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自行火炮的炮弹重多少?
一开始“卡尔”使用的是弹长2.511米的重型混凝土穿甲弹,重2.17吨,内装280千克高爆炸药。这种炮弹有1号和4号两种发射药可选择,1号发射药可打2840米远,4号发射药能打4320米。
新式的轻型混凝土穿甲弹于1942年服役,弹长1.991米,弹重1.7吨,内装200千克高爆炸药。虽然装弹药量减少了,但新型的5号和9号发射药使其射程可达6640米、弹头在飞行末段垂直下落,最大可击穿2.5m厚的混凝土层,然后在延迟引信作用下爆炸。
卡尔臼炮大炮的口径有多大?真的是口径最大的炮吗?
卡尔臼炮的口径是600毫米,仅此于多拉大炮,它并不是目前为止口径最大的炮,多拉大炮的口径是800毫米。多拉大炮的炮管长为32.48米,口径800毫米,它的全长可达42.9米,整体重量为1329吨,它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炮。在二战时期,德国为了对付马奇诺的坚固防线,制造了很多攻坚武器,其中就包括多拉大炮。多拉大炮的威力巨大,无所不摧,很多坚固的防线都低挡不住它的攻击。但是多拉大炮虽然无坚不摧,但它有一个很大缺点,那就是精度极差,而且要想操纵多拉大炮需要将近1700人,于是德国于不就便放弃了多拉大炮。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列车炮和大口径臼炮上。于是卡尔臼炮便被人们所熟知。它的特点便是拥有600毫米的超大口径以及像猪鼻一样的短炮管。德国当时研制卡尔臼炮是为了对付法国在东南边界以堡垒,战壕,铁丝网木桩组成的马奇诺防线,而这里面的堡垒是用钢筋混凝土浇注的,非常坚固。于是德国便设计这款600毫米的卡尔臼炮,它拥有优良的机动性和精确的精准度,而多拉大炮在这些方面都不能与卡尔臼炮相提并论。卡尔臼炮的初始速度为243米/秒,最大的射程为4千米,它的口径虽然只有600毫米,比多拉大炮缩小了,但是它的炮弹依然重达2吨。同时它采用了履带式自行底盘 。后来,在塞瓦斯托波尔攻坚战中 卡尔臼炮发挥了极大的优势。这次战役长达250天,当时德国对要塞进攻了很久,后来德国运来了卡尔臼炮,很快便攻下了这处要塞。其实德国对大口径的重炮一直都情有独钟,他们还研制了很多其他的大口径重炮。
怎么画卡尔臼炮
答案如下:600毫米Karl“卡尔”重型臼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出名的德军重型臼炮。其600毫米的巨大口径和短身管猪鼻式炮管成为其典型特征,卡尔臼炮是战争历史上所建造的最大口径的重型臼炮。德国人制造出这样的巨型臼炮的创意竟是为了打破法国马其诺坚固防线对德军的围困和束缚。德国为了对付法国建造的马奇诺防线,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从1935年起就投入到了新型臼炮的研制中,次年3月又提交了一份可行性建议书。预想方案中最夸张的部分就是这种800毫米火炮发射的炮弹居然重达4吨。这么重的炮弹当然被军方否定,后者要求重型臼炮最大射程达3千米,火炮进入阵地的时间要小于6小时,而且要装在自行履带的底盘上。尽管这些要求意味着莱茵金属公司要彻底改动前方案,但对复杂机械有天然兴趣的德国设计师却因此而热情高涨。1937年8月“4号方案”出台,火炮口径降到600毫米,炮弹重2吨,装药350千克,初速243米/秒,最大射程4千米,高低射界-10°~75°,标准射角55°~75°,采用履带式自行底盘。底盘是个有争议的部分。设计师曾坚持把火炮拆卸成几部分运输会更方便,但组装时间却不止6小时,所以最终该炮采用了履带式自行底盘。很快,军方就以“040号设备”的制式号批准生产。这时一位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负责参与生产指导的炮兵将军卡尔·贝克。他对这种重炮寄予厚望。他认为一旦集中使用数门重炮肯定是坚无不催。不过他担心生产进度赶不及战争爆发,于是建议打破先预产再量产的常规,先生产6门火炮。在他一再坚持下,这个完全打破标准程序的建议得以通过。6门火炮按时完工。这也是将这种重炮命名为“卡尔”的原因。
臼炮因什么而得名?
臼炮是口径大、身管短的一种火炮。臼炮是较为古老的曲射火炮,因外形像石臼而得名。中国1377年制造的一种臼炮,口径达210毫米,全长仅为100厘米。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种身管短粗的火炮,炮膛为滑膛,无膛线,采用前装弹,发射一种球形实心石弹。17世纪的臼炮开始发射爆炸弹;线膛炮出现后,臼炮采用线膛身管,改为后膛装填炮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曾经使用口径为420毫米的口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臼炮已很少使用,此后逐渐被其他较先进的火炮取代。
臼炮有哪些特点?
臼炮是口径大、身管短的一种火炮。臼炮是较为古老的曲射火炮,因外形像石臼而得名。中国1377年制造的一种臼炮,口径达210毫米,全长仅为100厘米。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种身管短粗的火炮,炮膛为滑膛,无膛线,采用前装弹,发射一种球形实心石弹。17世纪的臼炮开始发射爆炸弹;线膛炮出现后,臼炮采用线膛身管,改为后膛装填炮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曾经使用口径为420毫米的口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臼炮已很少使用,此后逐渐被其他较先进的火炮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