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修建陵墓为何不移开孙权墓?
朱元璋不是一般人,他不挪开孙权的墓地,其原因有三,第一他讲文明、懂礼貌不忍心打扰孙权,第二为政提倡道德所以不能干违反道德的事儿,第三不想破坏风水。01、礼让先人首先说说孙权,孙权是东吴政权的建立者,统治东吴二十年有余,令蜀、魏不敢轻易来犯,可见其治国安邦之能不在刘备、曹操之下。而朱元璋白手起家,其诛元得明坐镇天下,二人皆为君王,后世君主见到东吴一霸,英雄惜英雄,自当礼让三分,继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延伸为君王何必为难君王,所以朱元璋就不打算移开孙权墓地。朱元璋虽然是超级草根出身,但是他扬名天下以后,书可是没少读,他曾经也在历史文集里面,了解过不少孙权的英雄事迹。朱元璋生前是个明事理的人,更是个讲究人,所以肯定不忍心叨扰孙权,二人虽阴阳两隔,可这不影响朱元璋对孙权的敬仰之情。02、道德约束有一本书叫《万历十五年》,此书虽然说讲的是明神宗皇帝统治大明王朝第十五年头的事儿,可实际上它讲的是整个大明朝的历程,里里外外剖析甚明,其中就严格的表示,大明王朝虽是君王统治下的王朝,可实际上是用道德礼数约束群臣万民。作为大明朝的第一位君主,天下的话事人,他怎么可能带头不遵守道德跑去挖人家坟墓,于情于理都不适合,所以他就没动孙权墓地。03、风水问题古代人都非常迷信,强如一代女帝武则天都对风水堪舆之术深信不疑,她在弄陵寝的时候特意让著名术士袁天罡、李淳风帮她算风水问题。到了朱元璋这代,自然而然也对风水问题深信不疑,他不挪开孙权墓地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害怕挪开孙权墓地之后,导致风水大变,最后大明朝国无宁日,所以他不敢挪。
蒋陵的孙权简介
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卓越的政治家,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孙权三伐黄祖,并于其间收得大将甘宁。同年,曹操南下,大败刘备,占领荆州后,并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与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谋,以三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后,孙权与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须一代对峙,各有胜负。其间孙权联合刘备,将妹妹嫁入荆州。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暂与刘备。215五月,征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同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然曹操于此时拔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孙权议和,归还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东吴大帝·孙权(182-252)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做大,并以有相当的兵力与自己叫板,旋即改变战略,联合曹操,拔掉门口这颗定时炸弹。以吕蒙为督取下荆州,潘璋、朱然擒杀关羽。220年,曹丕取代汉室称帝。孙权被册封为吴王、大将军、荆州牧。221年,刘备称帝,兴兵问罪,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彝陵火攻大破敌军。222年,曹丕三路伐吴,其中两路各有胜败,魏军整体局面占优,然朱桓重创曹仁军,扭转了整个战局,魏军不如预期,只得引退。(曹丕时代,对孙权四次用兵,皆不如意)223年,刘备病逝,蜀、吴互通使臣,关系缓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229年,孙权于武昌登基为皇帝,建国号大吴(今湖北鄂城),东吴王朝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229年后,孙权多次出兵北伐,因战役过多,日后再来补充。)称帝后孙权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州(今台湾)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立嗣之争,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多数名臣死于非命。自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在位24年。
朱元璋修建陵墓看到了孙权墓,为何不移开它?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明孝陵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明孝陵正南300米前有座土丘,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的葬地,史称蒋陵,又名吴王坟,也称孙陵岗,孙权是葬于南京的第一位帝王,同时也是葬于钟山的第一位帝王,他开启了此后历代定都南京的帝王或政治家倾情钟山作为陵址的先河。主持建陵工程的中军都督府金事李新,曾想庆孙权墓移开,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让他给我守门吧”。这样在建孝陵时,孙权墓没有被破坏,仅将孙权墓前的一对石麒麟迁移,迁往何处无考。而明孝陵的神道只好绕过孙陵岗,这就是明孝陵的神道为什么不是笔直的原因。古代帝王都非常迷信风水,在登基不久就会命风水师为自已选择墓地,建造陵寝,比如武则天百年之后的吉地就是著名的星象学大师李淳风和袁天罡共同选取的,朱元璋自然也不会脱俗,他不敢贸然移动孙权墓,也是怕风水会影响朱家千秋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