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症状:腹部疝气的常见症状有腹部包块的出现和腹部疼痛,对于这两种症状需要进行对症的治疗,患者需要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就诊,并按照医嘱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身体可逐渐康复。治疗方法如下:一、非手术治疗。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胶布粘贴法。取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儿腰围6-10厘米的医用胶布,一端前约5厘米剪成舌头样,另一段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插入。插入后,贴有胶布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粘贴时必须适度贴紧,并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外围可加弹性带(松紧带),防止胶布滑脱。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弹性腹带法: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可白天佩带弹性腹带,睡觉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这方法操作较简便,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二、手术治疗:逾2岁但脐疝仍未自愈得患儿,应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果没有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切除疝囊,在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中药治疗:一处方:母丁香适量。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用法1: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用法2:取2份,分贴于两足心及肚脐,上盖棉花,以胶布固定,每半月换贴1次。
关于股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关于股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股疝的内容物常为小肠和大网膜。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称为股疝。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3%~5%,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女性骨盆较宽广,联合肌腱和腔隙韧带较薄弱,以致股管上口宽大松弛,故易发病。女性骨盆较宽阔,联合肌腱及陷窝韧带常发育不全或变薄,导致股环宽大松弛,加上腹内压增高的诱因,使下坠的腹腔内脏经股环进入股管,自卵圆窝突出,故女性多见。疝内容物多为小肠和大网膜,由于股管几乎是垂直向下的,疝内容物似直线状下坠,但一出卵圆窝,却突转向前,形成一锐角,加上股环本身狭小,周围韧带坚韧,因此容易发生嵌顿和绞窄。妊娠是腹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股疝因腹内压增高和股环松弛引起。疝块往往不大。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的突起。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有时并不完全消失,这是因为疝囊外有很多脂肪堆积的缘故。由于囊颈较狭小,咳嗽冲击感也不明显。易复性股疝的症状较轻,常不为患者所注意,尤其肥胖者更易疏忽。股疝的预防:1、疝气初发,应引起足够重视,需加以妥善有效的维护。随着日常行走、活动形成习惯性下坠,一旦卡在环口处,不能复位会造成肠坏死,要防微杜渐。2、坚持适宜、适量、适时的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切莫做蹦跳、抻、拉、持重等剧烈活动。3、注意饮食调理。宜食温、熟、软,忌食生、冷、硬食物。少食多餐,防止过饱,选择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减少肠胃负担亦是对疝体减轻压力。4、防止便秘,保持大便畅通,是防疝护疝的关键。老年腹壁薄弱,由于便秘排便用力,加大腹压,促使疝体下行,这对疝气的正常维护是难以把握的。
疝气的症状是什么?
分类: 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有可以医治的药吗?如果手术的话复杂吗?大概要多少钱?
解析: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小儿常因啼哭引起。
疝气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疝和小肠疝。
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
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
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等。
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
疝气的危害是很明显的。姑且不论自身的痛苦与不便,更重要是还是对自身健康的破坏性,想必大家都知道,周围人的歧视和误解、生活的困难、自身的痛苦、甚至造成不孕不育、自卑和抑郁的不健康心理和残缺的性格等等,让患者苦不堪言。疝气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囊颈受损,产生粘连、铅顿疝、绞窄性疝,自身免疫调节能力下降,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肠坏死、肠梗阻、腹膜炎、毒血症等,甚至会危机生命!
腹股沟疝如不及时治疗,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响劳动力,斜疝又长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生命。做儿女的应该怎样尽孝心,如何面对。尤其是小儿疝气,由于身体比较稚嫩,器官发育还不完全,因此,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权衡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