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噩梦或是美梦

时间:2024-12-04 12:34:39 编辑:阿旭

美梦与噩梦

一天下来,到睡觉前是最幸福放松的时刻了。玩会手机,看会书,或者直接昏昏沉沉的入睡。

我们总爱说“晚安,好梦”,或者类似意思的话。

但是美梦真的是美梦,噩梦又真的是噩梦吗?

每次做了一个美美的梦(或者是期待已久的梦想达成了,或者是意想不到的好运降临),醒来都会无比失落,梦里的好心情一落千丈:原来都是梦啊,一睁开眼睛什么都没有了。这时候我总会希望根本没有做过那个美梦。一整天都会郁郁寡欢。

每次做了噩梦,梦里的悲伤、愤怒……都在醒来的那一刻戛然而止。心里就会无比庆幸:还好只是梦,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虽然依然对梦里的场景心有余悸,虽然真实生活里没有发生什么令人开心的事,但是梦里的可怕场景没有发生在现实生活里,这就足够令人开心的了,幸福感瞬间倍增。

所以啊,其实美梦也是噩梦,噩梦也是美梦。人人都不喜欢希望落空,那还不如从来没有期望过;世界上最美好的词语是虚惊一场。


美梦和噩梦

电影《蝴蝶》里有这样一段台词:


“美梦和噩梦有什么不同啊?”

“当美梦开始变糟时就是噩梦,就像小孩子,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美梦,等他们长大了,就变成噩梦。”

前两天小外甥开始上幼儿园了,哭着被老师带进了教室,姐姐也跟着舍不得的哭了,这应该是个开始,父母亲学会放手的开始。姐姐说,觉得孩子三岁之前挺好的,一直陪在身旁,无忧无虑,开始去学校了,怕吃不好怕受委屈怕受伤怕被欺负……

如今的我们,终于体会到了原来小时候是最幸福的,可是当时不懂事,总想着快点长大,现在却每天做着白日梦,希望回到小时候。

小时候的世界只有玩耍,只有天真,长大了开始懂事了,也开始懂得焦虑,开始有了心事,也开始懂得生活的不易。

小时候天生就是一场美梦,长大了就只能编织美梦,可是每晚做的都是噩梦。我们甜甜的入睡,却吓得浑身冷汗的醒来。

人生就是这样嘛!不如意的事情居多,事与愿违的事如果再来一次,我们依然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无论美梦还是噩梦其实都是梦一场,更多的我们还是得回归现实,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美梦和噩梦的产生,是什么影响的?

美梦和噩梦的产生,是什么影响的?做噩梦不仅会带来负面影响还会激活大脑的部分区域我想大部分人都体验过噩梦的感觉,但也有可能梦醒后再次睡不着。 这些内容可怕的梦,确实会引起睡眠障碍。 做噩梦的人最多的,主要集中在儿童群体,约有1%左右的发生概率。但是,就像很多东西都有两面性一样,做噩梦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好处。 来自瑞士和美国的科学家们对噩梦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最终确定了当人类处于噩梦状态时,将大脑中的某些区域激活。 简单地说,做噩梦有助于很好地应对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可怕情况。噩梦中的场景让我们感到恐惧,但可以将其用于减轻特定人群的不安。 因为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个人梦中的恐惧感越强,醒来后的不安全感也就越大幅度减少。 研究人员表示,梦想其实也可以作为训练我们未来反应的工具,对这种危险做好潜在的准备。危险的梦做噩梦的原因有多种,雷姆睡眠期间更为频繁全世界总人口达到数十亿人的规模但大家做的噩梦可以归纳为12种。 我们噩梦中出现最多的场景,常常与被追逐、坠落在高空、迷路、受伤、当众出丑有关。 迷路、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被追逐、生命受到威胁、失去家人和喜欢的东西,被称为噩梦的三种主要类型。其实,这些噩梦是我们担心的恐怖场景。 只是,他们事先在大脑里进行预演。 噩梦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释放我们现实生活中压抑或被忽视的真实感情。 做噩梦的原因很复杂,可能涵盖了心理、身体、饮食等多方面的因素。为了搞清楚人为什么会做危险的噩梦科学家们对数万人进行了样本研究,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社会关系、经济实力和心理等方面。 我们处于雷姆睡眠状态时,大脑的积极性会比其他睡眠阶段更积极,但这个阶段最典型的特征是雷姆。我们做梦的时间大部分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特别是噩梦。 此时身体的肌肉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禁止不安的大脑本来应该发送到身体各部位的信号。 而且,心理上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和受伤后有压力障碍的人,做噩梦的频率比普通人高。前者比普通人高两倍,后者比其他人高2.5倍左右。 与普通人经历噩梦时的反应不同,在噩梦中时大声喊叫、从床上掉下来打自己,有时也会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