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
桃花源记陶渊明 〔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摘要】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提问】
桃花源记陶渊明 〔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回答】
译文及注释译文 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注释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缘:沿着,顺着。行:前行,走。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夹岸:溪流两岸。杂:别的,其他的。芳草鲜美:花草鲜嫩美丽。【回答】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甚:很,非常。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复:继续。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欲:想要。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林:代指桃花林。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便:于是,就。得:发现。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若:好像……似的。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初:起初,刚开始。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复:又,再。行:行走。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平坦。旷:开阔;宽阔。屋舍:房屋。俨(yǎ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之:这。属:类。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衣着:穿着打扮。悉:全,都。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有更好的翻译: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桃花源人从秦到晋一直与世隔绝)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乃大惊:于是很惊讶。乃:于是,就。大:很,非常。从来:从……地方来。具:详细地。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要(yāo):通“邀”,邀请。(通假字)咸:副词,都,全。问讯:打听消息。云:说。先世:祖先。率:率领。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邑人:同县的人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隔绝。复:再,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遂:于是。间隔:隔断,隔绝。今:现在。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回答】
(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为:对、向。具言:详细地说。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叹惋:感叹,惋惜。余:其余,剩余。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停:停留。辞:辞别。去:离开。语:告诉。不足:不值得。(古今异义)为:介词,向、对。既:已经。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词类活用)及:到达。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诣(yì)太守:指拜见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即:立即。遣:派遣。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所+动词译为名词)遂:终于。复:再。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高尚:品德高尚。士:隐士。也:表判断。欣然:高兴的样子。规: 计划,打算。(词类活用)未:没有。果:实现。未果:没有实现。寻:不久。终:死亡。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回答】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
桃花源记是唐代诗人陶渊明所写的一篇散文,原文如下: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参差数十步,豁然开朗,隐见天池。水深而不泊,腥而不饮,便舍船,欣然涉之,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大朵,峨峨岸阜,势与妙境,俱备。柴门闯草,惟余小儿,叩其门而不答,曰:“乍寐者也。” 醒汝问道,何处来,言远郡之人,乘此船自浮于津,顺流而下,望之不见其始,迹似而已。问何以得知此处,答曰:“吾闻之于长史。”入中有两酒,食一饼,此余之足,问何人居此,答曰:“吾与客也。”语未尽意,但出户外指之,曰:“汝看之,此非天竺,亦无仙人之境,常人所居,何足多云。”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翻译:在晋太元年间,有一个居住在武陵的渔夫。由于沿着溪流捕鱼,他迷失了方向。突然,他发现了一片桃花林,岸边数百步内,没有杂树。鲜花散发迷人的芳香,飘落下来的花瓣点缀着地面,不规则地落在地面上。他突然感到一阵畅快,使他一点也不感到疲惫。走了几步,就获得了一个完全开放的铺展广阔的美丽景色,湖水宽而不深,清新得令人想喝却不腥。他留下小船,高兴地涉着水。一开始航程相当狭窄,只能刚刚容得下一个人通过。。走了一些路,突然物景大变,海拔较高的山峰和壮观的景色出现,使人更加陶醉了。叉着柴的们由生草上闯下来。传来了一个小孩的声音,但发现门却没有人理会。他提着问题,要问这里的路,但那孩子说:“我熟睡了。”他再次问起,孩子说,他来自这远离的郡,把自己的小船拉到岸上后让水流将他带走,直到这儿。他意识到这里的荒芜程度,明显超出了他的想象,而且和他所听说的地方一点也不相同。他感到很惊讶,这孩子却没有那么吃惊,这里也没有神仙,只有很普通的居民。他说:“为什么要夸张呢?”【摘要】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提问】
桃花源记是唐代诗人陶渊明所写的一篇散文,原文如下: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参差数十步,豁然开朗,隐见天池。水深而不泊,腥而不饮,便舍船,欣然涉之,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大朵,峨峨岸阜,势与妙境,俱备。柴门闯草,惟余小儿,叩其门而不答,曰:“乍寐者也。” 醒汝问道,何处来,言远郡之人,乘此船自浮于津,顺流而下,望之不见其始,迹似而已。问何以得知此处,答曰:“吾闻之于长史。”入中有两酒,食一饼,此余之足,问何人居此,答曰:“吾与客也。”语未尽意,但出户外指之,曰:“汝看之,此非天竺,亦无仙人之境,常人所居,何足多云。”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翻译:在晋太元年间,有一个居住在武陵的渔夫。由于沿着溪流捕鱼,他迷失了方向。突然,他发现了一片桃花林,岸边数百步内,没有杂树。鲜花散发迷人的芳香,飘落下来的花瓣点缀着地面,不规则地落在地面上。他突然感到一阵畅快,使他一点也不感到疲惫。走了几步,就获得了一个完全开放的铺展广阔的美丽景色,湖水宽而不深,清新得令人想喝却不腥。他留下小船,高兴地涉着水。一开始航程相当狭窄,只能刚刚容得下一个人通过。。走了一些路,突然物景大变,海拔较高的山峰和壮观的景色出现,使人更加陶醉了。叉着柴的们由生草上闯下来。传来了一个小孩的声音,但发现门却没有人理会。他提着问题,要问这里的路,但那孩子说:“我熟睡了。”他再次问起,孩子说,他来自这远离的郡,把自己的小船拉到岸上后让水流将他带走,直到这儿。他意识到这里的荒芜程度,明显超出了他的想象,而且和他所听说的地方一点也不相同。他感到很惊讶,这孩子却没有那么吃惊,这里也没有神仙,只有很普通的居民。他说:“为什么要夸张呢?”【回答】
《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的原文
《桃花源记》
陶渊明(南北朝)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和《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 和《桃花源记》 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9-12题。(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水尤清冽 冽: (2)佁然不动佁:
(3)西折纤秀长曲西: (4)尽溪,平坦如荠 尽: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译文:
11、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
答:
12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特: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遣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i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闻: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 B.出: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游: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着相乐 D.环: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 山也
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16.语段(一)是怎样从岑冕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3分)
答:
17.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一)做着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3分)
答: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8-12题。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②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就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③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④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⑤而请之。(选自《汉书 霍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