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健康66条

时间:2024-12-06 02:54:01 编辑:阿旭

公民健康素养66条内容

《健康素养66条》是《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简称。2008年,原卫生部以公告的形式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简称《健康素养66条》。这是我国健康教育领域发布的第一个政府公告, 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经重新修订后,2015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法律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能促进健康。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3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骤然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24.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29.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30.少饮酒,不酗酒。31.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32.拒绝毒品。33.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34.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35.经常开窗通风。36.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37.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38.膳食要清淡少盐。39.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40.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41.不滥用抗生素。42.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43.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44.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45.妇女怀孕后及时去医院体检,孕期体检至少5次,住院分娩。46.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后合理添加辅食。47.儿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48.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49.孩子出生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50.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51.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52.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53.在血吸虫病疫区,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及时进行预防性服药。54.食用合格碘盐,预防碘缺乏病。55.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56.系安全带(或戴头盔)、不超速、不酒后驾车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57.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58.安全存放农药,依照说明书使用农药。59.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60.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61.能看懂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62.会测量腋下体温。63.会测量脉搏。64.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志,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65.抢救触电者时,不直接接触触电者身体,会首先切断电源。66.发生火灾时,会隔离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会拨打火警电话119。


健康素养66条内容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24. 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29.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30.少饮酒,不酗酒。31.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32.拒绝毒品。33.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34.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35.经常开窗通风。36.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37.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38.膳食要清淡少盐。39.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40.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41.不滥用抗生素。42.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43.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44.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45.妇女怀孕后及时去医院体检,孕期体检至少5次,住院分娩。46.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合理添加辅食。47.儿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48.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49.孩子出生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50.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51.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52.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53.在血吸虫病疫区,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及时预防性服药。54.食用合格碘盐,预防碘缺乏病。55.每年做1次健康体检。56.系安全带(或戴头盔)、不超速、不酒后驾车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57.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58.安全存放农药,依照说明书使用农药。59.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三、基本技能60.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61.能看懂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62.会测量腋下体温。63.会测量脉搏。64.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65.抢救触电者时,不直接接触触电者身体,会首先切断电源。66.发生火灾时,会隔离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会拨打火警电话119。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为界定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普及现阶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我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现予发布,以促进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全章


健康素养是哪些工作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

健康素养相关背景及工作介绍rev100603报告提纲一、健康素养相关背景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开发过程三、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四、国际交流情况(一)基本概念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或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定以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健康素质是指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及自身实践的影响,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状态。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为了便于测评,常用健康素养来反映健康素质。一、健康素养相关背景健康素养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属于公共卫生服务”,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减少和消除健康不公平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和监测指标;社会上开展的一些健康教育活动内容缺乏科学性,有的受商业利益影响,甚至传播错误信息,误导公众。上述情况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事业的发展。公众健康素养状况可通过制定稳定的监测系统进行评价,具有可监测性。公众健康素养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工作效果。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评估模型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评估模型(二)国内外相关形势与进展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例如在美国,约50%***对健康信息的理解存在困难;而提高健康素养是加快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卫生相关目标的迫切需要。健康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健康素质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2007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必须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体系三方面着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提高公民健康素养近年来,WHO陆续就各主要卫生问题发布核心信息。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公民健康素养相关研究基础,如美国《健康人民2010》。卫生部发布了防治乙肝、艾滋病、结核病、癌症、血吸虫、高血压等的健康传播核心信息。自1992年至今,由中国科协牵头已进行了5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1)文献回顾与收集2007年1月以来,经充分的文献复习、8次研讨论证,确定了研究项目名称为《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研究范围应涵盖医药卫生领域各个方面最基础和最核心的信息。2007年6月,共收集整理各领域核心资料22种并汇编成册,作为参考资料提供给专家。1.文献回顾与研讨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研讨制定过程2.研讨确定基本范围和内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预防伤害与自救互救地方病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妇幼保健与生殖健康食品安全口腔卫生合理利用卫生服务的技能健康生活方式卫生法律法规其他保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