英离世,享年92岁。儿时,钱蒋两家某次聚会上,钱学森与蒋英曾经共唱一首民国学堂歌曲《燕双飞》。歌词“此生愿双双飞痴心永不悔”,简直是他们二人一生旷世情缘的真实写照。
风雨同舟62载,夫妻二人历经荣辱,功勋卓越,谱写爱情神话,铸就一世传奇。
蒋英跟钱学森的爱情故事
1923年的一天,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的钱钧夫家里显得很热闹,他正在等待一位好朋友带着家人来做客。
蒋百里,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因为对政治的失望,他当时正在北京创办一个文学社。这次聚会他和夫人带来了5个漂亮的女儿,这让钱学森的妈妈很羡慕。
蒋英:钱家的妈妈说,你们有五个女儿,太多了,给我一个好不好?蒋家的妈妈很大方,好吧,你挑一个。钱家的妈妈就说要老三。我是行三,所以就过继到钱家去了。
两家正式摆了一桌酒席,蒋英被接到钱家,并有了一个新名字——钱学英。4岁的蒋英在钱家只呆了几个月,就闹着回家,因为12岁的干哥哥钱学森不跟她玩。
蒋英说他有很多玩意儿,口风琴、球什么的,但他不会跟小妹妹玩,他就看着我,逗我,所以我不喜欢这个哥哥,我要回家。
蒋英和钱学森短暂相处后,就天各一方。
1929年,钱学森在北平上完中学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在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一年后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航空理论博士学位。
也就在钱学森去美国留学的第二年,蒋英陪父亲到欧洲考察,并留在德国,在著名的冯·斯东凡尔德贵族学校学习。1937年,蒋英考进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并在一次匈牙利举行的国际歌唱比赛中获奖。
对蒋家这位漂亮而又有出息的女儿,钱学森的父母一直很在意,因为当年他们有约定,如果蒋英做不了干女儿,大了就嫁给钱学森。
蒋英说钱家妈妈老惦记着这个约定。每年我生日,她必定给我送玩的,送吃的。但是她过世得很早,40几岁就走了,这是很可惜的。钱老伯也没有忘这件事,老惦记着我这个干女儿。
1947年,在上海的钱钧夫给远在美国的钱学森写信,要他回来看看,他已经12年没见到自己的儿子,并且他还有一桩心事要办。
那年秋天钱学森回到上海,那时他已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意气风发。
蒋英说钱学森回来以后,因为他学习很好,又是博士,又是教授,很多家的父母都想把女儿介绍给他。人家知道我们家和钱家私交甚密、感情很好,就来托我和我妹妹,我说可以可以。
在蒋英的安排下,在上海为钱学森安排了一场相亲会,一位富家女竟然当面向钱学森表达喜爱之情。
蒋英说她听说钱学森很喜欢画,就跟钱学森说:请你明天上午到我家里来,我家里有很多名画。钱学森当时就说:很抱歉,我明天上午有事。
钱学森之所以拒绝富家女孩的邀请,是因为在这次酒席上,他被儿时的玩伴蒋英深深吸引了。
蒋英说吃饭的时候我看他的眼睛老对着我看。我就觉得不对,感觉很奇怪。
几天后,钱学森应邀在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一次学术讲座,蒋英一个人去听了。讲座结束后,钱学森突然提出送蒋英回家。
蒋英说他送我回家以后,我说,我这里有很好的唱片,给你挑一张顶好的、我喜欢的唱片给你放好不好?他说,不好不好,不用了不用了。一下子我们都静默了。
过了一会儿,他说,你跟我去美国好吗?我一听,觉着很吃惊,但是心里也有一些预感。我说不行,我有男朋友了。他说:我也有女朋友,但从这儿就开始,你的男朋友不算,我的女朋友也不算,我们开始交朋友。
钱学森的夫人是谁?
蒋英与丈夫钱学森的感情很好,据说蒋英与学生李双江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这件事当时传得沸沸扬扬,李双江还因此分配到了新疆,而钱学森选择了原谅蒋英。但是这件事想想就不是真的,蒋英与钱学森感情那么深,而且她自己又从小接受很好的教育,是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的,也不应该让钱老收到这样的舆论压力。1955年10月,随钱学森被美国政府用以交换在朝鲜战争被俘的美国士兵,遂被遣返回中国。回国后,蒋英先在中央实验歌剧院任指导和独唱演员,不久转到中央音乐学院并长期担任歌剧系教授,教有学生李双江。扩展资料:蒋英结婚的理由:其父蒋百里任保定军校校长时,曾因校务有求于陆军部被拒,有感失信于学生,集会时在师生面前以手枪自戕,未遂。之后结识日籍看护佐藤屋子,与其结婚,婚后佐藤屋子改名为佐梅。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学生,回国后都在北京供职,因此两家来往甚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