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大约9465万人。
我国现有的博士研究生导师126454人,其中29岁及以下的博导124人。即便我国累计被授予博士学位者按100万计算、全国人口按141178万计算,那我国博士占人口的比重也仅仅只有1/141178、万分之708(即00708%)。2022年中国博士招生人数突破13万。2022年将突破13W,预计到2025年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将超过15W。
2021年我国在读博士达到5095万人,参见教育部数据显示:研究生持续扩招,在读博士突破50万人次!每年毕业博士人数在7万人左右。2022年新增在读博士人数大致为当年招生人数减去7万多。
即2022年9月份之后我国在读博士将达到56万-57万之间。
博士学历者的优势:
博士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或学力达到了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大多数博士毕业生是留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或者进入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了社会部门工作。此外,此类人员在聘任高级职务、申请评定高级职称、申请一线城市落户积分、申请出国留学等方面也具备较大优势。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共培养了654万名境外学生,其中不乏来自海外留学生。但是,国内回国博士生的数据并不容易获取。根据2017年《中国教育报》报道,截至2017年,回国博士总人数约为7万人。但是,由于统计的时点比较早,截至目前,具体人数可能已经有所上升。回国读博士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一方面,由于国内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和提高,以及政策鼓励和相应的资金支持,回国读博士在学术和发展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另一方面,对一些留学生来说,回国也可以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文化环境和职业发展。扩展延伸:近年来,由于国内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等因素,回国读博士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同时,在政策、融资、人才流动等方面也在为留学生回国提供便利和保障,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人才到国内学习和发展。
中国博士人数不到一百万。
博士是一个学位称呼,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或学历的学位,是最高级别的学位(博士后并不是学位)。
世界博士现状
2012年,根据日本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的报告,世界各主要国家每100万人中博士比例的差距较大。
其中英国最高为348人,日本为125人,中国最少仅为38人。另外,各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博士数量相对较大。总体而言,中国的博士比例仍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国每百万人口的博士比例仅为30-40人。从数量来看,每年招收8万多、毕业5万多博士,感觉好像挺多。但是,从1978年恢复博士招生以来,我国总共授予博士学位人数大约在80万。中国14亿多人口,博士占人口的比重为57%。博士仍然稀缺,重在提高质量。
总的来看,我国目前的博士总人数和博士占总人口的比例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含金量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也足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不过从较长的时间考虑的话,随着博士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的压力也会不断地增长。
博士毕业后就业去向:
1、除个别高校外,我国博士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普遍很高,艺术类和师范类高校灵活就业率普遍高于工科类高校;
2、在就业去向上,呈现东部研究型大学升学和出国“双高”态势;
3、在就业单位上,呈现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集聚态势;
4、在就业地域上,具有明显的“属地就业”和东部就业特征等“溢出”效应;
5、在就业行业选择上,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等综合特征。
根据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统计口径,可以将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分为升学(包括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签约就业、灵活就业和待就业四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