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操作的影响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挽救美国实体与虚拟经济,美联储先后实施两次量化宽松措施,伯南克大肆印刷美元促使美元严重贬值,那些美元计价的资产价值严重缩水,令中国等持有大量美债的国家叫苦不已。不同于QE2提出后强烈的提振效果,市场对第三轮量化宽松的期待程度已难以与前两轮相比,呼声中也夹杂着犹豫、抗议甚至批判,并且,目前全球政治经济的复杂局势,也给QE3的推出带来了诸多阻碍。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表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主要在两方面影响着中国,首先是美国的超低利率已让我国所持美债大幅贬值,而中国现行的较高利率也会让国际热钱不断流入,输入性通胀继续发酵;其次,大量印钞令美元不断贬值,致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下滑,人民币升值压力难控”。2011.9.22日扭转操作靴子落地后,以欧元为首的非美货币当即飞速下跌。欧元/美元一度跌破1.3600关口支撑,英镑/美元更是刷新8个月低点1.5510水平,澳元/美元则跌至1.0046水平的一个半月低点。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非美货币的全线大跌,美国股债市场的波动同样不容小觑。在政策声明出炉之前,美国三大股指还呈现出全线上涨的势头,但当消息公布后,三大股指随即掉头下行,其中标普500指数更是一度大跌近3%。债券市场波动比股市更甚,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消息公布后当即大跌15个基点,收益率触及2009年1月来最低水平3.08%;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直接挫至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1.868%。4CAST利率策略师GennadiyGoldberg表示,“这就是市场所预期的。扭转操作规模预估在约3,000亿-5,000亿美元之间。很显然,这对于国债而言是利好消息。不过这是否将给经济带来刺激作用,还有待观察。它对经济的影响或将有限。”
扭转操作的简介
美联储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卖出短期债券而买入长期债券,削减美债平均久期。该操作在缩短长短期债券收益率上有部分成效,但由于短期未见显著效果,最终没有持续进行。不过该操作随后又被单独测试效果,并发现较原有预期更为有效。鉴于这样的重新评估结果,该操作被各国央行视为量化宽松的可替代操作选项。此外,“扭转操作”被用来特指美联储在第二次量化宽松到期之后,可能出台的变相QE3货币政策,2012年6月21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延长扭转操作至2012年年底,规模为2670亿美元。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伯南克的选项将是某种形式的“扭转操作”,即不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但延长其持有债券的期限。卖掉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进一步推低长期债券的收益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获得量化宽松的好处,又可以免去扩大资产负债表的风险,美国曾在上世纪60年代使用该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