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礼干了甄嬛几次
亲,《甄嬛传》中,允礼干了甄嬛三次。1.第一次是甄嬛误穿纯元皇后故衣,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了丑,允礼冒着大不敬的罪名,仍然为甄嬛遮掩。2.第二次是甄嬛得知自己是果子狸的真相,在生日宴上哭着要去找允礼,允礼赶来安慰甄嬛,并表白自己的心意。3.第三次是甄嬛在甘露寺怀上了允礼的孩子,遭到太后的逼迫,为了家族荣耀,允礼想出绑架孟静娴的主意,假装准备废后,甄嬛为了自己的家族和孩子只能离宫。在凌云峰,果郡王说要迎娶甄嬛,重新开始,允礼此时才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自己不能没有甄嬛,而甄嬛也不能没有允礼,两个人重新在一起了。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摘要】
允礼干了甄嬛几次【提问】
亲,《甄嬛传》中,允礼干了甄嬛三次。1.第一次是甄嬛误穿纯元皇后故衣,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了丑,允礼冒着大不敬的罪名,仍然为甄嬛遮掩。2.第二次是甄嬛得知自己是果子狸的真相,在生日宴上哭着要去找允礼,允礼赶来安慰甄嬛,并表白自己的心意。3.第三次是甄嬛在甘露寺怀上了允礼的孩子,遭到太后的逼迫,为了家族荣耀,允礼想出绑架孟静娴的主意,假装准备废后,甄嬛为了自己的家族和孩子只能离宫。在凌云峰,果郡王说要迎娶甄嬛,重新开始,允礼此时才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自己不能没有甄嬛,而甄嬛也不能没有允礼,两个人重新在一起了。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回答】
允礼干了甄嬛几次
你好,允礼与甄嬛睡了2次,电视在《甄嬛传》电视剧中没有明确介绍。甄嬛怀上的龙凤胎是十七爷果郡王的。【摘要】
允礼干了甄嬛几次【提问】
你好,允礼与甄嬛睡了2次,电视在《甄嬛传》电视剧中没有明确介绍。甄嬛怀上的龙凤胎是十七爷果郡王的。【回答】
电视剧中没有明确的交代过甄嬛和十七爷睡了几次,不过,看《甄嬛传》原著小说的话,两人第一次睡是合婚更贴的时候,第二次则是在十七爷临上船的那天晚上。所以,可以得出原著中,十七爷与甄嬛睡了2次而已。果郡王允礼的爱情是能够感天动地的,也是超越了生死和空间的完美爱情。他忧郁而深情的眼神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最后在死去之前深情注视甄嬛的表情更是让许多观众泪奔不已。【回答】
雍正叫允什么
雍正的名字叫做爱新觉罗·胤禛,他的兄弟以“允”命名。大阿哥允禔、二阿哥允礽、三阿哥允祉,这是为了避当朝皇帝的名讳。溯本求源,封建时代君主观念神圣不可侵犯,为人臣子者在言及或书写君主姓名时,必须避忌,以示尊重,这种风气始于周朝,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于赵宋。据说宋时有个州官田登,竟与皇帝相比,在其管辖的州境之内让百姓讳言“登”字,甚至连同音字也不许提,所以州中人在言及“灯”时以火代替。正月十五日照例应该灯红火明、烟花爆竹,于是官书布告曰:“本州依旧例,放火三日”。见者无不捧腹大笑,感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据说这句谚语即出于此。“允”的由来:胤禛的“胤”字改为“允”字可谓是匠心独具,把“胤”字分化组合而成的“允”字,其结构为取“胤”字的“儿”部和“厶”部,拼凑为“允”字。清朝本没有这些清规戒律,从大草原入主中原的满族政权,他们说的、用的都是满语,满语系拼音字母组合,本不存在什么偏旁、部首、缺笔、改写等问题,满族旧俗对起名文化尊卑观念、避讲讳名也不十分重视。
允礼和雍正关系怎么样?允礼最后结局如何?
爱新觉罗·允礼是康熙皇帝第17子,雍正的异母弟弟。允礼一生历经三朝,后人对他的评价有八个字“实心为国,尽心竭力”,可见允礼也是众多皇子中品质比较出众的一位。康熙晚年爆发九子夺嫡,允礼因为年纪尚小,所以没有参与到这起夺嫡之争中,因此结局还算好,最后得以善终。可能很多朋友都是通过影视剧认识的允礼,那他在历史上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
清圣祖晚年出现了著名的“九子夺嫡”,在这场夺嫡大战中,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笑到了最后,荣登大宝,并对其政敌进行残酷打击,尤其是这些曾经参与夺嫡的兄弟们,清世宗对他们的打击更是不遗余力。这没参与过夺嫡的人相比起来倒是能得一个善终,而在这些没参与夺嫡的兄弟中,允礼不仅得以善终,而且在康雍乾三朝还不断受封,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历史上的十七阿哥并没有参与康熙的“九子夺嫡”,一方面,是允礼年龄较小,实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胤礼生母是纯裕勤妃陈氏,汉族人,出身卑微,也不具备资格,同时允礼在“九子夺嫡”中也保持了中立。在世宗登基后,允礼随即朝拜新君表示支持,因而也得到了世宗的信任与赏识,在世宗继位之后就被封为果郡王,奉命管理理藩院。
在雍正朝时期,胤礼得到了世宗的信任与支持,先后管理工部和户部,并在雍正六年(1629年)被晋封为果亲王。在雍正八年(1730年),怡亲王胤祥去世后,允礼和世宗的另外一位弟弟,十六阿哥庄亲王允禄成为世宗最为信任,也是最为依仗和器重的兄弟。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世宗去世前,允礼被世宗委以顾命重任,成为世宗的“托孤之臣”。
乾隆皇帝登基后,允礼总理事务,并且获得高宗的不断封赏和极高礼仪待遇。乾隆三年(1738年)允礼去世,高宗将雍正皇帝第六子弘曕过继给允礼,袭承果亲王爵位。
允礼历经康雍乾三朝不断受封并且得以善终,在世宗的兄弟当中确实难得。
在世宗的遗诏中,特别提醒弘历:“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材,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傥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世宗临终前特意交代高宗要好好照顾果亲王,除了因为允礼在雍正朝时期的功劳,也与胤礼的身体状况不无关系。关于这一点,世宗在册封允礼为果亲王的谕旨中,便有所提及:“果郡王为人直朴谨慎,品行卓然。朕即位以来,命王办理理藩院及三旗事务数年,王失志忠诚,毫不顾及己私,执持正理,概不瞻徇,赞襄朕躬,允称笃敬。王微有弱疾,虽偶尔在家调养,而一切交办事件仍然尽心料理。今承我圣祖皇考六十余年至圣至神,化洽宇宙之恩,普天共享生平,固无庸似者年诸王效力于其间。朕以为若能尽心为国,备极忠诚,恪守臣子恭顺之道。
其人为尤甚,其事为尤难,着将王晋封亲王,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孙之表范。”世宗知道果亲王对自己没有威胁,加之身体又虚弱,所以对其异常照顾。直到自己临终前,还不忘交代儿子弘历以后要好好对待这位叔叔。
果亲王允礼在世宗在位期间,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辅佐世宗处理各种事务,因而得到了世宗的赏识和信任,同时,世宗也需要有兄弟能够站出来分担朝政,以此来平息关于自己“残害兄弟”的负面舆论,除了怡亲王胤祥,包括果亲王允礼和庄亲王允禄,以及圣祖最小的儿子、二十四阿哥諴亲王允秘,都得到世宗的优待。
而世宗特意交代乾隆皇帝好好照顾允礼,除了是念及兄弟感情与允礼的功劳,同时也是念在允礼的身体状况并不好,需要特殊的关照,但是世宗更加知道的是,允礼在高宗继位初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允礼在雍正朝时期,特别是怡亲王胤祥去世后,成为世宗非常倚重的大臣,在朝堂之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他需要允礼能够尽量帮助高宗稳定朝政,顺利实现帝王权力的交接与过渡。
世宗为高宗选择的顾命大臣,颇费了一番心思,而在他选择的这些“托孤之臣”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张廷玉代表了汉族士大夫阶层,是朝堂之上汉族官员的代表;鄂尔泰代表着是满洲官员。这两人不仅成为辅政大臣,并且世宗留下遗命要这二人配享太庙,为的就是让他们更够更好地辅佐高宗。
而允礼和允禄成为顾命大臣,他们代表的是宗室王公的利益。雍正皇帝他们两个成为连接宗室贵族的纽带,通过他们使高宗获得更多的宗室支持,这也是允礼的重要作用。
允礼一生并没有留下子嗣,这一点可以让世宗非常放心地将其委以重任而不用担心其对于皇权的威胁,同样,也正是因为允礼没有子嗣,而允礼也深受世宗的器重,所以高宗为自己的叔叔尽孝,照顾自己的叔叔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孝道之举。
允礼是什么样一个人?
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甄嬛传》,将尘封在历史烟尘中的清代果亲王允礼推到观众面前,他英俊潇洒才华横溢,且用情专一,矢志不移,有着贾宝玉的情才,但比贾宝玉勇敢。 那么,真实的果亲王允礼是什么样的人哪?
允礼(1697-1738)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时生。比雍正小19岁。和雍正的长子弘晖同年同月生,也就是说,君臣二人虽为兄弟,但在年龄上属于两代人了。他的母亲,是康熙的二等侍卫陈希闵的女儿,满洲镶黄旗人。出身倒是可以,但入宫的地位仅仅是嫔。因此,允礼出生时,身份也并不高。
我在《爱新觉罗宗谱》上看到,他在康熙生前,几乎没有事做。到六十年十一月的时候,才得了一个“管中正殿事务”的闲差。中正殿佛堂名,位于紫禁城内西北隅建福宫花园南,主供无量寿佛。1923年6月26日夜建福宫大火,殃及该殿,今仅存遗址。清代档案、文献中,常把以中正殿为中心的一组佛堂建筑(计有:中正殿、中正殿后殿、东西配殿、香云亭、宝华殿、雨花阁、雨花阁东西配楼、梵宗楼10处)总称为“中正殿”。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中正殿念经处”,主管宫内喇嘛念经与办造佛像等事务。
可见,允礼就是个文史馆主任一级。而这个时候,他已经24岁。别人且不说,与他的14哥允禵比,他可就差得太远了,人家21岁就封了贝子。贝子,是皇室中的四等王。28岁,就是他当文史馆主任的6年后,就做了抚远大将军。从这里可以窥测出,康熙并不欣赏他。
雍正即位后,他的命运开始改变:
元年四月,封多罗果郡王。这是“破格提拔”,他连贝子都没做过,由普通皇子一跃而为大清二级王,可见,雍正对他的恩有多高?
那么,雍正看中了他什么呢?书载,允礼“幼从学沈德潜,豁达识体,不参与皇权之争。且又聪明持重……”这里,“不参予皇权之争”让他四哥看好了。
于是,雍正元年四月初三日,雍正帝给礼部谕:“景陵办理修饰甚好,十七阿哥、孙渣齐、萨尔那甚属尽心,敬谨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十六日正式“封十七阿哥允礼为多罗果郡王……”管理藩院事,相当于外交部,十分重要。
允礼不负圣望,上任后一展才华,曾秘密奏请蠲免江南诸省民欠漕粮、芦课、学租、杂税。
于是,六年后,雍正二月初五日,下旨给宗人府(管理皇室事务的机构)曰:“果郡王为人直朴谨慎,品行卓然。朕即位以来,命王办理理藩院及三旗事务数年,王失志忠诚,毫不顾及己私,执持正理,概不瞻徇,赞襄朕躬,允称笃敬。王微有弱疾,虽偶尓在家调养,而一切交办事件仍然尽心料理。今承我圣祖皇考六十余年至圣至神,化洽宇宙之恩,普天共享生平,固无庸似者年诸王效力于其间。朕以为若能尽心为国,备极忠诚,恪守臣子恭顺之道。其人为尤甚,其事为尤难,着将王晋封亲王,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孙之表范。”
一下子,由郡王而亲王了。这种恩宠,在雍正的众兄弟中,只有十三阿哥允祥可以比,剩下,怕是都难以企及。允礼在父亲那里没有得到的,在哥哥这里都得到了。他的兄弟们大多数人没有得到的,他也得到了。他是雍正兄弟们中,绝少得到雍正恩宠的人。
我这样陈述的目的,是想证明,允礼对雍正应该是绝对的效忠。他不可能爱上自己的嫂子。且雍正的脾气他是知道的,皇兄是如何对待其他犯上的兄弟的,他应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即使是被废的妃子,也没有赶出宫的规矩。清朝不是唐朝,动不动就往什么庙上送。
《甄嬛传》是架空历史之传,雍正后妃共有9人,并无甄嬛。弘瞻为谦妃刘氏所生,与甄嬛无关。刘氏,是内管佐领刘茂的女儿,起初只是贵人,生了弘瞻才封嫔。弘瞻,是雍正与刘氏所生,而非允礼与甄嬛私情所产。
《甄嬛传》违背常识说,允礼过了年纪仍不结婚。这是大错特错的,皇子皇女的婚姻绝对是由不得个人的。一般情况下,皇子满了13岁,皇帝就要考虑婚姻大事。事关龙脉发展,不得掉以轻心。
允礼,娶的是清初五大臣钮祜禄氏额亦都之五子果毅公阿灵阿之女。公爵之女,一定是康熙御指。可是,这位钮祜禄氏并不生育。于是,他娶了侧福晋孟氏,达色之女。可是,允礼嗣运不大佳。这位侧福晋先后给他生了一儿一女,都过早地夭折了。史载“第一子,未有名,雍正十年壬子四月十六日戌时生,本年十月初八日申时卒。 第一女,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二月二十一日辰时生,于雍正十三年乙卯五月二十九日子时卒,年二岁。”
那么,只好一声长叹了。乾隆三年二月初二日,允礼去世。年四十二岁。乾隆只好把父亲赏给17叔的亲王爵收回来,给了自己最小的弟弟弘瞻,也是肥水不留外人田。他的爷爷康熙在无后的堂弟庄亲王博果铎逝世后,把王位给了16子允禄。这也算祖制了。
《甄嬛传》中说允礼才华横溢,这倒是正确的。和三哥允祉、五哥允祺、七哥允祜、十三哥允祥、十六哥允禄、二十一弟允禧、三十五弟允必一样,他可以称为艺术家或准文学艺术家。他一生工书法,善诗词,好游历,四川名山大川皆布其足迹,留有遗踪。著有《春和堂集》、《静远斋集》、《奉使纪行诗集》、《工程做法》等书。
可惜,四十二岁就逝世了。他死后,葬于易州上岳各庄。
他生前的王府在北京的草厂胡同。光绪十五年,给了端亲王绵忻。现为北大工学院,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
看了三张允礼的画像,人清秀,也文静,酷似康熙。
附:允礼生平详考
雍正评价皇十七子胤礼:“实心为国”“尽心竭力”“操守亦甚清廉”。
胤礼从康熙四十四年,九岁开始随驾巡幸,至康熙谢世无封。
五月二十七日,雍正命“以果郡王署右翼前锋统领”。隶属前锋营。
七月初六日,著果郡王允礼管理正黄旗蒙古都统事务。七月二十七日,著果郡王允礼管理镶蓝旗汉军都统事务。如此,胤礼兼任两个旗的都统事务。
九月三十日,雍正赐胤礼白银一万两。
雍正二年正月十七日,伊尔拜革职。胤礼正式出任镶蓝旗汉军都统。
五月初八日,雍正谕:“以果郡王允礼管理镶红旗满洲都统,仍兼管镶蓝旗汉军都统。”
雍正二年八月初八日祭大社大稷,胤礼往替皇帝行礼。初九日,胤礼代皇帝祭孔。
八月二十七日,雍正谕宗人府:“著加怡亲王俸银一万两,果郡王著照亲王给与俸银俸米。”
雍正四年四月,胤礼奉旨监管镶蓝旗蒙古都统。
雍正四年七月初八日,命康亲王崇安和胤礼负责稽查国子监事务。
雍正六年二月初五日,晋为和硕果亲王。上谕宗人府:“果郡王为人直朴谨慎,品行卓然。朕即位以来,命王办理理藩院及三旗事务数年,王失志忠诚,毫不顾及己私,执持正理,概不瞻徇,赞襄朕躬,允称笃敬。王微有弱疾,虽偶尓在家调养,而一切交办事件仍然尽心料理。今承我圣祖皇考六十余年至圣至神,化洽宇宙之恩,普天共享生平,固无庸似者年诸王效力于其间。朕以为若能尽心为国,备极忠诚,恪守臣子恭顺之道。其人为尤甚,其事为尤难,着将王晋封亲王,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孙之表范。”
至此,正黄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和镶蓝旗蒙古都统四职,由胤礼一人兼任。
雍正七年七月十一日,奉命管理工部事务。
雍正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命胤礼总理户部三库事务。
雍正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命胤礼管理宗人府事。
雍正十二年七月,奉旨远行泰宁会见格桑嘉措。
雍正十三年藏历的正月初一日(藏历春节),西藏地方政府在惠远寺举办宴会,宴请胤礼、章嘉。宴毕,胤礼向格桑嘉措宣旨。
闰四月初一日回京后,胤礼向雍正汇报泰宁之行。
雍正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雍正命胤礼携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办理苗疆事务。
乾隆元年九月十二日,胤礼生母加徽号,九月十三日,“永赐与亲王双俸……”。
九月二十日,因“庄亲王、果亲王便殿赐坐时俱行拜礼,朕心深为不安……皆圣祖仁皇帝之子,大行皇帝之弟,于朕为叔。行辈甚尊,岂可常行拜礼于朕前乎……”命胤禄、胤礼在便殿召见免除叩拜之礼。
九月二十一日,胤礼上书建议制定《侵盗钱粮罪例》。
十月初四日,命胤礼总理宗人府事务。
十月十八日,命胤礼打理刑部。
此间,约在乾隆元年十一月,患脚疾。
乾隆二年二月十二日,胤礼书成《世宗宪皇帝上谕》有功。
乾隆三年二月初二日,胤礼去世。年四十二岁。
二月初三日,大阿哥永璜前往奉命穿孝。
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给胤礼加祭一次。諡曰“毅”。
历史上的允礼是怎样的人
允礼(1697-1738)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时生。比雍正小19岁。和雍正的长子弘晖同年同月生,也就是说,君臣二人虽为兄弟,但在年龄上属于两代人了。他的母亲,是康熙的二等侍卫陈希闵的女儿,满洲镶黄旗人。出身倒是可以,但入宫的地位仅仅是嫔。因此,允礼出生时,身份也并不高。
我在《爱新觉罗宗谱》上看到,他在康熙生前,几乎没有事做。到六十年十一月的时候,才得了一个“管中正殿事务”的闲差。中正殿佛堂名,位于紫禁城内西北隅建福宫花园南,主供无量寿佛。1923年6月26日夜建福宫大火,殃及该殿,今仅存遗址。清代档案、文献中,常把以中正殿为中心的一组佛堂建筑(计有:中正殿、中正殿后殿、东西配殿、香云亭、宝华殿、雨花阁、雨花阁东西配楼、梵宗楼10处)总称为“中正殿”。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中正殿念经处”,主管宫内喇嘛念经与办造佛像等事务。
可见,允礼就是个文史馆主任一级。而这个时候,他已经24岁。别人且不说,与他的14哥允禵比,他可就差得太远了,人家21岁就封了贝子。贝子,是皇室中的四等王。28岁,就是他当文史馆主任的6年后,就做了抚远大将军。从这里可以窥测出,康熙并不欣赏他。
雍正即位后,他的命运开始改变:
元年四月,封多罗果郡王。这是“破格提拔”,他连贝子都没做过,由普通皇子一跃而为大清二级王,可见,雍正对他的恩有多高?
那么,雍正看中了他什么呢?书载,允礼“幼从学沈德潜,豁达识体,不参与皇权之争。且又聪明持重……”这里,“不参予皇权之争”让他四哥看好了。
于是,雍正元年四月初三日,雍正帝给礼部谕:“景陵办理修饰甚好,十七阿哥、孙渣齐、萨尔那甚属尽心,敬谨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十六日正式“封十七阿哥允礼为多罗果郡王……”管理藩院事,相当于外交部,十分重要。
允礼不负圣望,上任后一展才华,曾秘密奏请蠲免江南诸省民欠漕粮、芦课、学租、杂税。
于是,六年后,雍正二月初五日,下旨给宗人府(管理皇室事务的机构)曰:“果郡王为人直朴谨慎,品行卓然。朕即位以来,命王办理理藩院及三旗事务数年,王失志忠诚,毫不顾及己私,执持正理,概不瞻徇,赞襄朕躬,允称笃敬。王微有弱疾,虽偶尓在家调养,而一切交办事件仍然尽心料理。今承我圣祖皇考六十余年至圣至神,化洽宇宙之恩,普天共享生平,固无庸似者年诸王效力于其间。朕以为若能尽心为国,备极忠诚,恪守臣子恭顺之道。其人为尤甚,其事为尤难,着将王晋封亲王,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孙之表范。”
一下子,由郡王而亲王了。这种恩宠,在雍正的众兄弟中,只有十三阿哥允祥可以比,剩下,怕是都难以企及。允礼在父亲那里没有得到的,在哥哥这里都得到了。他的兄弟们大多数人没有得到的,他也得到了。他是雍正兄弟们中,绝少得到雍正恩宠的人。
我这样陈述的目的,是想证明,允礼对雍正应该是绝对的效忠。他不可能爱上自己的嫂子。且雍正的脾气他是知道的,皇兄是如何对待其他犯上的兄弟的,他应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即使是被废的妃子,也没有赶出宫的规矩。清朝不是唐朝,动不动就往什么庙上送。
《甄嬛传》是架空历史之传,雍正后妃共有9人,并无甄嬛。弘瞻为谦妃刘氏所生,与甄嬛无关。刘氏,是内管佐领刘茂的女儿,起初只是贵人,生了弘瞻才封嫔。弘瞻,是雍正与刘氏所生,而非允礼与甄嬛私情所产。
《甄嬛传》违背常识说,允礼过了年纪仍不结婚。这是大错特错的,皇子皇女的婚姻绝对是由不得个人的。一般情况下,皇子满了13岁,皇帝就要考虑婚姻大事。事关龙脉发展,不得掉以轻心。
允礼,娶的是清初五大臣钮祜禄氏额亦都之五子果毅公阿灵阿之女。公爵之女,一定是康熙御指。可是,这位钮祜禄氏并不生育。于是,他娶了侧福晋孟氏,达色之女。可是,允礼嗣运不大佳。这位侧福晋先后给他生了一儿一女,都过早地夭折了。史载“第一子,未有名,雍正十年壬子四月十六日戌时生,本年十月初八日申时卒。 第一女,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二月二十一日辰时生,于雍正十三年乙卯五月二十九日子时卒,年二岁。”
那么,只好一声长叹了。乾隆三年二月初二日,允礼去世。年四十二岁。乾隆只好把父亲赏给17叔的亲王爵收回来,给了自己最小的弟弟弘瞻,也是肥水不留外人田。他的爷爷康熙在无后的堂弟庄亲王博果铎逝世后,把王位给了16子允禄。这也算祖制了。
《甄嬛传》中说允礼才华横溢,这倒是正确的。和三哥允祉、五哥允祺、七哥允祜、十三哥允祥、十六哥允禄、二十一弟允禧、三十五弟允必一样,他可以称为艺术家或准文学艺术家。他一生工书法,善诗词,好游历,四川名山大川皆布其足迹,留有遗踪。著有《春和堂集》、《静远斋集》、《奉使纪行诗集》、《工程做法》等书。
可惜,四十二岁就逝世了。他死后,葬于易州上岳各庄。
他生前的王府在北京的草厂胡同。光绪十五年,给了端亲王绵忻。现为北大工学院,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