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新年美食

时间:2023-06-30 12:19:01 编辑:阿旭

1、饺子,饺子是北方除夕晚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饺子和谐音,意思是“更年轻的朋友”。此外,饺子的外观就像元宝,春节吃饺子意味着“赚钱”,人们也会把硬币包在饺子里,吃饺子的人在新年会有好运。

2、饺子煮面,河南很多地方元旦早上都会吃饺子煮面,叫“金丝穿元宝”。除夕晚上,饺子煮熟了,捞着吃,叫“捞元宝”。

3、年糕,早期为了纪念伍子胥,苏州人不得不在春节期间制作年糕。后来,它逐渐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如山东红枣年糕、北京百果年糕、福建芋头年糕、红/白糖年糕、宁波水磨年糕、苏州桂花糖年糕等。年糕谐音“年高”是春节必备的合适食品,寄托了人们对“年高”的期望。

4、面条。福建部分地区年初一早上要吃面条(多为线面),寓意“长久”。

5、鱼。春节饮食注重良好的寓意。当然,鱼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它是餐桌上的最后一道菜。在一些地方,这道菜基本上是留下来不吃的,这意味着“每年都有更多”。此外,在一些地方,我们也注意选择除夕晚餐中的鱼。鲢鱼多年来一直存在,鲫鱼和鲤鱼是幸运的,鲑鱼是丰富的。

6、馄饨。在江苏省靖江,你必须吃馄饨,无论是招待客人、节日还是婚礼。除夕夜早上,家家户户都开始剁菜包馄饨。从除夕到正月十五,“馄饨就是酒,越吃越多”,寄托了靖江人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7、饺子。四川元旦早餐要吃饺子。今天的饺子叫“元宝”,吃饺子叫“元宝”,意思是团圆、完美、甜美。扬州人新年第一天要吃四喜饺子,意思是万事如意,家庭团圆;上海人年初一早餐也吃饺子,意思是圆满有钱有势。

8、鸡“无鸡无宴”是广东人的口头禅。广东和香港必须在春节期间吃鸡。鸡的发音与吉祥相似,代表着幸运的生活。湖北人在春节期间喝鸡汤,象征着清泰和平。鸡翅意味着展翅高飞,鸡爪意味着“新年抓钱”,吃鸡骨意味着“出人头地”。

9、糯米糕。湖南湘西土家族人被称为“二十八,打巴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土家族人要打糯米糯米糕,客家人过节也有吃糯米糕的习惯。

10、粽子。广西壮族人有过年吃粽子的习俗。每年春节前几天,壮族家庭都要做粽子或买粽子。初一、初二有客人一定要吃粽子。

11、生菜。广东人过年还要吃生菜,生菜与生财谐音,寓意来年兴旺发财。

12、荷包蛋。在春节的习俗中,有些地方有吃鸡蛋和送鸡蛋的传统,在除夕晚餐的餐桌上也是必不可少的,被称为“团圆蛋”。除夕的早晨,你应该吃荷包蛋,先吃蛋黄,这意味着新年将圆满繁荣。

13、福橘。福橘是福建的特产,部分地区过年要摆福橘,吃福橘,橙与“吉”谐音,意思是“福”、“吉”,寓意吉祥如意,招福纳吉。

14、八宝饭。八宝饭是上海人传统年夜饭不可缺少的食物,象征着团圆、吉祥和平。

15、太平燕。福州人除夕晚餐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是太平燕,也叫扁肉燕。福州人在节假日、婚丧喜庆、亲朋好友聚会时一定要吃太平燕,所以有句话叫“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

16、隔夜晚餐。福建闽南除夕夜,餐桌上要做一锅米饭,一直放在正月初一,也叫“过年饭”,意思是“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