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文华奖

时间:2023-06-30 11:16:06 编辑:阿旭

第十六届文华奖获奖名单有: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天路》《草原英雄**妹》、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话剧《谷文昌》《柳青》、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豫剧《重渡沟》、苏剧《国鼎魂》、河北梆子《李保国》等10部作品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万晓慧、王平、由长平、陈素琴、周虹、梁伟平、曾小敏、刘丹丽、曹舒慈、雷佳等10名文艺工作者荣获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

文华奖由文化和旅游部设立,是我国专业舞台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每3年评选一次。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奖。

1、作品介绍

《青藏高原》是由张千一作词作曲的一首雅俗共享的通俗民族歌曲。1997年,这首歌曲一经推出,特别是歌手李娜的演绎,把通俗的演唱风格与藏族的民间演唱风格结合在一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加上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演唱,更是深深地打动了听众,使这首作品家喻户晓。这首歌曲在创作手法上,将艺术与流行有机的加以整合,既有民族特色,又有通俗的流畅性,能在老中青三代中产生共鸣,引起心灵的沟通。因此,这首歌一经面世,便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沈阳军区,从将军到士兵都会唱,甚至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唱,在歌厅里则有连放六遍的记录,这样雅俗共享的艺术歌曲远胜于一堂政治课,也优于道德说教,因为它在用灵魂和生命歌唱蓝天和山川。

《青藏高原》是李娜的收山之作,她曾为160多部影视作品配唱了200多首歌曲。代表作品有:《好人一生平安》、《苦篱笆》、《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等。

词曲作者:张千一(1959——)沈阳人,1976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198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张千一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高产优秀作曲家,他不仅创作了《青藏高原》、《嫂子颂》、《走进西藏》、《为人民服务》、《女人是老虎》、《传说》、《说给大海》、《春蚕》等脍炙人口的声乐作品,而且创作了大量的交响乐、室内乐、舞剧、舞蹈音乐、**、电视剧音乐等各类不同体裁、题材的作品,并多次获奖。其中《北方森林》在1981年荣获首届全国交响乐比赛一等奖;《A调弦乐四重奏》、《大提琴四重奏》获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比赛二等奖;舞剧《人参女》获首届“文华新剧目奖”;舞剧《壮士》获1996年解放军文艺奖;舞蹈《英雄儿女》1992年获全军文艺汇演奖;影视音乐有《天路》、《赵尚志》、《红旗渠的故事》、《抉择》、《血色童心》、《多梦时节》、《天堂回音》等;**音乐《红色恋人》单独以CD形式在**后期上市,开了国产**音乐后期产品开发的先河。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得到子孙三代的喜爱,而且成就了一批歌者、演奏者。他的音乐作品深入人的灵魂,把音乐赋予灵魂和生命,他不愧为当代音乐大师。

2、欣赏提示

《青藏高原》旋律深情而高亢,表达了对青藏高原的无限神往和极力赞颂。这首歌曲无论是词还是曲,都渗透着长调的韵味。长调虽无语言意义,也不具备语言能力,仅仅只有 “呀、啦、索、哎”等几个字音,却能表达一种久远的意境,一种对天、地、佛深切地呼唤和期盼。因此,长调可称为无言的歌,无言的歌表达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期盼和无限眷恋。长调多为藏民劳作而歌,因为西藏地理位置高,疆域宽广,人们面对一望无际的天地就有了一种放歌的愿望,他们的歌声多长音和颤音。如《珠穆朗玛》、《走进西藏》、《回到拉萨》、《北京的金山上》等。长调无论是唱或是哼,都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表露,他们通过长调表达对劳动的一种精神补偿,或许是通过长调表达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期盼。这首歌曲以独特的问天形式,用长调音乐的表现手法向人们描绘了纯净、圣洁的雪域高原。歌曲高亢嘹亮、婉转悠扬,不仅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更触动人的心灵,震撼人的灵魂。歌曲使人仿佛看见了蓝天、白云、雪山、清净透明的空气、安详质朴的人民……歌声感受到某种接近于生命真实的精神内涵。

这首歌曲吸收了藏族民歌高亢嘹亮的唱腔,又加入了一些现代音乐的动感元素,使每个字、每个音都有一种原始的生命活力,听起来不仅有很强的时代感,又保持了西藏民歌质朴、清新的韵味。歌曲旋律跌宕起伏,尤其是第二乐段变化拍子的交替使用使音乐时时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音乐充满了生命与灵气。歌词渗透深刻的人文性。它以拟人的手法直抒“青藏高原”的情怀,千百年来,青藏高原巍然矗立在祖国海拔位置最高的西藏,它对着苍天唱着无言的赞歌,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呼唤上苍普照天下百姓,期盼世界和平,人类安康。这首歌不仅能让人们得到美的享受,更能使人心情趋向平和、宁静。

“七十年中华舞脉”逐年选取1949年至2019年舞蹈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展示舞蹈艺术时刻跟随国家脚步、表征时代精神,如194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而创作的大歌舞《人民胜利万岁》,1950年上演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舞剧《和平鸽》,1951年设立“舞运班”“舞研班”预示着新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教育由此发轫等,文字与实物交织,见证历史,诉说中国舞蹈与新中国同行;

“七十年中华舞根”昭示我国舞蹈创作是从丰厚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通过展示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作品与传统道具来回溯经典;

“七十年中华舞品”通过70年来的舞蹈创作不断翻新舞蹈的定义,一代又一代舞蹈工作者借助全军文艺会演、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全国舞蹈比赛、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等赛事推介平台,不断推出《雀之灵》《希望》《走、跑、跳》等一部部见证舞蹈历史发展的佳作;

“七十年中华舞韵”将人物妆发、服装造型、舞台美术等舞蹈艺术不可或缺的姊妹艺术一一呈现,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宝莲灯》到近些年屡获大奖的《天路》等舞剧的舞美手绘稿及沙盘、服装手绘图、造型头饰,展示舞蹈幕后的精彩;

  • 上一篇:宋伊人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