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的歌曲有哪些?
http://www.songtaste.com/song/170945/ 达斡尔族歌曲《忠实的心儿想念你》歌词:【达斡尔语】(字母使用的是满文罗马转写字母,不是英文字母)1.arara arara more sini , eidu saikan gui dustai , afga cenmi kuce ser , arga paniya baxsen bai . nei yoo ye nei yoo ye ,nei ya nei ya nei yoo ye .2.undur undur more sini , eidu saikan gui dustai , uking cenmi kuce ser , ongge jise baxsen bai . nei yoo ye nei yoo ye ,nei ya nei ya nei yoo ye .3.低音重复前两段【汉语】1.清水河边有歌声,我急急忙忙走过去, 以为我爱人在歌唱,水鸟对对双双飞。内哟耶,内哟耶,内呀内呀内哟耶。内哟耶,内哟耶,内呀内呀内哟耶。2.芦苇塘里有歌声,我急急忙忙走过去, 以为我爱人在歌唱,鸳鸯对对双双飞。内哟耶,内哟耶,内呀内呀内哟耶。内哟耶,内哟耶,内呀内呀内哟耶。3.我的枣红马啊,快快跑来多美丽, 哥哥我不思茶和饭,忠实的心啊想念你。内哟耶,内哟耶,内呀内呀内哟耶。内哟耶,内哟耶,内呀内呀内哟耶。
盘点达斡尔族民歌有哪些
在历史悠久的达斡尔族文化中,民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达斡尔族的民歌产生于人们日常的生活劳作中,曲调明朗欢快,自由随性,极具达斡尔族的民俗特色。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达斡尔族的民歌文化吧。
达斡尔族民歌主要有“扎恩达勒”,它是一种山歌体裁的民间歌曲,通常在森林、放牧或赶车的旅途中抒唱。歌词不固定,多半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咏,并衬用“讷耶哟”等虚词填充,曲调悠扬,尤多颤音,具有达斡尔族山歌的独特风格
扎恩达勒,是一种类似山歌、小调体裁民间歌曲的统称。这类歌曲通常是在人们放牧、砍柴、骑马、踩黄花、踩柳蒿芽时即兴唱的。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中,扎恩达勒可分为有词的和无词的两种形式。
“哈库麦勒”在内蒙古的达斡尔人称“鲁日格勒”。“哈库麦勒”歌曲是在民间歌舞“哈库麦勒”中演唱的歌曲。“哈库麦勒”是以女子为主的群众娱乐舞蹈,带有很强的竞技竞智性,是一种有歌有舞,边歌边舞的形式。每逢佳节、丰收、亲人团聚、庆祝活动,酒足饭饱之后便在家中跳起“哈库麦勒”。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举行大型的“敖包会”“库木勒”节上,“哈库麦勒”表演的人数越来越多,许多男子也参加进来,发展成为室外的群众性活动。这也说明“哈库麦勒”在不断的发展中。“哈库麦勒”歌曲音调明快、平稳、节奏鲜明、节拍规整、衬词多样、可舞性强。目前,有些“哈库麦勒”歌曲已脱离舞蹈,单独在群众中流行。
乌钦又称“乌春”,是达斡尔语的译音,它是达斡尔族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深受达斡族人民所喜爱。乌钦一般都是由一个基本曲调反复演唱的单牌子曲体。它的曲调多数来自于达斡尔族民歌《扎恩达勒》。每当演唱乌钦时,往往在正文之前加入几句唱词演唱,人们称为“序”,如:大家落座听端详,由我来给诸位把乌钦唱,男女老幼乡亲们,故事还要从头讲。
“乌钦”是一种吟诵的民间说唱形式,也称“乌春”。流传较广,深受群众欢迎。一般无伴奏,但也有些民间艺人在演唱时用四胡自拉自唱。“乌钦”无职业艺人,歌手一般在群众中产生。
蒙古族祝酒歌歌词
祝酒歌(鄂尔多斯蒙古族)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扒肉,今天喝个够。朋友朋友请你尝尝,这酒醇正,这酒绵厚。让我们心心相印,友情长久,在这富饶的草原上共度春秋。附:蒙古族祝酒歌“金杯”“祝酒歌”为一种或者一类歌曲的总称。常用在喜庆的场合及欢迎的宴会上,是一种用以祝酒、劝酒、表达美好祝愿及敬意的歌曲。世界各地域、各民族都有其自己的祝酒歌。“金杯”,这支祝酒歌,是在蒙古族众多的祝酒歌中,流传地域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一支。在蒙古族中间,无论男女老少,人人会唱。只要有客人来做客,在敬酒的时候一定唱,以示主人的敬意与祝福。酒杯,传统上应该是镶银的黄羊木碗,配以哈达。敬酒过程中的唱、敬、接、饮,都有一定的规矩动作。要求敬酒者:衣帽整齐,斟满美酒,先捧杯唱歌,后俯首敬奉。要求接受者:年龄不同、动作不同。但不管接没接杯子,都得等歌曲唱完后,才能饮酒。由于东蒙、西蒙及各地习惯的不同,程序和动作上会有一些差别。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需要说明的是曲谱与歌词,也因地域与流传的不同而有一定出入。这也就是往往我们听不同的人,唱得不一样的原因。但从歌词大意与总旋律上还是一致的。我这里译出的曲谱与歌词,是根据内蒙古出版的音乐光盘所整理。
蒙古族祝酒歌歌词
《祝酒歌》演唱:包胡尔查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扒肉,今天喝个够。朋友朋友请你尝尝,这酒醇正,这酒绵厚。让我们心心相印,友情长久,在这富饶的草原上共度春秋。扩展资料蒙古族人认为“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在蒙古族人的生活中,酒是相聚喜庆的首饮,故人重逢、宾客造访、家人团聚以酒表达情谊;酒是表达礼仪的佳品,祭敖包、祭奠、婚丧嫁娶、得子、寿诞时必有酒。这种酒文化渊源已久,成为内蒙古地区餐饮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大核心内容。凡到过内蒙古的人都深有感触,蒙古族的酒礼是极其讲究的,从迎接到送客,从敬酒到受礼,每一环节都有礼节的铺垫。蒙古族人千百年来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逐水草而居。在空旷、壮美的深山绿野中,在寂寞、孤独的放牧生活里,他们常常引吭高歌,通过赞美草原、赞美家乡,思念远方的亲人等方式来宣泄情感、排解寂寞。酒杯,传统上应该是镶银的黄羊木碗,配以哈达。敬酒过程中的唱、敬、接、饮,都有一定的规矩动作。要求敬酒者:衣帽整齐,斟满美酒,先捧杯唱歌,后俯首敬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