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俄战舰直冲美 俄总理:冲突一触即发

时间:2024-12-01 20:30:34 编辑:阿旭

美国驱逐舰为什么会撞不过菲律宾商船?什么原因

“军舰与货船撞一块了,谁受损严重?”你大概会说“肯定是商船了”。
错了,这回是军舰!
北京时间昨天凌晨1点半左右,一艘美国军舰与一艘菲律宾籍货船,在日本附近水域相撞。
美国驱逐舰被商船撞残 军舰为何撞不过商船?
结果:美国军舰3人受伤,其中包括1名指挥官,另有7名美军船员失踪;反倒是菲律宾籍货船目前还没有人员受伤的消息。
从撞击后的情况看,美国军舰受损的程度也远远超过菲律宾客船。
英国《金融时报》17日则称,“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两到三个舱室漏水,动力系统也丧失殆尽,而商船仍具有动力。

美国驱逐舰被商船撞残 军舰为何撞不过商船?
美军舰与商船相撞3人受伤7人失踪
据报道,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当天是在返回驻地神奈川县横须贺港途中,与一艘悬挂菲律宾国旗的商船,在横须贺港西南方向56海里(103公里)处海域相撞。碰撞导致美国军舰舰体右侧大幅损坏。
事发后,受伤的美军舰上人员,被日本海岸警卫队的直升机送到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此次发生相撞事故的水域,平日里较为繁忙,经常有大量船只来往。但是配备有先进雷达系统的美国海军“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为什么没能避开驶来的商船,也引起外界的质疑。目前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之中。
受损驱逐舰由日方拖回基地
据日本海上保安厅和美国海军介绍,“菲兹杰拉德”号驱逐舰由日方拖船拖回横须贺基地。7名失踪人员目前仍下落不明,日本海上保安厅和海上自卫队已出动力量在附近海域展开搜寻。
此外,日本气象厅表示,事故发生时,所在海域天气晴好,视线良好,浪高约2米,没有发布气象提醒或警报等。
受损驱逐舰是美国海军主力
与美国军舰相撞的商船全长约222.6米,满载排水量为2.9万吨。

美国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全长154米,排水量为8300余吨。

可以看出它们在吨位上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美国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隶属美国海军第七舰队,1995年10月服役,驻扎在日本横须贺基地。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是美国海军主力,配备有“宙斯盾”战斗系统和“SPY-1D”相控阵雷达,以舰队防空为主要作战任务。
近年来,“菲茨杰拉德”号不时在西太平洋活动。据悉,“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最近刚刚在菲律宾苏比克湾进行了一次停靠,随后在南海航行。
军舰和商船相撞,为何受损明显的是军舰?
这次相撞为什么先进的美军舰大幅损坏,而商船没有人员伤亡?配备先进雷达系统的美军舰为什么没能避开驶来的商船?来看央视特约评论员宋晓军的分析:
从结果看是避让操作不当
这个海域航行比较密集,经常会出现船相遇避让的问题,国际海上避让规则一般来说是“小的让大的”。也就是说,商船是被让方,军舰在安全距离范围内,做一个动作,同时通知商船,被让方就按原速原方向继续航行。

这 次相撞就发生在军舰做出向左转的避让动作时。问题是如何出来的呢?理论是2种。
是发生了误操作。这个可能性很低,在这么密集的航道水域内,这是一个太正常的操作了;
是军舰左边有一股不明洋流,使军舰失控,结果商船左舷的船头撞上了军舰右舷的指挥塔下方。
商船是军舰3倍的吨位,又按照原航速原航向航行,这么大的质量一下撞向了它的侧面右舷的位置,就造成了伤害。
碰到洋流或操作失误

为什么会有7人失踪呢?一般来说做出避让,大家就会放松警惕,突然遇上洋流或者误操作,这个事发生得很突然,造成指挥塔上的人就掉到水里了。
军舰2月刚刚花2100万美元修好,对这个地方它应该是轻车熟路的。所以我们判断是意外的外力造成军舰这一次避让没做好,突然发生了碰撞。
军舰的右舷的舷侧是非常脆弱的,商船是左船手的部分,恰恰是商船最坚固的部位。避让时,军舰把软肋暴露出来,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后果。


所以说,军舰受损严重是因为吨位小于商船,以及最坚固的撞到了最薄弱的部位。
延伸 · 推荐
日媒:美军舰与货船同向航行时相撞 邮船公司正调查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在一份声明中说,事故发生在日本横须贺市西南56海里的水域。当时,“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正在返回驻地神奈川县横须贺港途中。路透社评论,船只相撞事件在这一水域较为罕见。声明还写道,日本方面已派出直升机搭载一名受伤美军船员前往位于横须贺的美国海军医院。美军当天晚些时候说,这名伤者是“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的指挥官布赖斯·本森,目前身体情况稳定。此外,另有两名美军士兵被送往医院救治,他们有擦伤和撕裂伤,身体其他部位的情况正在检查中。

根据美军声明中的说法,“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舰体右侧吃水线上下受损。目前,美军方面正在进一步确认舰体整体受损和所有人员的情况。“菲茨杰拉德”号以自身动力前行,但推进力有限。

现场照片显示,“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右侧大幅受损,船体部分进水,不过并无沉没风险。美国国防部一名官员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透露,船员们正在进水区域排水。


巡洋舰和驱逐舰怎么区分?航速一节是多快?

巡洋舰是一种可以独立在远海巡逻作战的舰种,可以进行远距离大范围的军事活动;从作战用途上讲,巡洋舰具有远程、重型和立体打击火力;驱逐舰与其相比,水面火力相差甚远。注重特攻兵器,如水雷,鱼雷等;从任务分工上讲,巡洋舰主要负责战列舰或者航母编队的防空、侦察,也可单独组成巡洋舰编队独立作战。驱逐舰一般为战列舰、巡洋舰或者航母编队航母护航,担负防空反潜和夜间袭扰任务。 从吨位区分,巡洋舰吨比较大,一般都在万吨以上;而驱逐舰相对来讲就比较小,不过现在的大型驱逐舰与轻型巡洋舰吨位差不多。现在巡洋舰已经逐步淘汰,很多国家都不再建巡洋舰了,相反驱逐舰家族却日益兴旺发达,驱逐舰的性能和火力也大大增强了。因此现在所建大型先进的驱逐舰性能和火力与巡洋舰也没有多大差别了。导弹驱逐舰、导弹巡洋舰其实就是指以导弹为主要舰载武器的驱逐舰或巡洋舰。 战列巡洋舰,是指火炮口径、排水量都接近于战列舰,而装甲厚度与航速都接近于巡洋舰的一种中间舰种,一战时,英国的战列巡洋舰最多,多数战列巡洋舰都装备战列舰才有的16英寸口径重炮,航速都在25节左右。但战列巡洋舰的缺点在战争中也暴露无遗,薄弱的装甲在战列舰的重炮下不堪一击,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的战列巡洋舰一艘接一艘地被击沉。加上因为技术进步,战列舰的速度已经和战列巡洋舰一样快了,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就被淘汰了。 巡洋舰的吨位都较大,一般都在万吨以上,像俄罗斯的光荣级是1.2万吨,基洛夫级更达到了2.4万吨,为现役最大的巡洋舰。驱逐舰相对吨位要小一些,一般都在4000-9000吨之间,随行为巡洋舰护航,担任海上突击手任务,大吨位的驱逐舰火力都较强,是水面的主要打击力量。我国引进的现代级因其携带有“日炙”超音速反舰导弹而令美日台海军发憷。 巡洋舰 巡洋舰是仅次于战列舰的反舰、反潜水面攻击舰艇,排水量多在8000吨以上。在航母未诞生之前,可以率领舰艇编队进行远洋巡逻和作战;航母诞生后,可以依赖岸基飞机而独立在近海水域作战,亦可以作为航母的护卫舰在远洋作战。与驱逐舰相比,巡洋舰的吨位更大、续航能力更强,有的还采用了核动力;其攻击和防卫能力亦更加强大,如前苏联的“基洛夫”级巡洋舰,可携带500多枚舰--舰及舰--空导弹,每枚舰舰导弹的装药量达一吨之多,一颗导弹就足以将敌军的航空母舰送入海底,而且火控系统可以使其同时打击数十个活动目标;此外还备有3架反潜直升机以及鱼雷、深水炸弹等多种武器,故被冠以“战列巡洋舰”的美称。但作战亦是要讲究军事经济效益的,从经济性、可修复性及作战性能等指标上综合考虑,驱逐舰可能更胜一筹,因此巡洋舰有逐渐被驱逐舰所代替的趋势。 驱逐舰 驱逐舰是以导弹,鱼雷,舰炮等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它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舰种之一,用于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船,舰队防空,以及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 导弹驱逐舰-世界上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是美国于1953年建造的“米切尔”号驱逐舰,它的排水量为5200吨,装备“鞑靼人”防空导弹。最早装备反舰和反潜导弹的驱逐舰是美国于1958年下水的“孔茨”号导弹驱逐舰。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驱逐舰之一是装备了“宙斯盾”系统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清朝时期中国有几艘巡洋舰的,大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沉掉了!现在没有啦!


俄副外长称:北约忽视俄方红线或致核大国之间冲突!核战争一触即发?

个人认为,这个很可能会爆发战争,导致知世界大战,后衜果很严重。它可能影响两国之间的部分友谊,也可能导致两国之间的一些冲突,这不利于国际局势,也可能对一些当地人产生重大后果,里亚布科夫说,北约的路线是危险的,并警告说,北约意识到核战争的危险,可怕的后果将随之而来,俄罗斯副外长强调,必须防止这种情况,有可能,俄罗斯也需要其他国家的帮助。扩大安杜理事会也是俄罗斯消除利益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俄罗斯也将有新的合作国家。所披露的部分信息是,如果北约继续无视俄罗斯的警告或采取错误行动,这可能导致核战争,而核战争的爆发也可能导致这些国家陷入严重争端,这对当地居民和当地生态环境是一个毁灭性打击。北约国家无视俄罗斯的红线,参与了俄乌冲突,并试图在当前武装冲突的边缘极其危险,他认为这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升级,并最终导致核大国之间军事冲突的可怕后果。如果双方军事对抗的底线仅限于经济对抗,那么这一定是欧洲北约成员国的经济崩溃。因为事实表明,俄罗斯与欧元并非密不可分,但欧洲与俄罗斯资源却密不可分,俄罗斯曾经天真地将北约视为伙伴,而北约实际上从头到尾都没有将俄罗斯视为伙伴。既然双方不再假装是伙伴,并将公开成为敌人,如果双方只停留在经济对抗的水平,我担心北约本身不会怀疑最终的输家将是欧洲北约成员国。如果双方都努力战斗,双方都将被核武器摧毁,因此,北约宣布俄罗斯不再是其伙伴发出的信号,显然是警告俄罗斯的一种威胁,但事实上,北约失去了在俄罗斯的主动权,甚至是对北约本身的一种预谋性颂扬,北约对此感到无奈。

俄副外长警告北约:无视“红线”或引发核战争,核战争的后果有多可怕?

核战争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核战争之下无赢家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一旦核战争发生的话那么全球各个国家都将会受到波及。一些国家即使没有参与战争,但是也会受到核战争的波及,所以说一旦出现核战争的话,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民都难逃苦难。核战争的后果远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可怕。核战争顾名思义就是在战争过程之中使用核武器。现在的核武器都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去对目标实施攻击,原子核在裂变聚变反应之中所释放出的能量是极大的。一颗原子弹足以摧毁一座城市,在原子弹爆发之后会释放出极大的热量,周围空气的温度也会瞬间升高。所以说在核武器爆炸之后,当地是极有可能发生火灾的。核武器在爆炸之时所产生的冲击波会摧毁城市中的建筑和人群,在爆炸完成之后的火灾也足以剥夺一部分人的生命,但是核武器的杀伤力远远不止。这些在核武器爆炸完成之后会产生极强的核辐射,这种核辐射对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来讲都是非常的危险的。动物可能会出现变异,人体基因受到影响也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变,所以说核武器对于地球来讲简直是极大的摧毁。像日本因为核废水的原因而饱受国际社会谴责,之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各国都不支持日本将核废水排入太平洋,就是因为和沸水之中仍然隐藏着巨大的核辐射,再排入太平洋之后会对周边的国家造成影响。核废水尚且如此,直接爆炸的核武器就更不必多说了,所以说一旦全球出现核战争的话,那么全世界的人民都无法幸免即死。暂时幸存下来,在日后也必将会受到核辐射的影响。

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 为什么

美国7日凌晨对叙利亚一个空军基地发动突然袭击,向该基地发射了50多枚巡航导弹。这是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首次对叙利亚政府军目标采取军事打击行动,据称是为了报复叙利亚反对派控制区内日前发生的化武袭击。
联合国安理会目前正在就如何处理叙利亚化武事件进行磋商。俄罗斯一再表示,在对这次化武事件展开调查前,不应做出“没有根据的指认”。在这个当口,美国以突然打击回应化武事件,又有什么深意?
首先,特朗普迫切需要向国内外展示其“强人”形象,撇清一些“亲俄”传言。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其改革举措步履维艰。例如在备受舆论关注的移民管制问题上特朗普被迫朝令夕改,其支持度和威信都受到影响。特别是,他与俄方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一再成为部分媒体和反对者的把柄。特朗普此番决定袭击叙利亚政府军目标,似有与俄罗斯撇清干系的成分在内。
其次,特朗普此举显示他在叙利亚化武问题上的强硬立场,避免重蹈“前任的覆辙”。奥巴马曾经对叙利亚政府划出“红线”,警告后者不要使用化学武器。但2013年叙利亚东古塔地区发生化武袭击事件后,美国没有采取行动。美国媒体也因此批评奥巴马在叙利亚问题上“过于软弱”。在日前叙利亚再次发生化武事件之后,特朗普曾公开表示这起事件已经“突破了多条红线”。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莉进一步表示,如果安理会对化武事件置之不理,那么美国将单独采取行动。
再次,特朗普希望借助这次军事行动显现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没有被“边缘化”。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叙政府在俄罗斯支持下发动强大攻势,不断重挫叙反对派,收复了反对派控制的最大城市阿勒颇。俄罗斯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对叙交战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发挥了作用。显然,美国不愿意看到叙利亚局势由叙政府和俄罗斯主导的局面。
利用先进战机和巡航导弹对他国发动袭击,并由此传递强烈政治信息,是美国惯用的手段。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频繁在中东和其他地区发动这种袭击。例如在1986年,美国以“打击恐怖袭击”为借口对利比亚采取“黄金峡谷”行动,打死150多名利比亚士兵。1998年,为报复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使馆遭汽车炸弹袭击,美国空袭了苏丹和阿富汗。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采取这类袭击并达到政治目的之后,一般都不再采取后续行动。美国这次对叙利亚发动突然袭击,是否依然是上述剧本的重演,还难下定论。但是,在叙利亚局势异常错综复杂、各方各派利益盘根错节的情况下,值得警惕和担忧的是,这次袭击不仅完全无助于叙利亚危机的化解,甚至可能将让局势朝着更加复杂和危险的方向发展。
说到底就是为了证明他多牛逼,想搞谁就搞谁。


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事件和俄罗斯有什么关系

当地时间4月13日晚,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卡纳申科夫表示,俄方已掌握证据,英国直接参与了所谓的叙利亚杜马镇的化学武器袭击事件。俄罗斯国防部表示,这是一起挑衅事件。当天早些时候,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表示,莫斯科已掌握确凿证据证明,叙利亚杜马镇的所谓“化武袭击”是外国特工参与安排的一出闹剧。
据报道,俄国防部已经找到了所谓的化武袭击拍摄者,他们告诉俄国防部这些视频和照片是如何拍摄出来的。俄国防部还表示,所谓的“白盔”组织在4月3日到4月6日之间受到了来自伦敦方面的压力,以用来散布这则化武袭击事件。
就在北京时间4月12日凌晨,英国政府发言人曾发表了一则声明,称英国内阁已达成一致,决定支持美国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以确保阿萨德政权不会继续使用化学武器,并指责阿萨德政权为化学武器袭击的合作方。据海外网此前报道,英国当地时间4月12日下午,在英国内阁会议上,部长们收到了叙利亚杜马无辜平民袭击事件的最新消息,消息表示阿萨德政权“极有可能”对叙利亚人民使用了化学武器,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已下令让英国潜艇进入可打击叙利亚的导弹射程内进行待命。
4月13日早些时候,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表示,莫斯科已掌握确凿证据证明,叙利亚杜马镇的所谓“化武袭击”是外国特工参与安排的一出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