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特别狠心特别爱

时间:2024-12-24 08:29:35 编辑:阿旭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

  虽然春天的脚步还在迟疑,但冬眠许久之后真的期望能在万物复苏的春季重新恢复活力。好久没看书了吧,找一个理由买一堆书回来摞在桌上,决定看一本收一本。

  决定先看“特别狠心特别爱”,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引起了双宝的关注,她奇道:“狠心怎么还爱呢?”我告诉她妈妈看完了书再回答她这个问题。

  “本书作者沙拉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交后,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中,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沙拉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

  以上是该书介绍的一部分,而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上海犹太母亲培养富豪的手记”。看来“犹太”和“培养富豪”是这本书的噱头。那么我到底是被什么吸引的呢?

  吸引我的是简介中提到的“有偿生活机制”培养孩子的'财商。我自认是个低财商的人,守着一份不高的稳定收入不做他想。从来没有想过成为富豪,大概也是打心眼里不认为自己有这种能力。但我不希望双宝被我这样定位,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她能活得更自由。而自由,是需要赚钱能力来创造物质基础的吧。

  还有,理论上我知道该如何严格要求孩子,但实际操作上还是经常心软手软,非常需要听听他人的高见,好坚定我的决心。

  当然,和其他一些育儿书一样,毕竟不是专业作家出品,整本书的思路似乎欠清晰。尽管也是分了几个章节,但章节与章节之间并无合理的逻辑,每一章节中的小文章也并不都紧密围绕本章主题,看起来是很多篇育儿感悟凑在一起,甚至有些文章中的某些段落有重复的现象。

  但这本书仍是一本有特色的育儿手记,很多地方提及的以色列人的育儿观念对我很有启发。比如“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母鸡也会生孩子”,比如“家务活是孩子生存教育的基础程”,比如“财商从娃娃抓起”等等。总的来说,以色列人爱孩子爱得长远,为孩子的将来考虑,而不是在爱的名义下感情用事,因此他们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这点我非常认同。

  此外,作者在中国和以色列两个国家面对不同的育儿观念,这种对比,让我认识到在独生子女政策的大环境下,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孩子的教育绝不能短视,更不能随波逐流。

  看到作者23岁的儿子在上海买别墅送给母亲,我由衷地对他的能力和品德表示钦佩。想想看,我一直在跟双爸念叨要给双宝留一套房子保底。难道在我心中双宝就是个没能力自己挣房子的孩子吗?唉。。。看来差距不是孩子们的,而是我这当妈的境界。所以双宝,看完这本书,妈妈决定了不再考虑给你留什么也不再考虑给你更好的物质享受。只有把你培养成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人,妈妈才能真正地放心。


为什么女生的心那还狠

也许她们所定的班规在你眼里的确可能是狠吧。
但有一点你要清楚,她为什么要把它定得这么的严?定得这么严的也发点又是为了什么?做这样的坏人角色她们又得到了什么的好处?
其实她们的用意,不就是想大家的成绩能有所提高。也许她们真的定得严了点,你一时之间还不能适应,有所怨言我是理解的。但你也不要忽略了她们的用意。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昨天看完了沙拉的《特别狠心特别爱》,她是第一批中国和以色列建交后回国的犹太人,离婚后带着三个孩子,因为受中国教育和文化的影响,她认为为孩子付出所有是很正常的,直到她的犹太邻居训斥她说:“不要把你那种不科学的母爱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

我觉得这句话自己听了也是很受触动,因为父母这代人,包括已为人母的我,真的都是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作为父母我们事无巨细,从怀上孩子开始,从用的到吃的,穿的,看的,我们始终小心翼翼,更别说孩子的安全,教育等等涉及孩子成长的一切重要事物,就好像书中提到的“直升机父母”,我们随时做好代替孩子解决问题的一切准备。

可是作者沙拉却说这样的教育是有问题的,犹太人有个算式:

好分数=好学校

好学校=好文凭

好文凭=好工作

好工作 事业成功

这个算式告诉我们犹太人对孩子的智慧和能力更为看重,对犹太父母来说,他们爱孩子,愿意支持孩子读博士、博士后,但目的不是为了那一纸文凭,而是帮助孩子拥有实现美好人生的能力和素质。

所以犹太人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不劳无获”的法则,以色列家庭教育有个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如果孩子想要父母满足他们的愿望时,犹太父母会告诉他的孩子,你自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换得你想要的东西。

这种不劳无获的“有偿生活机制”在犹太家庭教育中由来已久。也正是这种教育使得犹太人的生存能力特别强大,我们都知道犹太人数量很少,但却人才辈出,有偿教育机制就是其中一个秘诀。

反观中国父母,大多数人在养育孩子上就表现出了未富先娇,未贵先奢的教育理念,也催生出了很多穷人家的富二代,之前看到过一个新闻就是一个少年因送快递的父亲没有给他买一双名牌鞋子而对父亲指责,甚至让父亲为自己下跪,这样的孩子真的是让人既愤怒又可悲。

想想这样的孩子即便将来走进社会,他又有多大的生存能力呢?而孩子之所以会这样也和父母的娇惯大有关系,所以,如书中所写,当惯“孩奴”,最后培养出“啃老族”,虽然作为父母,你很有牺牲和奉献精神,却也成为了最没有成效,最可怜的父母。

包括我们现在热衷的素质教育,大家都知道一到暑假就是父母和孩子最忙碌的时候,之前有个新闻是说“妈妈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3万月薪即便是在一线城市,也算不少了,可是却不及孩子一个暑假报的特长班,音乐,美术,书法,英语,还不包括现在所谓的精英特长,如马术,高尔夫,贵族礼仪等等,包括最近大热的《三十而已》,顾佳为了孩子的教育也是拼了,又是进入贵妇圈,又是为贵妇太太提鞋,还告诉闺蜜,这很正常,因为有了孩子后就不是自己,而是孩子的妈妈了。

这是得有多大的牺牲精神,可是我们包办得越多,孩子自己去接触和面对的越少,而且学了这些孩子就有出息了吗?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孩子大学毕业后没有练就足够的生存技能,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前有上海海归博士不出去工作,靠重病母亲的养老金生活,也有当街为索要生活费而暴打母亲的,后有大学生为满足自己超前消费而被不法网贷欺骗,万劫不复的。

这就是孩奴教育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中国父母最具备奉献精神,也特别任劳任怨,但是沙拉说家庭教育拼的不仅是家长的体力、劳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观念,观念错了,满盘皆输!孩子的教育真的需要我们从改变家教理念开始做起!

那么“有偿生活机制”具体怎么做呢?沙拉说没那么复杂,她举过一个例子,她曾经做工的一个犹太富豪家庭有一个读小学的男孩子,虽然家里有很多名车,但是基本不用来送孩子上下学。无论刮风下雨,男孩子都是自己做公交车回家。如果他想要一双向往已久的球鞋,他的父母会建议他每天晚上洗一次碗筷,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

沙拉还说到了世界首富洛克菲勒,也是从小就给父亲做“雇工”挣零花钱,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都严格照此办理。所以并没有中国人惯常说的“富不过三代,反而是创建了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

沙拉也是这样践行她的家庭教育的,通过指定家庭值日表,让孩子参与到计划制定中,分配家务劳动,让孩子懂得劳动的辛苦,学会体谅别人。

家务劳动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锻炼,让孩子承揽一部分家务,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可以增强爱的凝聚力。

在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曾做过一个调查: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从小懂得劳动伦理学的孩子,在对生活不断体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日后更容易事业有成。

希望这些能与君共勉!

,”


《特别狠心特别爱》节选一

                            前言

本书作者沙拉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交后,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中,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沙拉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

望子成龙的沙拉希望孩子通过高考进入名校,毕业后谋求一份好工作,获取人生的幸福。可是,以色列的所见所闻,让沙拉毅然放弃做“中国式妈妈”,转而当起“犹太母亲”。沙拉的以色列爱子秘籍,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是“冷酷”的母爱,却成就了两个儿子的富豪梦。

沙拉教育孩子的神奇故事曾让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耳目一新,为此,拉宾亲切接见了沙拉,并对沙拉说,犹太人爱子女就跟中国人一样,也是全世界有名的,这片土地会让她找到另一番爱子秘籍。在“孩奴”“啃老族”“直升机父母”越来越多的当下,《特别狠心特别爱》会让更多中国家长重新检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并由此探究什么是真爱,什么是能帮助孩子获取人生长远幸福的真经。

以前,对犹太人倡导的有偿生活机制有所耳闻,但细读下来,不全是我们所理解的,因此,要想了解犹太人的家教,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本文摘录了其中一部分内容,且不做任何评论,让读者自己去领会作者的本意。由于篇幅所限,只是摘录了其中的一部分,没有上下文,恐怕对原著的理解会有所偏差,因此,若想全面了解这本书,建议读者购买原著来阅读。

“特别狠心特别爱”是有牺牲,更有智慧地爱孩子

论结交朋友的重要性

快乐一生的秘密

偏离了方向的素质教育

100分家长不是爱而是害

慢养孩子栽培法

总是回头找妈妈的孩子,走不远

经常性的唠叨,会导致孩子“失聪”

爸爸,你何时能还给我一双手

教育孩子不翻旧账

父母与孩子的距离

犹太家长这样宽待孩子

犹太父母惩罚孩子时的扪心自问

夸奖的艺术

学会放养

对于今天中国父母面临的教育困局来说,文中的很多理念和方法都非常具有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实在是一本难得的特别适合中国父母的家教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