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哈尔滨理工大学录取查询

时间:2025-01-04 14:56:21 编辑:阿旭

哈尔滨理工大学2023年录取分数线

哈尔滨理工大学2023年录取分数线为530分。哈尔滨理工大学(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摘要】
哈尔滨理工大学2023年录取分数线【提问】
哈尔滨理工大学2023年录取分数线为530分。哈尔滨理工大学(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回答】


2023年哈尔滨理工大学录取结束了吗

亲,您好,2023年哈尔滨理工大学录取结束了。北京,内蒙古,黑龙江结束了,山西未开始,辽宁,天津,江苏正在进行。哈尔滨理工大学高考录取结果会在志愿填报结束后的7-10天内公布录取结果,可以在学校官网查询录取状态。【摘要】
2023年哈尔滨理工大学录取结束了吗【提问】
亲,您好,2023年哈尔滨理工大学录取结束了。北京,内蒙古,黑龙江结束了,山西未开始,辽宁,天津,江苏正在进行。哈尔滨理工大学高考录取结果会在志愿填报结束后的7-10天内公布录取结果,可以在学校官网查询录取状态。【回答】
哈尔滨理工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973”、“863”项目承担高校,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回答】


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录取名单

2022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拟录取名单:吴迪、盛永健、丁香文、李桐、张龙亮、冯宇港、钱宇、陈杨、赵方、丁莹、梅阳、黄翔、郭增、崔雨、徐健乘、孙长祺、杜晓盖、刘家斌、侯宇璐、廖富兴、涂袁、杨静雯、戴正亚、付宗斌、刘子榕、苏煜、孙玉琢、张禹峰、李志、付申凯、胡添尧、代翔、缪远城、佟林、蓬昊还有王晨、郭刚、天隆和、炎威、叶承、伍寅姣、张达、吕艳卓、王晨阳、张睿、马叶、杨富翔、叶明明、郭利国、宗琪翔、杨佳乐、王龙、陈树辰、谢行飞、刘晓慧、郭壮、李焕焕、邓伟先、曹云龙、周鑫、毕剑、刘萍萍、杨秀权、朱奕、樊雅、甘倩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建校70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龙江沃土,深耕机电行业,矢志艰苦奋斗,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劲、办学特色鲜明的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和黑龙江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哈尔滨理工大学拟录取名单

哈尔滨理工大学拟录取名单:名单二:哈尔滨理工大学简介: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建校70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龙江沃土,深耕机电行业,矢志艰苦奋斗,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劲、办学特色鲜明的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和黑龙江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设有12个学院、1个教学部。有65个本科专业,其中,2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有8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