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是真实的吗?
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不是真实的。据《三国志》记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孙权与之相拒一个多月。曹操望着孙权的军队。又据《三国志》引《魏略》记载,孙权乘坐大船来到曹军对面来观察曹操的军事情况,曹操命令弓弩乱发,箭射在孙权的船体上,船因偏重一边将要倾覆,孙权于是调回船头,又用船的另一面受箭,船两边受箭相对均匀后,船平稳行驶,孙权坐船而回。《三国志·诸葛亮传》在赤壁之战前后只记载了诸葛亮与孙权的已下对话:“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除此之外并没有提及其它。由此可见,赤壁之战前后诸葛亮对曹操军队只是作了一定的评价和分析。自从有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人们就以它作为衡量、品评三国人物的标准,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诸葛亮。这个以孙权为中心的极具戏剧性的“草船借箭”的故事被嫁接到了诸葛亮的身上,实际上是罗贯中先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为了达到“尊刘抑曹”的目的而精心安排的。
草船借箭的是三国里的谁
草船借箭历史上真实记载出自《三国志》,用这一办法的是孙权。经过是:孙权与曹操水战中,独自坐船乘夜色偷窥曹操水寨,曹军发现后向孙权的船上射了许多箭,孙权的船因一边载箭过多有点倾斜了,这时他灵机一动,命令掉转船身,曹军继续放箭,孙权的船另一面也载了不少箭,船得以平衡,接着赶在曹军追击前逃脱。曹操见状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塑造诸葛亮这一正面形象,把上述故事改编成诸葛亮“草船借箭”,人们便记住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因为《三国演义》是这么写的,其实草船借箭是孙权的事,空城计是曹操的事,很多并不是诸葛亮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