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时间:2025-01-03 12:03:02 编辑:阿旭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来源:纪念伍子胥说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五月五日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2、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3、拴五色线中国古代一直以红、黄、白、青、黑五色为吉祥色。每年端午节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传说五色线不能随便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疾病冲走。据说,戴五色线的孩子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常保安康。4、端午吃粽子端午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不过在郴州苏仙区坳上古村有着特别的吃乌米粽的习俗。坳上乌米粽属当地独创具有食疗效果的美味佳肴,是由山上野外的乌饭树叶、择子柴叶、金刚刺嫩头、枫香树嫩叶等十余种能食用的树叶将其洗净捣碎,过滤挤汁。再浸泡在糯米中,里面放有叉烧、咸蛋黄等馅,清蒸出来,香味四溢,不油腻,还具有健胃消食,祛风除湿,清凉解毒之功效。5、插艾条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里的“艾”是指艾蒿,它的茎叶有挥发性精油,独特的香味可以驱蚊避虫。端午节自古以来也是祛病防疫的节气,因为正值夏至,寒暑相交,家家都会在这一天打扫门庭,将艾条插在门上,杀菌消毒。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有所不同,主要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戴香囊、放风筝、拜神祭祖等。在众多习俗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标志性。赛龙舟和吃粽子的来源都和屈原有关,在屈原投江之后,人们便纷纷划船追赶,想把屈原的尸体打捞上来,但是并没有打捞成功,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吞食屈原的躯体,会用竹筒装入糯米,然后投进江中。各地吃粽子的口味也不一样,主要是有甜咸之分。风俗习惯中,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宿活动之一,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或有很多的赛龙舟活动,而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大部分则是以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扩展资料: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是和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具为我国的民俗大节,自民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风俗演变,端午节许多旧的习俗习惯都被人们遗忘,但它仍是民间很受欢迎的传统节日,粽子也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佳节食品。以下内容仅供参考:百度百科-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