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时间:2024-12-04 17:50:15 编辑:阿旭

表面增强拉曼的历史

Fleischmann 等人于1974 年对光滑银电极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后,首次获得吸附在银电极表面上单分子层吡啶分子的高质量的拉曼光谱。但Fleishmann认为这是由于电极表面的粗糙化,电极真实表面积增加而使吸附的吡啶分子的量增加引起的,而没有意识到粗糙表面对吸附分子的拉曼光谱信号的增强作用。一直到1977年,Van Duyne和Creighton两个研究组各自独立地发现,吸附在粗糙银电极表面的每个吡啶分子的拉曼信号要比溶液中单个吡啶分子的拉曼信号大约强106倍,指出这是一种与粗糙表面相关的表面增强效应,被称为SERS 效应。

表面增强拉曼的进展

SERS 和其它技术一样,既有它的优势也存在缺点和不足,科学工作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弥补其缺点与不足,拓宽SERS 的应用范围。多种技术联用:可以检测和鉴别分离产物的SERS 和色谱联用技术,利用光纤技术,将SERS 材料组装到光纤上,作为高灵敏的检测传感器。单晶电极表面的拉曼光谱研究:表面结构完全确定的单晶SERS 效应为解释粗糙表面的SERS 效应提供极为重要的信息,特别是表面分子取向和吸附位。新型SERS 活性基底:SERS 基底的制备一直是SERS 技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扩大SERS 的研究范围和应用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日益成熟的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已经可以获得颗粒形状和大小可以很好控制的纳米颗粒,并将其作为模型材料来研究SERS 的增强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