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时间:2024-12-12 01:49:35 编辑:阿旭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什么意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意思是罢黜其它的思想,独尊儒家的思想。董仲舒之所以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其目的的加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也是这一思想的提出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儒术既包含了儒家思想,也容纳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期的孔子,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民众,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思是:废除儒家之外的学说,只尊重儒家的学说,即将儒家学说作为官方正统学说,凡入仕为官者都要学习儒家思想,以此强化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在汉武帝元光元年,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成为封建社会中实行千年的思想统治政策。

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是哪个朝代?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是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历程。在汉朝时,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仅开启了汉代禁锢人们思想的传统,而且也对于黄老之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它独霸中国二千余年,封建思想实质上就是儒家思想,它至今仍然在现实社会中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并及于法律等各个层面。物极必反,没有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单一的思想模式,造就的政治法律文化——那就是专制。背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一个是为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因此,三道策问,一拍即合。其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一样,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只要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细加钩沉比勘,就不难揭示其事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