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十个主要人物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2.司马懿,字仲达,东汉末期河内温孝敬里(今河南温县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称魏王,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经常与曹丕谈论大事,研究谋略,深为曹丕信服。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时把辅佐曹睿之重任交给了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曹睿即位,是为明帝,他封司马懿为舞阳侯。227年2月,驻守新城(今湖北房县)的将领孟达有叛魏归蜀之意。孟达本为蜀将,是叛变之后归附魏国的。司马懿当机立断,魏军进城杀孟达,俘叛军万余,新城仍为魏占有。231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马懿与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诸葛亮的进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岁的曹芳即位。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挟小皇帝外出拜谒高平陵,暂离京城。司马懿当机立断,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马懿病死,但由于他攻于心计,老谋深算,司马氏的势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对朝政并无震动。其子孙仍把握曹氏朝政。3.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再夺汉中。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为替关张二人复仇发兵出击东吴,被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因此惨败使汉国元气大伤。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4.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时值曹操一统北方,孙权虎踞江东,刘表和刘璋控制荆、益二州,但无所作为。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军进取荆州,刘备兵败。在此紧急关头,诸葛亮赶赴柴桑,同鲁肃、周瑜等劝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建安十六年,刘备以助刘璋为名,率兵数万入益州,于次年与刘备会师,攻取成都。蜀汉章武二年(222),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诸葛亮奉遗命辅佐后主刘禅。建兴三年(225年)进军南中。采用攻心为上、攻战为下的方略,使孟获等心悦诚服,五年春,诸葛亮上《出师表》,自统大军10万,进驻汉中,准备攻魏,六出祁山,于建兴十二年春统军进驻五丈原,与司马懿所率20万魏军对峙于渭水南。八月,因积劳成疾,卒于军中。5.孙权字仲谋,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汉军。252年病逝。6.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7.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8.张飞(约166-221)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197年在曹操进攻吕布,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200年刘备衣带召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下邳太守车胄,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刘备入蜀后,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215年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巴西郡自此获安。221年刘备称帝,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被其部将范疆、张达所害。9.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吕蒙发愤勤学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10.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汉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为羽林郎后又为中郎将张奂部下作军司马,讨伐汉阳羌人,董卓作战粗猛有谋,力建战功。又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颇著威名。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不久令其弟董旻联合吴匡杀掉上司何苗,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军阀兵力。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太守,爆发董卓讨伐战。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董卓在朝野内外都广布亲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呼召三台。司徒王允设反间计,挑拨董卓大将吕布杀死董卓,结果成功。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为其亲信吕布所杀。
三国里,所有人物的姓名和字?
三国里所有人物的姓名和字...你这简直是谋杀啊!一两千号人,打出来都累死了...而且有不少人物并不在这三国之列。不如直接去看三国志了,都有记载,还直观点。
给你一个按姓名排序的吧,借用下别人的劳动成果:
A
B
毕轨字昭先 步骘字子山
C
蔡瑁字德珪 蔡邕字伯喈 曹昂字景明 曹冲字仓舒 曹操字孟德 曹纯字子和 曹芳字兰卿 曹奂字景明 曹洪字子廉 曹髦字彦士 曹丕字子桓 曹睿字元仲 曹仁字子孝 曹爽字昭伯 曹休字文烈 曹宇字彭祖 曹真字子丹 曹植字子建 曹彰字子文 岑眰字公孝 陈表字文奥 陈到字叔至 陈登字元龙 陈宫字公台 陈珪字汉瑜 陈矫字季弼 陈琳字孔璋 陈群字长文 陈泰字玄伯 陈武字子烈 陈翔字仲麟 陈震字孝起 程秉字德枢 程普字德谋 程昱字仲德 淳于琼字仲简 崔琰字季珪
D
邓艾字士载 邓飏字玄茂 邓芝字伯苗 丁奉字承渊 丁廙字敬礼 丁谧字彦静 丁原字建阳 丁仪字正礼 董和字幼宰 董旻字叔颖 董袭字元代 董允字休昭 董昭字公仁 董卓字仲颖 杜预字元凯
E
F
法正字孝直 范谤字孟博 范康字仲真 费祎字文伟 冯习字休元 逢纪字元图 傅干字彦才 傅巽字公悌
G
甘宁字兴霸 阚泽字德润 高干字元才 高柔字文惠 耿纪字季行 公孙度字升济 公孙瓒字伯珪 顾谭字子默 顾雍字元叹 关靖字士起 关兴字安国 关羽字云长 管辂字公明 管宁字幼安 毋丘甸字子邦 毋丘俭字仲恭 郭淮字伯济 郭嘉字奉孝 郭图字公则 郭弈字伯益
H
韩当字义公 韩浩字元嗣 韩馥字文节 韩嵩字德高 韩遂字文约 何进字遂高 何晏字平叔 郝昭字伯道 贺齐字公苗 胡奋字玄威 胡烈字玄武 胡邈字敬才 胡轸字文才 华佗字元化 华歆字子鱼 桓范字元则 黄盖字公覆 黄权字公衡 黄琬字子琰 黄忠字汉升 皇甫嵩字义真 霍峻字仲邈
I
J
吉穆字思然 吉邈字文然 吉太字称平 贾充字公闾 贾逵字梁道 贾诩字文和 简雍字宪和 姜维字伯约 蒋干字子翼 蒋济字子通 蒋钦字公奕 蒋琬字公琰 金祎字德伟 金旋字元机
K
孔融字文举 孔昱字世元 孔伷字公绪 蒯良字子柔 蒯越字异度
L
李典字曼成 李恢字德昂 李傕字稚然 李胜字公昭 李肃字伟恭 李通字文达 李严字正方 廖化字元俭 凌统字公绩 刘表字景升 刘备字玄德 刘巴字子初 刘禅字公嗣 刘岱字公山 刘馥字元颖 刘理字奉孝 刘协字伯和 刘璇字文衡 刘勋字子台 刘虞字伯安 刘永字公寿 刘焉字君郎 刘繇字正礼 刘晔字子阳 刘璋字季玉 留赞字正明 卢植字子干 鲁肃字子敬 陆凯字敬风 陆抗字幼节 陆绩字公纪 陆景字士仁 陆逊字伯言 骆统字公绪 吕布字奉先 吕岱字定公 吕范字子衡 吕据字世议 吕凯字寄平 吕蒙字子明 吕虔字子恪
M
马超字孟起 马钧字德衡 马良字季常 马谡字幼常 马腾字寿成 马忠字德信 满宠字伯宁 毛玠字孝先 孟达字子庆 糜芳字子方 糜竺字子仲
N
祢衡字正平
O
P
潘璋字文珪 庞德字令明 庞德公字山民 庞统字士元 彭羕字永言
Q
桥瑁字元伟 谯周字允南 秦宓字子敕 秦朗字元明 全琮字子璜
R
S
山涛字巨源 审配字正南 司马孚字叔达 司马徽字德操 司马郎字伯达 司马师字子元 司马望字子初 司马炎字安世 司马攸字大猷 司马懿字仲达 司马昭字子尚 司马伷字子将 孙霸字子威 孙策字伯符 孙登字子高 孙桓字叔武 孙皓字元宗 孙和字子孝 孙皎字叔明 孙坚字文台 孙静字幼台 孙峻字子远 孙匡字季佐 孙礼字德达 孙朗字早安 孙亮字子明 孙綝字子通 孙乾字公佑 孙权字仲谋 孙韶字公礼 孙休字子烈 孙翊字叔弼 孙瑜字仲异 眭固字白兔
T
太史亨字元复 太史慈字子义 檀敷字文友 陶谦字恭祖 田畴字子泰 田丰字元皓 田豫字国让
U
V
W
吴班字元雄 吴懿字子远 吾粲字孔休 伍孚字德瑜 王粲字仲宣 王甫字国山 王匡字公节 王朗字景兴 王连字文仪 王凌字彦云 王浚字士治 王平字子均 王双字子全 王肃字子雍 王修字叔治 王允字子师 卫瓘字伯玉 魏延字文长 文聘字仲业 文钦字仲若
X
夏侯霸字仲权 夏侯敦字元让 夏侯和字义权 夏侯惠字稚权 夏侯茂字子休 夏侯尚字伯仁 夏侯威字季权 夏侯玄字太初 夏侯渊字妙才 向朗字巨达 辛敞字泰雍 辛毗字佐治 辛评字仲治 徐晃字公明 徐邈字景山 徐盛字文向 徐庶字元直 许靖字文休 许攸字子远 许褚字仲康 薛综字敬文 荀攸字公达 荀彧字文若 荀谌字友若
Y
严畯字曼才 杨阜字义山 杨修字德祖 羊祜字叔子 伊籍字机伯 虞翻字仲翔 虞汜字世洪 于禁字文则 袁绍字本初 袁术字公路 袁尚字显甫 袁谭字显思 袁熙字显奕 袁遗字伯业 乐进字文谦
Z
臧霸字宣高 赵云字子龙 赵咨字德度 张承字仲嗣 张飞字翼德 张郃字俊乂 张纮字子纲 张既字德容 张俭字元节 张鲁字公祺 张辽字文远 张邈字孟卓 张南字文进 张松字永年 张悌字巨先 张温字惠恕 张休字叔嗣 张翼字伯恭 张嶷字伯岐 张裔字君嗣 张杨字雅叔 张昭字子布 郑玄字康成 周泰字幼平 周昕字大明 周瑜字公瑾 钟会字士季 钟毓字稚叔 钟繇字元常 朱桓字休穆 朱俊字公伟 朱灵字文博 朱然字义封 朱异字季文 朱治字君理 诸葛恪字元逊 诸葛瑾字子瑜 诸葛亮字孔明 诸葛靓字仲思 诸葛诞字公休 诸葛瞻字思远 宗预字德艳 祖茂字大荣 左慈字元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