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不再,P2P时代正式落幕
昔日盛极一时的P2P如今正式退出 历史 舞台。 11月27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对外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这意味着,曾在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野蛮生长的P2P借贷行业,在不过短短十余年间,就以摧枯拉朽之势轰然崩塌,直至迎来最终的落幕时刻。回顾其兴起覆灭之路,从万众追捧到如今“归零”令人扼腕叹息,而曾经所有的疯狂和争议,都让这场来得快去得急的金融现象给世人留下些许反思。 兴起与覆灭 满眼繁华,终作尘去,从气势烜赫到黯然落幕,P2P网贷行业的折戟之时来得太快。 国内P2P业务肇始于2007年,早期的运营模式非常简单,其本质就是通过互联网工具发布资金供需信息,并撮合资金提供者和需求者达成借贷交易。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和民间小额信用借贷的一种形式,P2P理论上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忽略的长尾客户有益,具备满足投资人理财需求、解决中小微融资难等功能性作用。 在彼时金融自由化、监管层对金融创新有所疏忽的时代,P2P携互联网技术普及的红利一跃成为时代风口,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由于投资门槛低、收益可观、操作便捷等优势,在2013年到2015年间,网贷平台数量、行业借贷金额开始迅速飙升,大量民间借贷、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扎堆涌入P2P行业,一时间,网贷平台的营销广告铺满了大城市地铁和各类流量平台。 相关数据显示,最高峰时,全国范围内经营P2P业务的平台超过5000家,行业借贷规模过万亿。而在2012年末时,上述数字仅为200家左右和500亿-600亿元之间。 风口之上,泥沙俱下,及至2015年底,行业性第一波大规模爆雷潮正式开启,期间发生近千家P2P平台倒闭、跑路的现象。行业剧震,资金出借人利益受损,使得监管部门不得不下重手治理乱象。 2015年8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 健康 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发布。该指导意见明确了P2P信息中介的定位,指出了中介服务的内容,阐明了P2P属民间借贷的范畴且不得提供增信服务,并确认了银监会负责监管的责任。 2016年8月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监管文件。同年10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出台,集中力量对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第三方支付、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等重点领域进行整治。 即使经历重拳整治,但在热钱效应的推动下,日趋从严的监管政策似乎并未对行业规模产生严重影响。据张栋哲介绍,那段时间,不少P2P平台仍旧趋之若鹜地接入第三方资金存管并积极运作备案事宜,并以纳入监管作为宣传口号,发起更高利息的自动投标工具或债转产品,舍命追逐绝对利益。 2017年P2P行业发展再次攀上巅峰。比达咨询(BDR)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P2P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P2P平台数量达到5970家的峰值。全年网贷行业成交量也达到了28048.49亿元,同比增长35.9%,助力 历史 累计成交量突破6万亿元大关。 与此同时,问题平台的数量也在节节攀升。2018年P2P行业盛极而衰迎来至暗时刻,截至当年7月24日,中国P2P网贷停业及问题平台超过850家,整体涉案金额超过8000亿元,波及用户规模超过1500万人以上,一场更大面积的爆雷期再次袭来。 经过第二波汹涌雷潮之后,P2P网贷行业全面整改的大网再次被拉开,更强硬监管的凌厉之势迎面而来,各平台无不经受着备案制延期、伪P2P平台出清、非吸高返挤出、合规化去杠杆等内外密集考验。 张栋哲表示,爆雷事件频出、政策逆转,一系列事件让P2P行业深陷泥沼,大大打击了出借人的信心。当投资者、出借人不续投,借款人回船转舵逃废债、不还钱,平台信用面临崩塌,资金链断裂,之前接棒的出借人最终血本无归。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在循环往复中痛苦煎熬。 2019年1月初,监管部门下发《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其中“坚持以机构退出为主要工作方向,除部分严格合规的在营机构外,其余机构能退尽退,应关尽关,加大整治工作的力度和速度”,阐明了监管层态度。 残存的P2P平台没有等来合规备案的“剩者为王”,在当时的形势下,全行业清退的政策已经很明朗,只是各地、各平台的退出节奏有先后。2019年11月27日,《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奠定了整个行业进入倒计时阶段的主基调。 进入2020年之后,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没能暂缓P2P退出的步伐,尚在运营的P2P平台数量仍在不断减少,直至11月中旬完全清零。这个曾经高光而疯狂的行业,最终黯然落幕。 变质的繁荣 回顾历程,P2P行业的变质,源于信息中介向信用中介的转换。 海辉基金分析专员李焱认为,最初的P2P作为金融中介,撮合出借人和借款人,如果发生了逾期,平台会首先告知出借人情况,找第三方公司进行债权回收。为出借人支付预期高额回报并承担相应风险,大家其实都比较能接受,行业也会慢慢发展。 而P2P失败背后最大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完成更多的信贷和吸储,很多P2P不惜将自身变为信用中介并承诺刚性兑付,既充当影子银行极力承担所有的信用风险,却不受资本金、杠杆率和投资者适当性等监管约束,也不用在意风控与合规,使得整个行业鱼龙混杂。 而许多P2P平台的借贷对象,多为银行覆盖不到的高风险客户群体,因此需要网贷平台具备极强的风控水平,否则一旦众多借款人还款逾期,就会导致坏账风险骤增。在偿付高额利息的压力下,很多平台只能用击鼓传花的方式,凭借更高利息吸引资金覆盖对应的风险成本,进而导致资金池入不敷出,最终深陷无力兑付旋涡,纷纷爆雷。 李焱表示,此举完全背离P2P行业“普惠金融”、“ 科技 创新”的初衷,加之进入门槛低,监管缺失,便逐渐演变成资金池、期限错配、自融、欺诈的金融骗局。各色人马“良莠不齐”,大量盲目跟风的投机者,无视市场发展的规律,只为借道风口涌入P2P行业大肆“圈钱”。因此,看似高速发展的行业背后,实则充斥着对金融风险有意或无意的漠视,最终促成问题不断的畸形繁荣,成为国内金融市场的“灰犀牛”,更让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 引以为鉴 虽然行业已不复存在,但P2P业务遗留下的清退善后工作尚未完结。今年8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公开表示,截至今年6月,网贷平台还有出借人的8000多亿元没有回收。只要有一线希望,会配合公安等部门追查清收,最大程度上偿还出资。将处置存量风险作为核心工作来抓,提高资金的清偿率和返还效率。 11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表态,将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 李焱分析认为,随着平台陆续开展良性退出的策略,下一步可能会以司法途径为主,加大对不良资产的追讨力度,未来投资者或有望陆续拿回部分本金。但他指出,对于P2P受害者的赔偿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会坚决督促相关平台兑付本金,但应该不会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兜底。 对广大出借人而言,经过这一次的投资经历之后,应逐渐改变原有的风险偏好以及资产配置策略,强化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选择正规途径进行合理投资。李焱建议,须知投资没有捷径,高回报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诸如此类的市场风高浪急,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需要很精准的行情把握能力,才能保证自己的本金不被侵蚀殆尽。作为投资者应慎之又慎,尽量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的品种入场,对于需要一定专业知识把握的市场行情,最好避免盲目跟风。 此外,在银行、互联网潜移默化地极力推行下,借钱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消费金融的增长率陡峭上行。伴随“消费升级”、“普惠金融”概念的引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奉行“超前消费”,而品类繁多的消费信贷产品正为其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P2P虽然清零,留下的教训却值得认真吸取。李焱表示,对比现金贷和P2P,虽然二者在借贷对象上、资金来源和风控能力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但需要指出的是,现金贷以较低收入的年轻群体为主要借款对象,偿还高息贷款的能力相对较低,同样较易引发坏账产生的几率。 作为金融创新,现金贷有其可取之处,但还需套上监管的“紧箍咒”。展望未来,对于如何强行业全面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培育更加稳健的金融风险文化,刘福寿曾在日前公开表示,一是前瞻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督促金融银行业机构做实资产分类,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二是有序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和风险的化解,做好高风险非银金融机构的处置工作,持续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的业务,严查严控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积极配合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三是坚持推动市场乱象整治工作常态化,严厉打击金融腐败和违法犯罪,坚持全链条治理非法集资,把防范打击涉非犯罪同化解风险、维护稳定统筹起来,切实消解 社会 安全风险的隐患。四是前瞻性做好应对外部环境可能变化的准备,指导涉外金融机构做好风险预案,提升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刘福寿还表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的金融监管体制。一是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提升监管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提高监管透明度。二是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增强监管的穿透性、统一性和权威性,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三是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大力推动金融监管 科技 建设,提升跨区域、跨市场、跨行业交叉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提升监管的数字化水平。
P2P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退出的原因是什么?
P2P网贷机构作为新生事物,人民对其认识不够,盲目跟风投资,导致这种平台疯狂增加,高峰时期约为5000家2005年以ZOPA为代表的英国P2P借贷服务网站,它是最早提供对个人网络借贷服务的网站,也成为P2P网贷鼻祖,之后就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2006年中国第一家P2P借贷网站拍拍贷成立,到2013年P2P平台几乎以每天一家的速度增加,中国的P2P平均寿命只有3.9年,因为在前几年作为新生事物,人物对这类平台的认知尚浅,只知道获利大而无视其风险,盲目跟风投资,当初爆雷的大部分问题平台的老板只为圈钱,最终卷钱跑路,也有一些平台是真实资本,但是过高的资本,再加上风控不严、逾期、坏债率高,长期亏损导致倒闭P2P并非银行,它本质上只是一个借贷平台,通过平台投资者可以将钱直接贷给有需要的人和企业,但其本身不能吸收存款,也得不到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支持;而且银行通过政府或者半政府性质机构的担保,P2P网贷的担保机制非常有限,大多数由公司注册资本担保,当出现坏账数额超过公司资本,就造成资不抵债,另外是以贷款额的1%作为保险金,用来赔偿遭坏账存款人,但坏账率远高于1%,提高保证金又失去了竞争力;再加上,P2P贷方的安全风险较高,平台缺乏第三方监管机构来监督交易, 且对管理和技术提升缺乏投入,疏于应对安全漏洞和黑客攻击,无法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基于以上风险,P2P平台都很难存活201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网贷平台化解存量、严控增量,对从业机构存量不合规业务逐步压降至零,提出了”双降“,在2018年年底,监管对于“双降”的要求升级为“三降”,除了《通知》提及的降余额,还包括降人数和降店面,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上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好转,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5000家降至10月底的3家除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以外,中国影子银行现象也得以收敛。其实从三年前,政府就开始整治不规范,不合理的表外影子银行现象,经过三年来的努力,影子银行的规模压缩了接近二十万亿,整体的金融风险得以控制。一些海外专业机构也积极评价,他们认为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大量缩减,将中国金融行业最大的威胁清除掉了,未来金融行业得以更加快速的发展。而在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方面,也在不断大步迈进。截止到三季度,中国商业银行境内的不良贷款率得到了缩减,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也更加规范,部分严格的银行甚至把逾期六十天以上的贷款额度,也纳入到了不良贷款序列,整体的不良贷款率得以下降,银行业的风险也得以稳定下来。
专家建议小学到研究生缩短两年,此举的目的是什么?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来看,大多数人在读完大学之后的普遍年龄是22岁至24岁,如果说仅读完大学的话人们在23岁左右就可以进入职场,但若是选择读研的话那么可能26岁才能毕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们的生活压力也会比较大,毕竟一部分人在30岁之前就会选择结婚,这意味着他们在读完研之后工作两到三年就必须要面临结婚,而两到三年的工作时间是远远不够积攒结婚积蓄的,而专家建议小学到研究生缩短两年一事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现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浓缩学习时间和减少生活压力。从网上曝出的消息来看,专家建议的是小学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分别缩短一年,也就是说总共将人们的教育阶段缩短两年,就此事而言我认为这种举措能够有效改善我们青壮年的生活压力。人们之所以会出现恐婚现象,本质原因就是自身的积蓄不够,毕竟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情,倘若是没有物质基础的话那么在婚后将会出现很大问题,而将小学到研究生缩短两年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前工作自然就能多积攒一些积蓄。除此之外,缩短学习时间一事也能为我国缓解人才缺乏的问题,从表面上来看此举是缩短学习时间,但实际上整个学习阶段的知识量并不会减少,通过浓缩知识的方式不仅能够保证人们的知识摄入,还能极大的缩短学习时间,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合理利用时间的举措。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自然也不例外,而适当缩短学习时间也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人才。综上所述,此举的目的主要由两个方面,其一是浓缩学习时间并减少毕业生的生活压力,其二便是缓解我国人才缺乏的问题,所以说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有益处的建议。
专家建议从小学到研究生缩短两年,缩短这两年会带来什么影响?
把小学到研究生的这个所有的学习时间加在一起,也差不多要占据一个人20年左右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缩短个两三年,其实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只不过是你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罢了。小学6年改成小学5年,完全可以初中高中改成两年半这样两年的时间就出来了,因为小学的6年更多的是打基础的时候,现在的孩子不得不说比以前的人们都聪明了很多,可能这是人类未来进化大的方向吧,所以缩短一年的时间,把小学6年的基础知识提前教完,这个是完全没问题的,就算不缩短,现在家长也让自己的孩子提前接触那些他这个年龄段不应该接触的知识,这是不可避免的。大学4年能够缩短的其实真的不多,大学研究生乃至博士没有办法强行缩短,非要改成三年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大学4年其实是不应该减的,因为大学的4年是人生中最有提升性的4年,这4年你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论是想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还是说想再次提升学历考研究生你都可以自己去做,而且大学之后人也成年了,不应该再沿着社会沿着老师所设置好的道路继续前进了,在小学初中高中身上下点功夫,这两年时间就节省出来了。这并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是我们以前没有想过,可以说20年前自己的父母那一辈儿小学只有五年级没有六年级,但那一代人不同样也过来了吗?现在那一代人也仍然是社会的顶梁柱,因为40岁50岁的这波人,虽然是年龄越来越大了,但是他们在职业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有着很深的这个专业知识,那自然还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未来我们这么做也同样可以培养出下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