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窦性心律失常

时间:2024-12-16 06:19:59 编辑:阿旭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sinus rhythm)。窦性心律属于正常节律。

  1.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一般心电图机描记不出窦房结激动电位,都是以窦性激动发出后引起的心房激动波P波特点来推测窦房结的活动。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正常人窦性心律的频率呈生理性波动,静息心率的正常范围一般定义为60~100次/分。

  2.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时,PR间期及QT间期相应缩短,有时可伴有继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降低。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失血、心肌炎和拟肾上腺素类药物作用等情况。

  3.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

  一般规定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近年大样本人群调查发现:约15%正常人静息心率可<60次/分,尤其是男性。另外,老年人及运动员心率可以相对较缓。窦房结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服用某些药物(例如β-受体阻滞剂)等亦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4.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

  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 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较常见的一类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称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青少年,一般无临床意义。另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例如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以及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不齐等。

  5.窦性停搏(sinus arrest)

  亦称窦性静止。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功能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心电图上见规则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形成长PP间距,且长PP间距与正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 窦性停搏后常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

  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

  近年发现,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昏、黑朦、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其主要的心电图表现有:

  ①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②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③在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基础上,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等),又称为慢一快综合征;

  ④若病变同时累及房室交界区,可出现房室传导障碍,或发生窦性停搏时,长时间不出现交界性逸搏,此即称为双结病变。


窦性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

到医院检查出窦性心律不齐,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在体检之中,心电图时必做的项目,这也是检查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很多人在拿到报告的时候,都会出现上面写着“窦性心律不齐”字样,很多人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那么,什么是“窦性心律不齐”?在了解“窦性心律不齐”之前,我们不妨来看看心脏是如何工作的。我们知道,在安静的状态人,正常人一般每分钟心脏会跳动60到100此左右。在心脏中,有一个结构叫做窦房结,什么是“窦房结”?简单地说,窦房结是心脏的节拍器,也是心脏跳动的发起点,窦房结是非常有自律性的,它发出的信号,通过心脏的传导纤维,从心房传递到心室,导致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依次收缩,完成心脏的舒张和收缩的过程。所以,心脏舒张,血液就会回流到心脏中,心脏收缩,血液就会通过血管被泵到全身各处。一般来来说,当窦房结出现问题的时候,心电图上就会出现异位的心率,比如窦性心律不齐。那么,究竟什么事窦性心律不齐?所谓窦性心律不齐,指的是窦房结发出的节律是不整齐的,可能时快时慢,这就是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来说,窦性心律不齐在年轻人中是非常常见的,它也具有生理性,对身体的影响不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增强心脏的功能?首先,平时坚持运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少有人会坚持运动,这也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我们最好每天抽出一段时间锻炼,这可以极大地改善心脏的功能,增强体魄。然后,保持均衡的饮食,不要吃得太多,也不要吃得太少。最后,少喝酒,不要喝浓咖啡和浓茶。

窦性心律失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窦性心律失常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病因 9.1 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9.2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non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9.3 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ventriculophasic sinus arrhythmia) 10 发病机制 10.1 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10.2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10.3 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11 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12 窦性心律失常的并发症 13 实验室检查 14 辅助检查 14.1 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14.2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14.3 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15 诊断 15.1 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诊断 15.2 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诊断 16 鉴别诊断 16.1 房性期前收缩 16.2 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16.3 不规则二度窦房阻滞 17 窦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18 预后 19 窦性心律失常的预防 20 相关药品 21 相关检查 附: 1 治疗窦性心律失常的穴位 1 拼音 dòu xìng xīn lǜ shī cháng 2 英文参考 sinus arrhythmia 3 概述 窦性心律失常(sinus arrhythmia)系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显著不规律,使心房和心室的节律也不规则。在同一导联描记的心电图上,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的PP间期之差超过0.16s(也有学者主张超过0.12s)。窦性心律失常患者一般无特殊症状,只有在心率过低或过速时引起心悸、眩晕甚至昏厥。一般窦性心律失常不出现临床症状,临床意义不大,不需治疗。窦性心律失常多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只有明显窦性心动过缓的窦性心律失常,需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氨茶堿等增加心率的方法治疗。对由心脏病或药物等引起的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者,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窦性心律失常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时相性心律失常);②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③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④窦性心律的起步现象;⑤成对出现的窦性心律及窦房结内游走节律。 4 疾病名称 窦性心律失常 5 英文名称 sinus arrhythmia 6 窦性心律失常的别名 juvenile arrythmia;phasic arrhythmia;窦性心律不齐;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青年期心律失常 7 分类 心血管内科 > 心律失常 > 窦性心律失常 8 ICD号 I49.8 9 病因 9.1 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系窦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各年龄组均有发生,最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也可见于老年人。为一种生理表现,绝大多数窦性心律失常者的心脏功能正常,也可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或吗啡注射后及心脏瓣膜病患者。 9.2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non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比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少见,与呼吸周期无关。可见于老年人,偶见于健康人,心脏病患者比无心脏病患者多见,尤其有冠心病者。在颅内压增高、脑血管意外、脑功能不全者也可发生。精神因素、药物因素(如应用洋地黄、吗啡、阿托品等)亦可引起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 9.3 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ventriculophasic sinus arrhythmia) 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是窦性心律失常的一种特殊类型,指QRS波群的出现可以改变窦性PP间期的时距。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多见于窦性心律合并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也见于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又无逆行心房传导的室性期前收缩与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者。 10 发病机制 10.1 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窦性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变化与呼吸周期有密切关系。在呼吸过程中,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发生变化,窦房结的自律性也因此发生与其相适应的周期性改变。吸气时,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受到 *** ,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增多,使窦性PP周期逐渐缩短、心率加快;呼气时,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产生乙酰胆堿,引起窦房结过度极化,窦房结舒张期自动除极的坡度降低,使窦性PP间期逐渐延长、心率减慢。心率这种快慢变化的周期等于一个呼吸周期。暂停呼吸时,窦性心律失常可转为规则。 10.2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窦房结起搏细胞自律性强度不稳定所致。 10.3 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目前,认为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有以下4种可能性: (1)PP间期中包含有QRS波群者由于心室收缩使窦房结的供血得到改善,窦房结的自律性增高。PP间期缩短,心率增快。在不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由于窦房结的血供相对减少,窦房结的自律性降低,心率则稍慢。 (2)心室收缩时可牵拉窦房结而增高其自律性,使PP间期缩短。 (3)心室的机械性收缩可反射性地提高窦房结的自律性,使PP间期缩短。这是因为心室收缩时引起主动脉弓反射,下一次窦性冲动的加快或减慢决定于心室收缩时与其前的P波之间的时间关系。 (4)窦房结动脉从窦房结中穿过,当心室收缩时可引起窦房结动脉的扩张和收缩,窦房结动脉收缩则窦房结的自律性增高,窦房结动脉舒张,则窦房结的自律性减低。 目前,认为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实际是钩拢现象的正性变时性作用所致。 11 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窦性心律失常一般无特殊症状,只有在心率过低或过速时引起心悸、眩晕甚至昏厥。体检时,可发现心跳和脉搏不规则或呈周期样改变。 12 窦性心律失常的并发症 在心率过低或过速时可能出现眩晕、晕厥等并发症。 13 实验室检查 可有引起窦性心律失常的原发病相关实验室检查特点。 14 辅助检查 主要依靠心电图诊断。不同类型的窦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各有特点。 14.1 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1)P波:窦性心律失常时,P波为窦性P波,形态恒定,但在Ⅱ、Ⅲ、aVF导联上,P波形态由于呼吸引起心脏位置的变化可略有改变。 (2)PP间期:在同一导联上,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的PP间期可相差大于0.16s(0.12s)。 (3)PR间期:0.12~0.20s。 (4)心率:心率快慢随呼吸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相当于一个呼吸周期。 14.2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特点与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相类似。在同一导联上,相邻的窦性PP间期相差大于0.16s(0.12s)。不同之处是PP间期的变化与呼吸周期无关。心率常突然增快。 14.3 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1)不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比含有QRS波群的PP间期长0.2s以上,大多数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属此类型。 (2)含有QRS波群的PP间期比不含QRS波群的PP间期长0.2s以上,此类型又称变异型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现认为系钩拢现象。 15 诊断 15.1 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诊断 (1)同一导联上,相邻的窦性PP间期相差大于0.16s(0.12s)。 (2)PP间期在吸气时缩短,窦性心率增快;呼气时延长,窦性心律减慢,PP间期呈渐短渐长的周期性变化。 15.2 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诊断 (1)窦性P波形态相同:此类窦性心律失常,多发生在二度、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伴有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与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此时仔细测定可发现。 (2)比较包含与不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的变化特点:两者之差应大于0.2s。 16 鉴别诊断 应与以下几种心律失常进行鉴别: 16.1 房性期前收缩 P波形态在窦性心律失常时应完全相同,或逐渐发生轻度变化:而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完全不同。窦性心律时PP间期不完全相同,而房性期前收缩节律改变突然激动提前,其后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16.2 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窦性心律失常时PP间期变化是逐渐缩短后又逐渐延长,而二度Ⅰ型窦房阻滞PP间期逐渐缩短后紧接着为一个长间歇,于此间歇后PP间期又逐渐缩短,与呼吸周期无关。而窦性心律失常P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周期有关,当暂停止呼吸时窦性心律失常消失。 16.3 不规则二度窦房阻滞 窦性心律失常时PP间期呈逐渐缩短和延长.其变化与呼吸周期有密切关系;而二度窦房阻滞时PP间期突然发生延长,与呼吸周期无关。 17 窦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一般窦性心律失常不出现临床症状,临床意义不大,不需治疗。窦性心律失常多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只有明显窦性心动过缓的窦性心律失常,需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上腺上腺素、氨茶堿等增加心率的方法治疗。对由心脏病或药物等引起的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者,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18 预后 如果窦性心律失常(特别在高血压、冠心病或老年人)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时,要警惕病窦综合综合征的可能性,要详尽观察,以防疏漏。 19 窦性心律失常的预防 1.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消除原发病因和诱因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2.如窦性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要警惕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的发生,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3.注意生活和情志调理,应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20 相关药品 吗啡、洋地黄、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氨茶堿、茶堿 21 相关检查 儿茶酚胺 治疗窦性心律失常的穴位 阴维穴 之恢复正常,对心律失常者,其调整作用极其明显,如窦性心动过速者常于针后3~5分钟,心率可由150~... 四白 前臂两筋间,其穴深大,故名之。可与阴郄互参。特异性:郄门为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所属部位:前臂郄门穴... 内关 之恢复正常,对心律失常者,其调整作用极其明显,如窦性心动过速者常于针后3~5分钟,心率可由150~... 阴维 之恢复正常,对心律失常者,其调整作用极其明显,如窦性心动过速者常于针后3~5分钟,心率可由150~... 兑骨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sinus rhythm)。窦性心律属于正常节律。

  1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一般心电图机描记不出窦房结激动电位,都是以窦性激动发出后引起的心房激动波P 波特点来推测窦房结的活动。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P 波规律出现,且P 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 波在I 、II、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 导联倒置)。正常窦性心律的倾率一般为60~100 次/分(图4-1-41)。



  2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成人窦性心律的倾率>100 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时,P-R 间期及Q-T 时限都相应缩短,有时可伴有继发性ST 段轻度压低和T 波振幅偏低。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失血、心肌炎和拟肾上腺素类药物作用等情况。

  3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la)窦性心律的频率<60 次/分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老年人和运动员心律相对较缓。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使用p-受体阻滞剂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低于40 次/分较少见。

  4 .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 间期差异>0 . 12s.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图4-1-42)。较常见的一类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称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青少年,一般无临床愈义。另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例如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以及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不齐等。



  5 .窦性停搏(sinus arrest)亦称窦性静止。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心电图上见规则的P-P 间距中突然出现P 波脱落,形成长P - P 间距,且长P -P 间距与正常P-P 间距不成倍数关系(图4 -1-43 )。窦性停搏后常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



  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近年发现,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昏、黑蒙、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其主要的心电图表现有:① 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 次/分,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② 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③ 在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基础上,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等),又称为慢-快综合征;④ 若病变同时累及房室交界区,发生窦性停搏时,可长时间不出现交界性逸搏,或有房室传导障碍,此即称为双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