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房产税改革内容是什么?
出台房产税改革方案,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制度,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研究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如下:1、纳税人的范围扩大。现行房产税只对国内企业征收,改革后,纳税人将扩大到外资企业和外国企业。2、征税范围扩大。现行房产税的征税范围仅限于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为了体现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原则,改革后,房产税的征税范围将扩大到农村。纳税人为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拥有房屋产权的单位和个人。3、改变了计税依据。现行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是房产的价值和房租收入,采用租金为计税依据的,税负明显高于按房屋价值计算的税负,而且我国现行营业税已有对租金征税的规定,再按租金征税有可能造成重复征。因此,改革后的房产税采用了房产的评估价值为计税依据。4、调整了税率。改革后的房产税将采用幅度比例税率,税负与以前大体持平。实行幅度税率可以便于地方根据本地实际灵活确定适用税率。5、扩大了地方的权力。房产税是一个地方税种,改革后将把房产税税率的具体确定权、实施细则的制定权和解释权下放给地方,便于调动地方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制度,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研究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的方案。扩展资料房产税不是新开征的税种,只不过,由于对个人所有非营业用房产一直采取税收免除的优惠政策,因此过去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而今,房产税之所以备受舆论关注,其主要原因在于这项改革与广大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论是“存量版”的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还是“增量版”的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我们都已经成为房产税的潜在纳税义务人。特别是同与个人密切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相比,房产税在对居民收入调节产生直接影响之外,还会对房产售卖行为及预期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对广大居民的投资结构及融资结构产生间接影响。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释放改革红利已经成为众望所归的形势下,一旦房产税改革取得了较大程度的成功,那么税制改革所承载的经济社会改革突破口这一使命就很有可能实至名归。房产税制衍生出的“房市风向标”就有可能给予房产刚需者信心和力量,给我们呈现更接地气的“调高扩中提低”税收样本。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专家解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房产税改革?
个税改革和房产税征收,你最关心哪一个
答,房地产税问题确实是目前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几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作为一个世界通行的税种,它都有一些共性的制度安排。我归纳了一下,大致有这样四种或者叫四个共性的制度性安排,几乎是每个国家房地产税制度都存在的。一是所有的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都会按照它的评估值来征税,也就是按评估值来征税。二是在所有国家的房地产税制度安排里面,都有一些税收优惠。比如可以作出一定的扣除标准,或者是对一些困难的家庭、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体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当然具体的方式不一样,水平不一样,但是都有一些税收优惠。三是这个税属于地方税,它的收入归属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用这些收入来满足比如说教育、治安和其他一些公共基础设施提供等这样的一些支出。四是因为房地产税的税基确定比较复杂或者非常复杂,所以需要建立完备的税收征管模式,这样才能够使房地产税征得到、征得公平。
房产税如何改革
房产税改革有以下几点:1、房产税改革内容范围扩大。改革后,纳税人将被扩展到外国企业和外国企业。2、房产税税收范围扩大。改革后将把财产税扩展到农村地区。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拥有财产权利的单位和个人。3、房产税税基改变。改革后的财产税作为税收的基础,通过了财产的估价。4、房产税税率调整。改革后的房产税将采用幅度比例税率,税负与以前大体持平。5、地方的权力扩大。改革后将把房产税税率的具体确定权、实施细则的制定权和解释权下放给地方,便于调动地方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相关说明:房产税改革是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的一项关于房地产政策,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会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
2023年房地产税立法
法律主观:相信很多人对房地产税的了解不是很足,可能只是听说过,现在买房子的人很多,是很有必要了解房地产税的征收情况的。一、房地产税是什么意思?房地产税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指一切与房地产经济运动过程有直接关系的税。在中国包括房地产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投资方向调节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上海、重庆试点的房产税扩围方案已停止。重点是加快房地产税立法。2016年12月19日,中国社科院2017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在京召开。蓝皮书呼吁尽快实施房地产税和遗产税,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等措施。二、2022房地产税怎么征收?1、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2、征收标准有“从价计征、从租计征”两种,“从价计征”的,其计税依据为房产原值一次减去10%~30%后的余值,年税率为1.2%.3、“从租计征”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年税率亦为1.2%.4、纳税人到住房所在区县的房地产交易中心税务窗口后,可有三种途径申报缴纳个人住房房产税。5、第一种:在办税服务大厅当场缴纳;第二种:到就近的银行或在本市办理个人业务的营业网点进行银行卡或现金缴纳。6、纳税人还可以登录付费通网站,进行网上缴税。7、由于各省市情况不同,目前仅在上海、重庆等城市进行试点,部分地区仍未拥有相关缴纳条件。三、我想买套房,请问房地产税是怎么计算的?网友提问:律师你好,今年我已经30多岁了。父母都催着我结婚,但是我女朋友说如果你们要房子。肯定不跟我结婚,这种情况下我就非常的伤心。所以我向朋友借了很多钱,现在我想要买一个房子。所以我想问一下。我想买套房,请问房地产税是怎么计算的?律师回复:各地政策不一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房产税征收情况如下:房产税:本市户口:购房人为上海本市户口且加上这次购买的面积不超过人均60平,免征收;如果超过了,那么超过面积*购房单价*70%*税率千分之四或千分之六(购房单价低于去年上海平均均价的2倍[今年这个标准应该是26900左右]为千分之四,高于刚为千分之六)。外地户口:购房人为外省市户口有三年以上的上海市居住证的,同本市户口;若购房人没有三年以上的上海市居住证的,但买完房补办的,必须先交三年的房产税后,等上海市居住证满三年后可退还。
再提“房地产税”!2023年或将启动立法?
房地产税一直是民众讨论的热点问题。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下称《规划和纲要》)正式发布,其中“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被写入这份谋划未来5年发展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规划和纲要》中。 这是否意味着房地产税将在十四五期间出台呢? 房地产税推进历史长达10年,2023年或将启动立法?2011年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中提出“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 自2013年中央第一次提出对房地产税加快立法后,“房地产税立法”任务已板上钉钉,房地产税立法何时启动的话题也备受关注。 2015年8月5日,房地产税法第一次明确进入中国人大立法规划。 2018年9月7日公布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包括房地产税法在内的11部税法同时亮相第一类项目,即条件比较成熟、拟在本届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提请审议。 2019年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日图在回应房地产税立法问题时回应,“房地产税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组织起草,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完善法律草案、重要问题的论证等方面的工作,待条件成熟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 而在3月13日正式发布的《规划和纲要》中第二十一章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中提到,“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健全地方税体系,逐步扩大地方税政管理权。”这份谋划未来5年发展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规划和纲要》中,再次提到了“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提,意味着年度内房地产税不会作为重点工作,但是从长远规划和目标看,并不会放弃房地产税立法。” 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会继续将房地产税立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未提及房地产税立法,但并不代表着税收制度改革会放缓。 由于疫情影响,去年和今年更加强调减税工作。但是从大的方向来说,房地产长效机制中房地产税立法仍是重要内容。后续,房地产税将和房企“三道红线”和房贷“两道红线”、“集中供地”等一起,使得长效机制的工具箱更加完备。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的立法安排,房地产税在本届人大任期之内会启动立法。 而按照时间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期为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这意味着,房地产税有望在2023年前启动立法。 助力稳定楼市,专家认为有必要推出房地产税全国政协委员、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在今年两会期间也提到,房地产税的政策是综合性的,因此产生的效果也是多重的。由于房地产税是对纳税人财产的征税,因此该税的征收在纠正当前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房价过高。房地产税仅针对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外的房屋征收,刚需住房基本不受影响,拥有多套住房的人群受到此税种的影响会增加房屋的持有成本,对房屋持有人而言会降低持有的积极性。 莫天全表示,“我一直认为房产税是迟早要出台的,但是出台的时间节点上面要注意,我的理解是税种的出台暂时是负面的冲击,如果是在经济有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最好缓一缓再推行;经济比较好的情况下及时推出。今年疫情冲击之下,我觉得大的环境应该不利于更多税种的出台,我相信国家也会非常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