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有哪些高科技?
增强现实: 这项技术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谷歌眼镜,相关手机应用等等。各种产品应用杂乱繁多,但也充满了商机。
物联网:这个想法早就有了,但是最近才被大家所关注。通过云端来连接我们的所有机器——这并不仅限于我们的计算机、手机和平板电脑,还有冰箱、远程遥控装置、咖啡机等等。连100元都不用,大多数产品就能被连接到互联网上。但是由于物联网管理平台的不完善,使得这些产品并没有被大量的用于生活中。我们终将找到方法,来管理并且使用这些联系智能设备和生活用品、家具的网络。这将是一个化零为整的过程——想要开发出一个成功的软件或平台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来整合且兼容不同的设备、平台和制造商。不少公司都有机会在云储存和数据管理的市场闯出一片天地。无线供电:在我们生活中电线、电缆和需要电线才能充上电的设备还是太多了!这些电线电缆在未来都可以被淘汰了,现在的公司、市场是时候跨出这一步了。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实现了,虽然我不太清楚这一技术有些什么利弊,但大多数人都忽视了这一巨大机遇。网络传媒大集合:众所周知,许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公司都在努力地将线上关注度转化为利润。然而,人们不愿意去为大量不同的内容而零零散散的花费不少钱,付费专区这一模式能为这样的人群提供不小的便利。很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家公司,从各大报社、杂志社以不高的价钱买下一部分文章的版权,并且把这些文章放在网上呈现给用户。用户有机会以相对低价的年费来获取上百家报社的文章——比如用户可以花上几百元来买下一年的浏览权,或是以买点券卡的形式,来浏览这些出版社的文章。甚至某一利润分享机制会被用于解决如何在出版社、传媒公司之间分配利润。这个点子更像一个商业想法而非对未来的预测,而且在不少传媒领域已有先例(如BMG音乐俱乐部),从而解决了网络媒体的利润分配难题。(译者注:现在已有很多公司做到这一点了,国外有Spotify和Netflix,国内也有各大音乐和视频网站)5-7年间石墨烯:在所有纳米材料中,石墨烯最轻巧且最坚硬。只要我们有技术将石墨烯结合在其他材料里,人类就能打开进入新世界的大门。音频挖掘和语音识别、分析:Siri仍然很糟糕,但她将变得更聪明。手机支付:在美国,手机付款系统竟然还没普及,这太不可思议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现有的或是一种全新的电子货币来取代现金付款是大势所趋。现在确实有不少的手机付款体系,但是他们无一不是基于信用卡或是银行存款。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新的付款系统,至今还没有一种全球化、并且足以取代现有货币体系的交易系统。随着新的付款体系的到来,一大批传统广告也会被取代。网络授课和网络合作教育机构:这将会渐渐地流行起来。提供大众教育的教育部门和教育系统已经非常的脆弱。现在能看到他被慢慢取代的趋势,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了,我对此已迫不及待。将来的线上教育系统不仅会更高效,性价比也会很高,让普通百姓节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但这也会成为提高国土安全性的催化剂。我希望让全国人民,包括最贫穷的区域,连接上高速宽带网络享受线上教育。大约7到10年后外层空间商业运输:现在,要是你想向太空中发射些什么,你需要提前六年预约,并且花费令人咋舌。随着发射到太空中的东西越来越多,比如商业太空航行,愈来愈多的人造卫星等等。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我预计像外层空间发送飞行器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将大大降低,外层空间运输公司也将会逐渐增加。外层空间管理及规范:现有的领空管理范围大概在离地20英里,在此之上,仍是大荒野。是谁管理者在太空中的飞船、卫星等等东西呢?每个国家都在管理着自家的飞行器,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的联合太空运行基地,24小时控制着所有美国外太空卫星、人造飞船并且监控者所有的国际卫星。但是在国际事务方面,他们的权利和能力都十分有限。比如,两个卫星现有的运行轨迹将在几周后相撞,联合太空基地的雷达探测到了此事,并且通知了双方国家、协商让两个卫星改变飞行方向来避免这次相撞。如果这样的事每几个月发生一次的话,那么不会有什么大关系。但是事实上,这种事每周都会发生个三四次。宇宙确实很大,但是想想我们这十几年来像天上发射了多少的东西?我们需要一个国际组织和法律规范来避免这些麻烦,管理这些人造卫星。无人驾驶汽车:好多人已经谈论过这事了。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实现,但是法律、基础设施和自由市场需要时间来赶上这项科技的发展。3D 疾病预知,基因组图成本的大幅减少:在未来,你会惊喜的发现,人们一旦有了疾病的征兆就会去求医。我们能够像检查机器一般精准的检查自己的身体。这样的未来太完美了,但是在通向未来的路上会是充满荆棘的,在我们找到真正的问题之前,会遇到无数的误报。比如,在我们身体中有许多微生物、细菌,大多数微生物终将被证实对人体无害,但是在调查、解决误报的过程中会花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然而最后发现这并没有什么X用。
未来十大技术
一、人工智能:向纵深探索新冠肺炎疫情给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按下了加速键。人脸识别系统、智能机器人等产品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电商客服、物流分拣等流程化、重复性较高的行业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之后,大幅实现了降本增效的大幅提升。随着疫情防控逐渐常态化,复工复产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新颖的业态和复杂的工作场景逐渐显现。这些兴起的风潮给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指引了风向。二、5G:释放生产效能2021年,我国的5G建设持续提速,5G终端连接数稳居全球第一。在日渐完备的基础设施支撑下,5G技术正给工业制造领域带来一场名为“万物互联”的革新。借助5G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的优势,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间能够搭建起更加高效、精确、安全的工业互联网。三、云技术:更贴近云端在云计算的技术构想中,其中之一便是运维下沉,将和业务无关的管理功能和运维工作尽量集成到基础设施中,使企业可以聚焦于业务能力的开发和运营。沿着这一思路,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更贴近云端的云原生。四、元宇宙:让“虚拟”更“现实”2020年,疫情加速了社会的虚拟化,新冠疫情隔离政策下,全社会上网时长大幅增长,“宅经济”快速发展。线上生活由此前片段式的例外状态变为了常态,由现实世界的补充变成了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五、自动驾驶:迈向规模化商用2021年是自动驾驶阔步前进的一年。资本方面,百度、苹果、小米、滴滴、360等科技企业纷纷宣布加入智能造车队列,为自动驾驶引入了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撑。一批深耕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12月14日,L4级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WeRide宣布获得广汽集团战略投资,双方将共同推进Robotaxi前装量产车型的研发制造。六、区块链:聚焦数字货币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一员,区块链正快速发展并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但由于区块链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点与现代商业中心化的模式天然冲突,使得区块链与现有商业体系的融合困难重重。不过在数字货币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成就正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22日,我国已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累计交易笔数达到1.5亿笔,交易额超600亿元,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包括公用事业、餐饮服务、交通、零售和政府服务。七、物联网:向“智联”迭代2021年,物联网向智联网的迭代还在持续进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物联网对实时性的要求不断拔高,一旦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延误,那么数据的收效将大大贬损。于是,通过机器学习对物联网产生、收集的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成为整个行业关键的技术发展方向。八、数据中心:走入绿色未来数字经济正在引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持续不断地推进。这一过程伴随着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因此需要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来实现数据的存储、调用乃至分析处理。数据中心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通常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面对这一现状,很多组织开始呼吁数据中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九、隐私计算:监管与应用持续加码形态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已深入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许多侵害用户权益、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浮出水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泄露事件被曝出,相关领域的立法和技术研发工作走上了快车道。自2021年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施行,旨在保护个人信息不泄露,通过数据库防火墙实现批量数据防泄漏,也可以通过数据脱敏实现批量个人数据的匿名化,通过数字水印实现溯源处理。实施之后,任何公司或者软件都不得过度收集公民的信息,一经查实,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十、硅光芯片:突破摩尔定律限制1965年,戈登·摩尔发现,在芯片开发中,同样面积芯片上晶体管数量每隔18-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这意味着芯片的存储容量和计算能力相对于时间周期在持续呈指数式的上升。这一定律指引了半导体行业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取得突破。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定律”似乎也在近年来摇曳不定,芯片行业似乎触碰到了“物理极限”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