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马书记下乡记

时间:2025-01-07 05:41:01 编辑:阿旭

马向阳下乡记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马向阳下乡记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央视一套热播的《马向阳下乡记》,主人公马向阳这一下乡扶贫书记不仅赢得大槐树村民的认可,也获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该剧的很多剧情也引起了我的共鸣。

  该剧中马向阳作为一个从市商务局抽调的下乡干部,在片头是一个开着越野车、热衷于户外运动、新潮时尚的主角形象,有别于以往刻画的农村村官好像就是朴素、无私奉献、只会工作无生活情趣的道德楷模。他新潮时尚、眼界开阔、有思想有头脑有口才、敢想敢做但又考虑实际情况,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不抱怨,讲方法,能直接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先搁置,先把其它问题解决了,用马向阳的话说,先把气理顺了,再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农村解决问题首先就得把握就一个“理”字,“理”找准了,难啃的骨头自然而然就化解了。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从城市步入农村,环境变了、身份变了,唯有转变思维、真诚融入,与农民朋友打成一片,很多工作才能更好开展。因此,从马向阳身上我们学到很多,一方面需要提炼学习基层工作的经验方法,另一方面更需要效仿马向阳身上的基层情怀与干事热情。

  马向阳吃住在大槐树村,诚心实意与村民打成一片,安安心心做大槐树村一份子。他热爱这片土地和百姓,扎根在这片土地,甚至比大槐树村村民对这片土地更有感情,自然,他就能从这片土地和人民那儿获取支撑力。马向阳虚心向村民讨教如何当书记;逐家逐户走访调查;通过调研发现村里最亟需解决的是修一条路;他在与老祖奶的'促膝交谈中,获取创业灵感,开办煎饼公司,推广“支前煎饼”,打造旅游项目,引发致富蝴蝶效应。可以说,没有全身心地投入,他在大槐树村的扶贫事业就会走很多弯路,会不切实际,会不起作用。

  马向阳无论村中大事小事,始终坚持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他从化粪池里救起老祖奶,用真钞调换假钞填补老祖奶损失,自掏腰包为村中老弱病残发福利,帮助待业青年洪云找工作,种种善举义行,让初来乍到的马向阳赢得了最坚定的一批支持者,为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刘玉彬用金钱开道,要买大槐树,绝大部分群众为利舍情,马向阳这个与大槐树村本无渊源的外来人却凭着对这片土地的赤诚之情,在最后关头舍身护树,他的壮举感动了村民,一个又一个村民站到他的身边,护树成功。马向阳卖房借钱,自掏腰包流转村里土地,只是为了让村民利益最大化。他冲入火海救出刘世荣的孙女,融化刘世荣心中最后一块碎冰,最终他与之齐心协力带领村民奔小康。为什么群众会站到他身旁,给予他支持,跟着他走?就在于他公而忘私,一切为了群众的情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心肠是可以暖热的。

  全剧的一条主线是“土地流转”,所有的戏剧冲突也正是围绕“土地流转”。土地与农民关系最为紧密。从一开始,马向阳不知“一垄地”是具体指代多少的量词,到最后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专家,他在经历了全剧学习农村工作方法的过程之后,在倒数第二集针对刘玉彬的土地流转合同,有了全剧最高潮最精彩的成功演讲和辩论。作为看客,在看到这一幕时,我一直扪心自问,我在农村学会了多少?如果就此换位,我能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创业精神、干事魄力去为大槐树村的村民争取最大的利益?帮村子修路、开办煎饼公司、盖大棚、流转土地,是马向阳一年任期做成的四件大事。这些项目带活村里经济,帮助村民致富,真正解决了村民最大的利益关切,想不获得支持也不容易。马向阳正是从村庄最实际情况出发,从大槐树村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去谋事,去干事,去成事。他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挫折走向成功,唯一的秘诀正是能沉下身子融入农村,全神贯注渗入基层工作的每一寸肌理,这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村官应该学习的核心价值理念。

  “让大槐树下长出金子!”这是马向阳在下派到大槐树村后在黑板上立给自己的座右铭,他做到了。我想,我同样需要这样一句座右铭,在我的村官生涯和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中,激励自己,并为之奋斗,谱写出一曲属于自己的基层工作青春赞歌!


2019年看马向阳下乡记有感3篇

看《马向阳下乡记》有感(1)   没想到现今还有如此之纯粹的电视剧!电影、电视我们看多了,是喜剧的大多落入“真实人物+政治口号+有“噱头”的动人的故事”中展现。农村题材的影视片由于国情的原因,我们是看得较多的,远的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近的如本山大叔的农村系列,但,都来不得《马向阳下乡记》那么乡土、那么滑嵇、那么纯粹、那么吸引人,一个知民情、接地气、喜剧形象跃然纸上。看《马向阳下乡记》让我们仿佛又来到火热的村庄!那土得掉渣的人物形象多么地鲜活,有灵气地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村党委的第一书记(吴秀波饰),他本来在以往影视剧中多是出演些“师奶杀手”(如:在《离婚律师》中)“小资偶像”,然而在这部电视剧中他身边除了女博士周冰(王雅捷饰),尽是些像拿鸡毛当令箭的村会计梁守业(来喜饰)、村级混世魔王花小宝(姜寒饰)之类的角色,他将如何应付?但是,编导成功了,这不仅开阔了戏路,而且又丰富了现实电视屏幕中的角色。   我们十分地感谢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这样的电视连续剧,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火热的时代!   开始我并不看好《马向阳下乡记》,因为它的剧名太平常了,是农村题材,而且又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农村题材;我看《马向阳下乡记》,只不过是在寻索频道中偶然中发现了中央台在播它,但是,越看越有味道,难怪它让人欲罢不能了。   本以为该连续剧最出彩莫过它的“高潮部分”——本村族大姓刘玉斌,要强买大槐村的大槐树了。场面相当地感人:当隆隆的挖掘机正在作业之时,我本以为大槐树这回是在劫难逃了。极有意思的是:民意是非常现实的,民意看重的是钱,百姓(村民)又都在孔方兄中猛翻筋斗——这里,本人绝对不是自命清高,如果换作我,也有和村民一样的想法——没想到风回路转:马向阳站出来了。他不是刘姓人家(在村中万事刘姓占主导地位,大姓于今天的农村来说多么重要啊),却干出了姓刘的人也没有的气魄来。在他的感招之下,村民一个个地站了出来,最后,连一直支持卖树的刘二叔也站出来了。犹如乾坤大挪移,本来以为马向阳他们输定了,但这一刻他们却反而赢定了。这大大地出乎观众的意料,亦大大地出乎剧中人物的噱头意料!这有力地证明了:只要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没有什么不可以实现的。   本电视剧最着力地打造的要算是“支前”一节了。从整部电视剧看,该情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剧基本上是围绕着该情节转。这点,从马向阳的村子发展思路便可以看出,实践也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农村的发展其方向就是使农民富裕起来。这是每个决策者必须牢记的。   然而,一直看下去才明白,万变不离其中:虽然强买大槐树是块心病,但并非是剧中真正高潮,更不是重点,而村中土地流转的问题才是电视剧的结症所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土地流转的问题,就没有后面的“旅游公司”“大棚搭盖”“食品公司(支前煎饼)”“怒锁村小”等情节了。可见它在剧中的分量。老祖奶、花小宝、齐家夫妻二人等小人物要出彩,更是不可能的。   在村民大会上,土地流转差点就成了刘玉斌的囊中之物了。这时,又是李向阳站出来和村民算了一笔帐:村子的土地流转,不是要村民的1200万,而仅是300万(而这300万,说什么刘玉斌都是不肯借的)!在村中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能主动拿出自已的城市里房屋抵押从银行获得的款,及亲属无私支持的60多万元钱借给村里。村民感动了,观众亦感动了。是呵,有这样的好领导那能不建设好村子吗!   看《马向阳下乡记》有感(2)   看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基本是一个矛盾接着一个矛盾,而马向阳采取的方式,却又不是在简单地直接解决一个又一个矛盾!——跟他刚开始下乡时,想要解决丁秋香地的矛盾不同的是,他一直都没有再一次直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最近没有啥新闻好看,就又有选择地看了两遍,很有些心得,突然感觉到:之前和网友们探讨问题时的方式方法,有点“过分”了!   写这个帖子,倒不是就为了表达出我这个心得而已,还有一个原因,让我感到要写这么一个帖子:网友“南天一剑”发了两个帖子来批判孝道!   如果看过这个电视剧,我想很多人的感觉应该有和我相似的地方,起码我是这么感觉到的:大槐树村的农民,自私得让人气愤填膺!——也许还有一个:李向阳的脾气,有点好得让人受不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很多时候就是这么的无奈,就是这么的不近人情!   然而,电视剧最终的那个观点,又确实是非常有道理的:当一个人不是为了自己着想,而是为了所有人着想的时候,就不会存在任何“结”!——当我们为了个人利益,哪怕是为了多数人利益的时候,就会存在这么一个“结”!   我不觉得我们都要去学到、做到,毕竟,和大槐树村农民一样,很多人原本就是这样的!——但是,我觉得起码我们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当我们与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是否只顾及到了我们的个人利益?   我是推崇儒家思想的,如果官员们能够不为了个人利益,甚至不为了达到上级的要求,而为了全体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还会和官员们之间存在“结”吗?——如果老百姓忠心地拥戴官员们,官员们还会觉得老百姓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吗?——官员们还会觉得自己和老百姓之间存在“结”吗?   看《马向阳下乡记》有感(3)   近期,央视一台热播《马向阳下乡记》,该剧以“第一书记下乡”为主题,讲述的是一“不靠谱”小公务员马向阳的乡村奇遇记。看后颇有感想,因为自己也经常下乡、蹲点,遇到过下乡过程的酸甜苦辣和风风雨雨。对于如何做好农村工作,“第一书记”马向阳身上有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赢得百姓支持是基础。“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可以说任何事都干不好。马向阳进村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赢得群众的信任,有了信任就能得到支持。马向阳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关切百姓的切身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他获得群众支持的根本原因。他从化粪池里救起老祖奶,用真钞调换假钞填补老祖奶损失,为老祖奶买马桶架子,帮助洪云找工作,种种善举义行,让初来乍到、茫然无绪的马向阳赢得了最坚定的一批支持者,为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马向阳还虚心向村民讨教如何当书记:按照老祖奶的建议,逐家逐户走访调查;接受李云芳的提议,着手修路;与老祖奶的促膝交谈中,获取创业灵感,开办煎饼公司,推广“支前煎饼”,打造旅游项目,引发致富蝴蝶效应等等。   带领群众致富是根本。“帮农民增收”可以说是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职责。马向阳在大槐树村的一年里,可以说是干了四件大事。第一件事,帮村子修路。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有马向阳带领村民修的那条“致富路”,才有了大槐树村后来的发展。第二件事,开办煎饼公司。“支前煎饼”富了一部农民的口袋,也打响了大槐树村的名气,所谓大槐树村有二宝,“尝一尝煎饼,抱一抱大槐树”。第三件事,打造旅游项目。因为将大槐树村建设成一个旅游村这件事,洪云妈从一个低保户变成一个农家乐的老板,其他很多村民也增加了收入。第四件事,盖大棚、搞土地流转。这四件大事带活了村里经济,帮助村民“富了脑袋、鼓了口袋”。   培养基层队伍是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大槐树村来说,这个“渔”就是一支能致富的农村基层队伍。马下阳在带领群众致富同时,不断发现、培养一个个“能人”,刘玉龙、齐槐可以说是马向阳的接班人,就是花小宝这种吊儿郎当的“社会青年”也被马阳阳培养成“第一书记第一助理”。马向阳积极为村民创造、提供各种机会,但绝不包办代替,而是让老百姓亲自尝试着去干,在做事中得到肯定。可以说,马向阳在大槐树村整个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为村民创造空间,激发他们的动力去做事、去致富。这样村民的观念就得到了不断更新,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只有这样,大槐树才会有更好的未来,而不是因为一个马向阳才有更好的未来,也不会出现有一天马向阳走了,村庄就不发展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