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武则天,你应该知道,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王,真的很强大,但武则天无论什么时候会被告知,有些人钦佩,有些人唾骂,无论如何,女王的生活是这样的,争议,今天我们将详细看看武则天的生活,看看她的传奇生活是什么样子!
1、武则天的一生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名昭,唐高宗李治皇后,后来是周则天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出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在位15年的67岁登基称帝。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臣妃,与王后、萧淑妃争宠,相互诽谤。高宗立武氏是永徽六年(655)的皇后。
王后被废弃不久,即与萧淑妃同被另一天杀害。从显庆末年开始,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乘高宗体弱多病的机会,遂专国柄,威势日重。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将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瑞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废瑞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称“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取代了它的名字,传到今天,人们称之为武则天。
2、出身官宦之家
武则天是文水县武氏家族的第八代子孙。北魏时期,她的祖先武洽官封五兵尚书,晋阳公,食邑于文水,赐田50顷。封邑约占据南徐至北徐两村之地。这片土地上仍有与武氏家族有关的古迹,如天庙、武家山、武家廓、泌水河、神福泉、武辕城等。他的父亲武士余是唐高祖李渊的开国功臣,历任井斧将军右厢卫、工部尚书,封国公。
唐太宗时期,历任豫州、利州、荆州大都督。贞观九年(635年),毕业于荆州大都督任,享年59岁。他的母亲杨氏是隋朝宗族首相杨达的女儿。她从小就相信佛教,决心去做佛教。她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她42岁时嫁给了武士余为继室妻子,生了三个女儿,武则天是第二个女儿。武则天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家。
武则天小时候是都督府的女儿,后来是圣神皇帝。有很多关于她事迹的神话故事,比如袁天刚相遇的传说。到目前为止,四川广元仍保留着云铺的地名。相传唐代火井让袁天刚回京,走到朝天关山,看到利州方向有王气,又走到西南15英里到望云铺,看到利州上空祥云累累,说:“王气至。听说他善长相面,武土余被邀请到府上。当时武则天还在强壮的怀里,穿着男孩的衣服,袁天刚看后说:“龙瞳风颈,极其富贵。“如果女人是天子,”她反复仔细地说。例如,正月二十三日,妇女游河湾,是四川广元一年一度的民间例会,据说这一天是武则天的生日。还有婆婆梳妆楼、则天坝等遗迹和传说。
3、从才人到皇后
贞观11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召入宫。临别时,母亲杨悲伤地哭了起来,但武则天平静地安慰母亲说:“看到天子,你知道什么是福气吗?为什么你的孩子会为你的丈夫难过?”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武则天从小就很有见识。
武则天入宫之初被封为才人,但十多年过去了,武则天既没有孩子也没有得到提升,可见她当时的处境并不十分理想。然而,武则天总是在寻找展示自己才华和政治抱负的机会。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名叫“狮子聪”的烈马,没有人能驯服,唐太宗叹了口气。当时,武则天侍侯在一边,她勇敢地要求驯马,说:“妾可以控制,但需要三件事,一根鞭子,两把锤子,三把匕首。如果铁鞭不服,就用锤子锤头;如果你不接受,你会用匕首断喉。如果马不能驯服,为人们骑马有什么用?”
唐太宗听了赞美她的勇气。这也是武则天未来控制政治的一种方式。之后,她逐渐与王子李志有着相同的兴趣和密切的关系。贞观23年(649年),唐太宗死亡。根据当时的宫廷规则,武则天出家为尼。两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充分回顾了宫廷生活的财富和危险,并在政治上变得越来越成熟。
武则天在永徽二年(651年)八月重返唐朝皇官。这是她和唐高宗李志的共同要求,还有另一个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皇后在宫中被萧淑妃的宠坏所困扰,她渴望利用武则天回到宫中,离开皇帝对萧淑妃的爱。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宫女身份,安排皇后身边。出于政治要求,武则天聪明乖巧,“事后卑词曲体”,王后“数其美”。
在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生长子李红,给自己带来了晋升的希望,也给皇后增添了一层忧虑。本来武则天和唐高宗有着相同的兴趣,皇帝对她的爱越来越多,这让皇后非常嫉妒。五年(654年)三月,武则天被授予昭仪,仅次于皇后和淑纪,成为后宫第三号人物。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皇后向母柳求巫(即请巫师诅咒他人)。事件发生时,唐高宗怒不可遏,断使刘不得人宫,叔柳(特殊字)罢知政事。十月十三日,唐高宗下诏:“王后萧淑妃谋行鸠毒,废为妾。除名流放岭南的母亲和兄弟。亡父王仁佑追求告身。甚至贬出京城的柳(特殊字)也因潜通宫掖,谋行鸠毒处死罪。10月19日,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下令武则天为皇后。登上皇后宝座是武则天一生成败的关键环节,她的政治生涯也开始了。
4、理朝政显才华
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王后和萧淑妃。据《资治通鉴》记载,唐高宗偶然行间其所,看到门窗关得很严,便喊道:“皇后淑妃安在?两人听了呜咽痛哭,说皇帝念旧日情使妾再见天日,请将此院改为回心院。他们希望唐高宗改变主意,撤销对他们的处罚。武则天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作为皇后,她对后宫有生杀之权,但她知道让王后和萧淑妃重见天日意味着什么。因此,武则天采取果断措施,吊死王、萧二人,以绝后患。
虽然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密切合作始于显庆(656年)~660年)但在永徽之际(650年)~655年)有着深厚的政治基础。《资治通鉴》中载有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潜布心腹于武昭仪的事。说明武则天在永徽年间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可以说,他们的合作制度在显庆元年(656年)基本形成。显庆四年(659年)贬长孙无忌后,历史上被称为“政归中宫”,武则天在朝廷的影响深远。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患风眩病。风眩头目不可视,百司请武则天裁决。武则天生敏感。涉猎文史,做事都是皇帝的意思。从此,他委以政事,权力等于皇帝。
上元年(674年)8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自称天皇,武则天为天后。九月,他下令追回长孙无忌的官爵,让长孙无忌的曾孙和长孙攻击赵公,长孙无忌陪葬昭陵。从那以后,武则天在国内外的威望越来越高,外国使臣都称唐高宗和武则天为“二圣”。
5、称帝斩政敌
弘道元年(683年)12月初四,唐高宗去世,临终遗诏前即位。军国大事不决者,取天后进止。高宗的遗诏无疑是武则天留下的“尚方剑”,成为她未来临朝的法宝。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废除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后,开始临朝称制,改为元光宅。
武则天在消灭政敌、为皇帝扫清道路的斗争中,采取了两种特殊的手段——酷官和铜。残酷的官员滥用刑罚,残害无辜的官员。铜牌是由鱼承华之子鱼保家设计的,垂拱两年(686年)。它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里面有四个隔板,可以进入而不能出入。东方口说延恩,求官职者投之;南方口说劝诫,言政得失者投之;西方口说冤枉,有冤枉案件者投之;北方口说通玄,言天象灾变和军事秘计者投之。由正劝医生、捡遗、补阙各一人管理。
为了扫除政敌,武则天成了酷官罗织判杀政敌的工具,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告密筒”的臭名。事实上,它在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天授元年(690年)9月9日,67岁的武则天在6万人和官员的支持下登上皇帝宝座。他改名为周,改名为元天,但李丹仍然是皇帝的继承人。历史上,武则天的周朝被称为武周。
6、让皇位去帝号
王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问题。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在称帝之初,就上下活动求太子。天授二年(691年)9月,在武则天侄子魏王武承思的指示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示王庆之率领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思为王子。武则天不允许,王庆之以死泣请。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人证,让他走,后来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王子,再也没有人敢为武承嗣等乞讨。
三月初九,圣历元年(邱8年),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到房州设计召回李显。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晓。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为太子不允许,忧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王子,因为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王子与武家子孙不相容,让王子李显、相王李丹、太平公主、武友暨、武三思在明堂立誓。
长安元年(701年)12月,武则天在文水吴陵为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多字,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乔撰写,记录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和他父亲武士余的一生经历,这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次年六月,武则天在咸阳顺陵为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录了他母亲杨的一生经历。
长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则天首次设立武举选拔将领,重用了很多有才华的人。11月,武则天令苏(特别字)平反酷臣指定的旧案,平反了很多不公正的人,也平反了很多不公正的人。长安四年(704年)8月,武则天卧病在床。11月,张柬被封为守凤阁侍郎。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日韦合并)等迎李显太子,杀张昌宗、张易之等,迫使武则天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命王子李显监国二十三日。武则天下诏传于二十四日,位于王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为中宗。武则天于26日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唐中宗李显率百官向上阳官致敬,上尊称“则天大圣皇帝”。
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至此,武周王朝15年结束。同日,唐中宗复改神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归乾陵合葬。王后、萧淑妃及其牵连的人都被赦免了。神龙二年(706年)5月18日,在乾陵埋葬武则天,被称为“大圣皇后”;景云元年(710年),改名为“天后”,再改名为“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名为“则天后”;天宝八年(749年),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这是武则天女王的传奇生活。她这辈子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和荣辱。有人说她是暴君,杀人如麻。有人说她是不择手段的女皇帝,但这些都掩盖不了她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