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拳谱口诀
陈式 太极拳 新架一路是由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在陈式太极拳老架的招式中,增加了转腕缠绕等动作,同时陈式太极拳也有一定的拳谱口诀。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拳谱口诀,希望你们喜欢。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拳谱口诀 陈式太极有渊源,王庭先祖传在前,陈鑫品三留真传,发科前辈创新拳。 松活弹抖刚柔济,螺旋缠绕妙无比,动作舒展手法细,闪展腾挪无僵力。 预备起式双足开,虚领顶劲呈自然,两耳听后立身正。双眼平视心气静。 金刚捣碓精神敛,阴阳无偏太极现,全身缠绕螺旋劲,右拳捣碓顶精领。 谁人不识揽扎衣,左屈右伸最神奇,千变万化由我运,两足平踏定根基。 六封似闭周身合,合中寓开开中合,左足跟步虚实分,风吹杨柳天机动。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左右分,右勾左掌非马步,上下四旁扣如弓。 金刚捣碓鬼神惊,心平气静把胯松,左手如鞭长空响,提膝震脚大地沉。 白鹤亮翅要分明,右翅舒展击长空,两手引来搂风式,右足开步左要跟。 斜行拗步气要沉,手要搂膝身法正,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成勾右为掌。 初收提膝双插掌,右脚抠地身不晃,浑身猬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 前趟拗步抖威风,两足平开两手分,眼随右手中指转,转到定式神可接。 接到斜行拗步时,圆转随意运鸿蒙,动中有静静藏动,乾坤正气运周身。 再次初收精神聚,虚步点地手护胸,不收不见放中巧,灵猫扑鼠束其身。 又到前趟拗步来,心空腹实裆要开,只要中间身法正,何惧周围有敌来。 掩手肱拳劲要整,劲力要在腰间寻,前冲后顶劲对称,注意拳头莫握紧。 金刚捣碓又一着,上打咽喉下打阴,震脚莫把双重犯,沉肩坠肘要记清。 披身捶式最难传,松活弹抖全体现,顺逆缠丝步跟稳,蓄发相变要松沉。 背折靠式不好练,左拳岔住在腰间,右肩下打七寸靠,背折一靠更无偏。 青龙出水鬼神泣,转接灵敏无滞迹,右手撤回又一捶,此为太极变中拳。 双推掌式腰要拧,右足上前左足跟,进步莫迟两掌推,不顶不延妙手传。 三换掌式彼难防,圆转自如在腰间,双手如运太极球,上轻下沉不倒翁。 肘底看捶叶底花,右拳藏在左肘下,左足点地右踏实,好似仙桃悬肘下。 倒卷肱式为退行,退中寓进步法精,左顾右盼车轮转,首莫仰俯脚莫颠。 退步压肘击胸膛,敌欲能防非妙方,压肘同时要撤步,右肘后顶把敌伤。 压肘后面接中盘,上击下打彼难防,向左滑步莫迟疑,左拦右按似斜飞。 又到白鹤亮翅时,一引即进开右步,敞开门户虚左脚,右手再开亮白鹤。 斜行拗步最有情,但看能明不能明,天机活波妙自生,身躯辗转在一心。 闪通背式用法精,上步穿掌一气成,转身顶肘右退步,双掌下按气要沉。 掩手肱拳又再现,浑身合下力千斤,劲源是从脚下起,主宰于腰达于手。 六封似闭履采变,以柔克刚强中强,上引下松随敌意,进步双按封中闭。 单鞭一式谁知晓,上下相合首尾保,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云手交替把门封,左右立圆护全身,脚随手运从后插,上下相随一气成。 高探马式最精神,探马之前双手分,目送右手中指甲,转身拧腰胯要松。 探马过后右擦脚,左脚盖步双手合,右脚上飞要过腰,右手击足要打平。 左擦脚式要分清,右脚落步再拧身,单腿支地左脚飞,左手拍击响彻云。 左蹬一跟要转身,右脚踏实基础稳,只见左脚半空悬,劲力先蓄脚再蹬。 前趟拗步类斜行,唯有两手是平分,深入虎穴用手探,敛臀圆裆膝要撑。 击地捶泰山压顶,手领眼随身法正,左脚上步腿要缠,右手击地腰莫弯。 顶肘翻身二起脚,扣裆拧腰虚实成,右脚蹬地双脚飞,腾空击打右脚背。 兽头势样形象凶,右拳护在胸当中,活腰圆胯腰要塌,两拳缠绕右肘顶。 左脚扫出旋风脚,右脚插步脚尖摆,右手穿掌先蓄势,双手交叉右转巧。 右蹬一跟先活步,两手画圆落腹前,蹬腿先须把劲蓄,右脚掌要往右蹬。 掩手肱拳发有声,右手出拳腕要平,肱拳须用腰膀力,震脚掩手意在先。 小擒打势真正绝,右脚插步左足前,左足抬起再上前,双拳拧转打左前。 抱头推山莫看轻,两手抱头弓步成,左掌偷从右掌下,双掌一推苦连天。 推山过后三换掌,先推右掌柔藏刚,左右连换如风转,心气一发四肢动。 六封似闭招势奇,转腰抱首封中闭,左脚收至与肩宽,虚步点地裆要合。 声东击西是单鞭,出脚迈步似猫行,往左一导虚实换,左手一分应八方。 前面有敌前招应,右拦左击似偷营,劝君有力休使尽,要防滑敌从后攻。 后面来敌后招防,左拦右击要分清,双掌同时往右捋,右足后跟往下沉。 野马分鬃难遮挡,左右分鬃把敌攻,进步侧身用穿靠,一引即进莫迟疑。 六封似闭静犹动,虚实兼到忽现藏,静运无慌沿路缠,上下相随莫空谈。 单鞭一条神威凛,精神百倍中气足,松裆活腰无滞迹,肌肤骨节处处张。 一条鞭后双震脚,双手画圆到胸前,身端步稳两肩平,左脚蹬地双脚震。 玉女穿梭入敌群,双足跃起掌击进,转引转出出重围,轻身直入众人中。 揽扎衣独挡一面,阴阳开合乐无边,左手扎衣落腹前,我守我疆不亢卑。 六封似闭变无穷,棚捋挤按须认真,两掌朝上过腹前,沉心静气双手封。 右勾左掌单鞭成,两头卷曲备五弓,右手提勾如抽丝,人力运成夺天工。 云手切忌头膀幌,两手转环往左行,双足插行步法奇,来回运气恒不已。 摆脚跌岔四座惊,右脚一出扫千军,落地还须把脚震,左脚擦地百会顶。 金鸡独立分左右,单腿支地哪敢敌,纵身直上手擎天,一手下垂似碧莲。 左顾右盼倒卷肱,手脚缠丝退法精,活腰松裆两手转,四两拨动八千斤。 退步压肘发劲难,刻刻留意在腰间,腰不拧时劲难发,再讲顶肘是空谈。 中盘紧接压肘势,回首往后甩边拳,左勾右掌向前攻,目中无人似有人。 白鹤亮翅羽毛丰,右脚内侧擦地行,双翅展开往上冲,切忌挺胸把腹收。 斜行拗步身法正,旋腕转膀记在心,内外三合不能忘,下节不明颠覆生。 闪通背式用法奇,右手穿掌击前敌,身后敌人如抱腰,顶肘翻身把敌袭。 掩手肱拳由心发,拳力如风又如雷,心如火药手如弹,身似弓弦手似箭。 六封似闭前后封,气聚于腕身手进,上动下随中部应,百骸筋节自相通。 单鞭一条谁敢攻,一动全无抽扯形,只要顶精领得好,出手破敌如催草。 云手双手领双足,一阴一阳互为根,一手一运一太极,抽脚拨腿犯大忌。 转身翻掌高探马,旋腕转膀见真功,节节贯穿全身松,辗转随意见天真。 十字摆莲上下攻,右脚扑步下盘稳,拧腰转脊双手缠,右腿一摆莲花现。 指裆捶直取要害,承上启下劲力整,左右逢圆运无方,右手一击破铜墙。 白猿献果礼不轻,双拳护在胸当中,提膝莫忘内三合,步进身进意莫迟。 又到六封似闭时,来往屈伸寓化工,一开一合精神倍,园转随意运鸿蒙。 第七单鞭旨归宗,阴阳变化原无定,勾掌对应胸微合,双手一开谁能敌。 就地生风雀地龙,左脚铺地左拳穿,双拳缠绕阴阳明,一缕浩然往下行。 上步七星人人晓,丹田内转有谁知,神以知来智藏往,浑身一动似弹簧。 下步跨虎更神奇,一实一虚足相异,足重手恭头容直,塌腰合裆跨虎背。 转身摆莲似鹰扬,右脚单立原地旋,左脚里合如旋风,右脚外摆双掌拍。 弓步发出当头炮,双拳一出奔敌胸,虚实倒换先蓄势,拳由心发向前冲。 金刚捣碓世无双,大捶一捣鬼也慌,莫道捣碓是小技,刚中寓柔柔克刚。 收式太极归无极,身椿端正两足并,心中一物无所著,平心静气双手垂。 太极至理言难尽,练拳须把拳理明,明理还须从良师,口授心传无弊病。 连贯圆活虚实明,阴阳开合记在心,松而不懈是关健.有弊须在腰间寻。 阴阳无绐又无终,动则生阳静生阴,一手一运一太极,一动一静互为根。 行拳须明缠丝劲,不明此理不明拳,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 至于身法原无定,无定有定在人用,势虽不牟理归一,手领身随浩气行。 欲知拳中奥妙意,早晚太极不离身,气宜直养而无害,延年益寿健身心。 陈式太极拳的技术特点 陈氏第九世传人陈王庭创造陈式太极拳特点有,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相结合,综合百家拳术之长。 陈氏太极拳的演练风格与特点是:缠绕折叠,松活弹抖,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如涛涛江河奔腾不息,气势恢弘,又似游龙戏水怡然自得。其核心就在于"自缠"。身缠、手缠、足缠、臂缠、腿缠,周身缠。故有陈氏太极拳乃"缠"法也之说。 陈氏太极拳除了套路演练之外,还有陈氏太极拳推手。套路与推手互为体用。习练套路是束身行为(约束身肢)与意识修为,通过推手能够检验束身水平与意识修为的正确与否。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通俗的说,练套路如同生产,练推手如同质检,找出问题所在与不足之处,然后再生产,再质检,如此循环往复。 陈式太极拳的运动要领 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主持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绕中,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穿。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中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演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动作要领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通弄懂,在演练时严格遵守:虚灵顶劲、含胸塌腰、松腰养气、分清虚实、沉肩坠肘、以意行气、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招势相连、动中求静 。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陈式太极拳的主要招式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套路名称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以掤、捋、挤、按手法运用为主,以采、挒、肘、靠手法运用为辅,动作力求柔顺,拳架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手法之变,身法中正自然,具有卓越的技击、健身、养生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套路名称。欢迎阅读!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套路名称介绍 01、预备式 02、金刚捣碓 03、懒扎衣 04、六封四闭 05、单鞭 06、金刚捣碓 07、白鹤亮翅 08、斜行拗步 09、初收 10、前趟拗步 11、第二斜行 12、再收 13、前趟拗步 14、掩手肱拳 15、十字手 16、金刚捣碓 17、披身捶含背折靠 18、青龙出水 19、双推手 20、三换掌 21、肘底捶 22、倒卷肱 23、退步压肘 24、中盘 25、白鹤亮翅 26、斜行拗步 27、闪通背 28、掩手肱拳 29、大六封四闭 30、单鞭 31、运手 32、高探马 33、右擦脚 34、左擦脚 35、转身左蹬脚 36、前趟拗步 37、击地捶 38、翻身二起脚 39、护心锤兽头式 40、旋风脚 41、右蹬脚 42、海底翻花 43、掩手肱拳 44、小擒打 45、抱头推山 46、三换掌 47、六封四闭 48、单鞭 49、前招、后招 50、野马分鬃 51、大六封四闭 52、单鞭 53、双震脚 54、玉女穿梭 55、懒扎衣 56、六封四闭 57、单鞭 58、运手 59、双摆莲 60、跌叉 61、左右金鸡独立 62、倒卷肱 63、退步压肘 64、中盘 65、白鹤亮翅 66、斜行 67、闪通背 68、掩手肱拳 69、大六封四闭 70、单鞭 71、运手 72、高探马 73、十字单摆莲 74、指裆捶 75、白猿献果 76、六封四闭 77、单鞭 78、雀地龙(铺地锦) 79、上步七星 80、退步跨虎 81、转身双摆莲 82、当头炮 83、金刚捣碓 收势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外似处女,内似金刚 中华武术,门派繁多,仅拳术就有几百种。各门派都有其独到之处,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内外两家。 外家拳多以拳打脚踢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战,攻防含义较为明显、让人一看便知是武术。陈氏太极拳则别具特色: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以内气催动外形,上下相随,连绵不断,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轻轻运转,默默停止。其功防含意大都隐于内而不显于外,往往使人误认为此拳像摸鱼--样,不是武术。特别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要求周身放松,不用僵力,主要是锻炼下盘功夫,使足下生根,转髋灵活,输通气血,练就充足的内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立身中正,八面支撑使身体内外各部建起巩固的防线,形成一身备五弓的蓄发之势,这样,不遇敌则已,若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故外似处女,内似金刚,此为陈氏太极拳的一大特点。 (二)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 大家见过头顶碎砖、脖缠钢筋等,这是硬气功的运气方法。内气运到头顶上,头能将砖碰碎;运到脖颈上,能将钢筋缠绕起来。 陈式太极拳结合力学和经络学的理论,采用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以小力胜大力,以弱力胜强力。好象用一个小小的千斤顶,就能将载重几吨货物的汽车顶起来一样。所谓太极拳蓄发相变、引劲落空、借力打人,以四两拨千斤,皆是螺旋劲所起的作用。故《拳论》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从经络学上来讲,经络是指布满人体的气血通路,源于脏腑,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而生疾病,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以拳术与导引吐纳为表里,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丝式的伸缩旋转,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微微旋转使腰隙(两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动,布于全身;通任、督两脉,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膝,达于四梢,复归丹田,动作呈弧形,圆活连贯,一招一势,承上启下,一气呵成,导致气血循环,此为运劲 (即运气),它区别于用劲。这种系统的运气方法是符合经络学说的道理,也是其它拳法和体育运动所少有的。 (三)把武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 导引和吐纳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养身术,早在公元前几百年的《老子》、《孟子》等著作中已有记载。汉初淮南子刘安就编成《六禽戏》,汉末著名医学家华佗又改为《五禽戏》,他模仿禽兽的动、摇、屈伸、仰俯、顾盼、跳跃等动作,并结合呼吸运动,用于治病保健锻炼,是后来气功和内行功的先导,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陈氏太极拳把导引、吐纳术和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内外兼修的内功拳运动,这不仅对强身健体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拳术的搏击技巧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发展。 (四)陈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 刚和柔,两者是相互对立的,然而陈氏太极拳则把刚劲与柔劲揉和在整个套路中,一招一势刚中寓柔,柔中寓刚,达到刚柔相济。《拳谱》规定:"运动之功夫,先化劲为柔,然后练柔成刚,及其至也,亦柔亦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名名之。"为什么太极拳的劲力要以刚柔相济为准呢?因有刚而无柔的劲缺乏韧性。易折易损,没有技击格斗的实用价值,只有柔而无刚的劲因失去爆发力也无济实用。故《拳论》指出:"然刚柔既分,而发用有别,四肢发劲,气形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掤、捋、挤、捺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 刚和柔的变换,从神与气上来讲,是通过隐与显表现出来的,隐则为柔,显则为刚。从姿势上来讲,是通过开与合表现出来的,合则为柔,开则为刚 (即蓄则为柔,发则为刚)。在运劲过程中表现为柔,在运动到落点时表现为刚。因有神气的隐显与姿势的开合,刚柔就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落点是运动到达尽头之点,是神显与气聚之处,所以表现为刚,除此之外,运气转换过程则宜用柔法。陈氏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有开有合,每个开合动作都有运劲、有落点,落点要用刚劲,其它都用柔劲,以做到刚柔相济。这是做到刚柔相济必须掌握的原则,也是练习避实击虚,蓄而后发,引进落空,松活弹抖的基础。 (五)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 陈氏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术,内家拳的动作都是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意:即心意、意识。陈鑫《拳论》说:"打拳心为主","妙机本是从心发","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问:运行之主宰?曰:主宰于心,心欲左右更迭运行,则左右手足即更迭运行;心欲用缠丝劲顺转圈,则左右手即用缠丝劲顺转圈;心欲沉肘压肩,肘即沉、肩即压;心欲胸腹前合,腰劲塌下,裆口开圆,而胸向前合,腰劲刹下,裆口开圆,无不如意;心欲屈两膝,两膝即屈,右足随右手运行,左足随左手运行,两膝与左右足皆随之,不然多生疵累,此官骸不得不从乎心也。吾故曰: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以上所言,即是心意与动作的关系。《拳论》又云:"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其自然……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由此可知,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的密切关系。在走架子时,一举一动都是在意的指挥下,将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和呼吸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呼蓄吸,顺其自然,心意不可使气,轻轻运转,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 (六)实战性的竞技运动一一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 武术自古以来就有踢、打、摔、拿、跌五种分部练习法,而摔法只讲摔,不阱打,几千年来就一直独立发展,其他四种虽也综合锻炼,但仍各具特色。古代有"南拳北腿"、"长拳短打"之称,也就说明这种分歧。与戚继光同时代的名手,如山东的"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等,也都各具一技之长。同时,由于踢、打、拿、跌四法在实践中有较大的伤害性,因此,历来大都只作假想性或象征性的练习,这就为花假手法开了方便之门。而前人所苦心积累的点滴经验,也因实践不足,很难提高技击水平。这就是我国古代一些著名拳种在教传之后"失其真意"或竞技无一人传习的原因之一。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动作名称
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分别是: 〇一 起势 〇二 金刚捣碓 〇三 懒扎衣 〇四 六封四闭 〇五 单鞭 〇六 金刚捣碓 〇七 白鹤亮翅 〇八 斜行 〇九 搂膝 一十 拗步 一一 斜行 一二 搂膝 一三 拗步 一四 掩手肱拳 一五 金刚捣碓 一六 撇身捶一七 青龙出水 一八 双推手 一九 肘底看拳 二十 倒卷肱 二一 白鹤亮翅 二二 斜行 二三 闪通背 二四 掩手肱拳 二五 六封四闭 二六 单鞭 二七 云手(并步) 二八 高探马 二九 右擦脚 三十 左擦脚 三一 左蹬跟 三二 前趟拗步 三三 击地捶 三四 踢二起 三五 护心拳 三六 旋风脚 三七 右蹬跟 三八 掩手肱拳 三九 小擒打 四十 抱头推山 四一 六封四闭 四二 单鞭 四三 前招 四四 后招 四五 野马分鬃 四六 六封四闭 四七 单鞭 四八 玉女穿梭 四九 懒扎衣 五十 六封四闭 五一 单鞭 五二 云手(偷步) 五三 摆脚跌岔 五四 金鸡独立 五五 倒卷肱 五六 白鹤亮翅 五七 斜行 五八 闪通背 五九 掩手肱拳 六十 六封四闭 六一 单鞭 六二 云手(并步) 六三 高探马 六四 十字脚 六五 指裆捶 六六 猿猴探果 六七 单鞭 六八 雀地龙 六九 上步七星 七十 下步跨肱 七一 转身双摆莲七二当头炮七三金刚捣碓七四收势陈氏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明末的拳术。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属于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陈氏83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招式的名称?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是由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在陈式太极拳老架的招式中,增加了转腕缠绕等动作,由其本人修改,其子陈照奎定型的套路。以掤、捋、挤、按手法运用为主,以采、挒、肘、靠手法运用为辅,动作力求柔顺,拳架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手法之变,身法中正自然,具有卓越的技击作用。\x0d\x0a\x0d\x0a拳谱\x0d\x0a\x0d\x0a第1式 预备式 第42式 掩手肱拳\x0d\x0a第2式 金刚捣碓 第43式 小擒打\x0d\x0a第3式 懒札衣 第44式 抱头推山\x0d\x0a第4式 六封四闭 第45式 三换掌\x0d\x0a第5式 单鞭 第46式 六封四闭\x0d\x0a第6式 第二金刚捣碓 第47式 单鞭\x0d\x0a第7式 白鹤亮翅 第48式 前招\x0d\x0a第8式 斜行拗步 第49式 后招\x0d\x0a第9式 初收 第50式 野马分鬃\x0d\x0a第10式 前螳拗步 第51式 六封四闭\x0d\x0a第11式 第二斜行拗步 第52式 单鞭\x0d\x0a第12式 再收 第53式 双震脚\x0d\x0a第13式 前螳拗步 第54式 玉女穿梭\x0d\x0a第14式 掩手肱拳 第55式 懒札衣\x0d\x0a第15式 第三金刚捣碓 第56式 六封四闭\x0d\x0a第16式 撇身捶 第57式 单鞭\x0d\x0a第17式 背折靠 第58式 云手\x0d\x0a第18式 青龙出水 第59式 摆脚跌岔\x0d\x0a第19式 双推手 第60式 金鸡独立\x0d\x0a第20式 三换掌 第61式 倒卷肱\x0d\x0a第21式 肘底捶 第62式 退步压肘\x0d\x0a第22式 倒卷肱 第63式 中盘\x0d\x0a第23式 退步压肘 第64式 白鹤亮翅\x0d\x0a第24式 中盘 第65式 斜行拗步\x0d\x0a第25式 白鹤亮翅 第66式 闪通背\x0d\x0a第26式 斜行拗步 第67式 演手肱拳\x0d\x0a第27式 闪通背 第68式 六封四闭\x0d\x0a第28式 掩手肱拳 第69式 单鞭\x0d\x0a第29式 六封四闭 第70式 云手\x0d\x0a第30式 单鞭 第71式 高探马\x0d\x0a第31式 云手 第72式 十字摆莲\x0d\x0a第32式 高探马 第73式 指裆捶\x0d\x0a第33式 右擦脚 第74式 白猿献果\x0d\x0a第34式 左擦脚 第75式 六封四闭\x0d\x0a第35式 蹬一跟 第76式 单鞭\x0d\x0a第36式 前螳拗步 第77式 雀地龙\x0d\x0a第37式 击地捶 第78式 上步七星\x0d\x0a第38式 翻身二起脚 第79式 退步跨虎\x0d\x0a第39式 兽头式 第80式 转身双摆莲\x0d\x0a第40式 旋风脚 第81式 当头炮\x0d\x0a第41式 蹬一跟 第82式 金刚捣碓\x0d\x0a 第83式 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