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美团回应取消支付宝支付

时间:2024-12-04 04:29:05 编辑:阿旭

美团是如何回应取消支付宝支付的?

截止至2020年9月份,美团没有取消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一栏被隐藏在更多支付方式中,点击展开后,仍然能看到支付宝的选项。在使用美团点评进行支付时,页面确实优先推荐使用银行卡支付和美团月付,其次排列为微信支付和Applepay,支付宝支付一栏是隐藏在下面。美团此次支付方式变动,亦引发了不少用户不满,甚至有用户发出“再见美团,可以不用美团,但是不能不用支付宝”的评论。扩展资料:2020年7月30日,包括美团、饿了么等App,一般都是通过算法和大数据优先提供最符合用户习惯的支付方式。从用户体验来说其实影响并不大,习惯用支付宝的一般还是会保留。但部分用户因为不常用支付宝支付,所以被优化掉了。另一业内人士同样称,美团此举其实是在优化支付,即针对不经常用支付宝的可能支付宝就会被优化掉,并非对支付宝“一刀切”。当前,针对用户争议,美团方面也有了最新举措。2020年7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咨询美团客服发现,在对话第一栏中,便出现了关于支付宝无法使用的咨询问题。联系美团客服后,客服表示系统主要是根据用户支付习惯来展示支付方式,未显示的支付宝支付方式的用户可联系客服进行处理。参考资料:凤凰网-又闹“分手”美团“去支付宝化”背后是何意图?

美团取消支付宝支付,是美团与阿里决裂了吗?

彻底决裂还不好说,但两个公司之间毫无疑问有了巨大矛盾才会导致美团取消支付宝支付。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美团第一次这样做了,早在2016年与2018年便有两次用户反映美团短暂无法使用支付宝支付,但却可以使用微信支付,美团与阿里可以说已经积怨已久。最初,美团掌门人王兴便希望同时能获得中国两大互联网公司腾讯与阿里巴巴共同支持,但却被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一口回绝了,使得美团加入腾讯系,因为马云想要对其绝对控制。所以甚至可以说从那时起美团与阿里巴巴就已经决裂了。在那之后,阿里巴巴收购了饿了么,再起口碑,建立口碑之后利用支付宝扶持饿了么,就是要与美团竞争。然而,让阿里巴巴没曾想到,美团的成绩却是越来越好,可以说是碾压了饿了么。在2019年,美团在网络外卖服务领域市场占有率达到了近三分之二。这些年来,美团又相继向互联网外卖、酒店文旅和共享单车网约车拓展业务,这些业务有些发展前景好,有些发展前景不好,但无论怎么说,美团还是在不断上升的。对于阿里巴巴来说,美团本地生活服务进步,毫无疑问会成为阿里巴巴的一大威胁。时至今日,美团已经成长成了中国的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了。最后,我想说的是,最为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看戏就行了。对于公司而言,这是两个派系正常商业竞争。对于我们来说,一个软件而已,谁便宜我们就用谁吧。并且,有竞争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才是好事。当年外卖业务刚刚起来的时候,各大公司为了抢到市场占有率,都给出了极大的补贴,那才是对我们消费者最为有利的时候

美团回应取消支付宝支付,他们为什么停止合作了?

美团“取缔”支付宝支付是在拉新,暴露了其拓展消费信用市场的野心。易观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末,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支付宝占有48.4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其次腾讯(微信支付)、银联、快钱支付依次占有33.59%、7.19%、6.1%的份额。这也就是说,美团月付当前还是起步阶段,而用户在美团消费时,如果只能选择美团月付,将给后者带来巨量的新用户。“O2O是出行、小店零售之外另一个高频消费场景,一直以来都是阿里巴巴和支付宝力图切入的市场,近年布局社区、本地生活等等,均意图在此,无奈切入难。如果用户在美团内的使用黏性足够,而美团月付的开通和体验又流畅的话,那肯定在短时间内,美团月付说不定就会迎来爆量。”上述支付机构人士称,“这样一来,支付宝也许是触不及防,腹部受敌。”公开资料显示,美团月付是美团金服旗下信用支付产品。券商中国记者此前曾报道,今年5月29日,在美团APP,其信用支付产品美团月付已正式上线。开通该业务后,在美团系APP消费时,比如点美团外卖、买菜,摩拜骑车、住酒店、旅游出行等,都可以先“赊账”,用美团月付授予的信用额度完成支付,下月8日再统一还款;这样算下来,每月固定1号出账、8号还款,相当于最长有免息期38天。和支付宝花呗等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类似,美团月付作为美团推出的信用消费工具,初始授信金额通常在300元到3000元之间、最高12000元,运营主体是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彼时,美团月付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试运营期间,月付用户的美团订单量平均提升超20%,交易金额平均提升超15%。用户开通美团月付6个月后,月付在支付环节的被选率,相较开通首月、平均提升了超六成,越来越多的用户尤其是90后、95后美团用户,开始习惯把美团月付设置成首选支付方式;其三,在下沉市场,三四五线城市用户的月付开通意愿和还款表现甚至比一二线城市用户还要好。”面向广阔的C端用户人群,在基于消费交易的基础上,直接提供各类资金融通(含借钱、分期、贷款等)的业务,长期以来都是金融机构、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大公司激烈竞争的市场。它们在发力消费金融领域时,往往会推出“花借组合”,花是消费分期(类信用卡功能)、借是消费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