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胡焕庸

时间:2024-12-06 22:57:27 编辑:阿旭

胡焕庸线指的是什么?

胡焕庸线即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和地理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胡焕庸线的意义:1、胡焕庸线是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其两侧还是农牧交错带和众多江河的水源地,是玉米种植带的西北边界。2、中国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两侧,可以说胡焕庸线也当于贫困县的划分。3、胡焕庸线不仅是人口界线,同时为一条中国生态环境界线,即在胡焕庸线附近,滑坡、泥石流等地貌灾害分布集中;中段是包含黄土高原在内的重点产沙区,黄河的泥沙多源于此。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

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是:胡焕庸线不仅是人口界线,同时为一条中国生态环境界线,即在胡焕庸线附近,滑坡、泥石流等地貌灾害分布集中;中段是包含黄土高原在内的重点产沙区,黄河的泥沙多源于此。胡焕庸线是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其两侧还是农牧交错带和众多江河的水源地,是玉米种植带的西北边界。同时,中国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两侧。在汉唐时期,西部的黄土高原及关中地区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因而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口,从而成为历代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唐中期曾频繁从长安迁都洛阳,除了政治、经济上的解释,长安地区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宋代以后,气候变化日益表现出“胡焕庸方向”的趋势,中国人口、文化、经济重心遂逐渐南迁长江流域。明清两代,政府虽然大力经营甘肃,但胡焕庸线以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粮食自给已成问题。胡焕庸线是气候变化的产物。近代发现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该线与胡焕庸线基本重合,也揭示出气候与人口密度的高度相关性。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土地便向荒漠化发展,正如西北部的草原、沙漠、高原等景色和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东南部降水充沛则地理、气候迥异,农耕经济发达。

胡焕庸线指的是什么?

即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胡焕庸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扩展资料胡焕庸线的意义:1、胡焕庸线是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其两侧还是农牧交错带和众多江河的水源地,是玉米种植带的西北边界。2、中国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两侧,可以说胡焕庸线也当于贫困县的划分。3、胡焕庸线不仅是人口界线,同时为一条中国生态环境界线,即在胡焕庸线附近,滑坡、泥石流等地貌灾害分布集中;中段是包含黄土高原在内的重点产沙区,黄河的泥沙多源于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焕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