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

时间:2025-01-08 01:35:12 编辑:阿旭

你认为纺织行业为什么不景气,怎么办?

数据显示,1~6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跟踪企业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纱产量低速增长,同比增速逐渐回落,布产量上半年持续负增长。上半年棉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8%。从亏损面来看,5、6月棉纺织企业亏损面收窄明显,企业赢利能力增强。

数据能够直接体现出行业发展状况。上半年,棉纺织行业内外棉价差缩小,企业生产平稳,纱布市场产销顺畅,贸易环境逐步改善,投资大幅增加。
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棉纺织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战略分析报


现代纺织行业发展如何?

近几年国内纺织工业增加值逐年增长,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化纤产量、纺织服装出口量均居全球首位。在“十四五”发展期间,“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仍然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纺织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纺织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有安诺其(300067.SZ)、南纺股份(600250.SH)、华懋科技(603306.SH)、健盛集团(603558.SH)、罗莱生活(002293.SZ)、卓郎智能(600545.SH)等本文核心数据:纺织工业产品产量、出口量、产业结构纺织行业发展持续向好从纺织工业增加值来看,2016-2020年全国纺织工业增加值持续处于增长区间,但增速逐年下降。到2021年1-5月份全国累计纺织工业增加值呈现恢复性大幅增长10.8%。从国内纺织工业在全球市场地位来看,202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5800万吨,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化纤产量占世界的比重70%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2990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稳居世界第一。产业纤维消耗量占比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国服装、家纺及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纤维消耗量比重由2015年的46.4:28.1:25.5调整为2020年的40:27:33,其中产业消耗占比提升了7.5个百分点,服装、家纺终端消耗占比均有所下降。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产业用行业纤维加工量达1910万吨,较2015年增长40%以上,有效满足多元化、多层级、多领域市场需求。整体反映出我国纺织工业产业结构逐渐优化。行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企业研发投入、国产设备制造等领域均取得较大进展,在纤维材料、绿色制造、纺织机械等领域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被相继突破。行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用能结构持续优化,二次能源占比达到72.5%,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5.5%,行业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累计下降幅度均超过10%。反映出全国纺织行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2021年6月下旬,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提出按照“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发展方向,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建成若干世界级先进纺织产业集群,形成一批知名跨国企业集团和有国际影响力的纺织服装品牌。“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仍然是“十四五”期间纺织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注:()号内为5年累计值。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我国服装业的现状

——2023年中国服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万亿元数据显示,2014-2018年,我国的服装行业零售收入逐年增加,2018年国内服装行业零售收入达231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1%,并有望在2023年复合增速至40188亿元。——快时尚服装市场增速高于整体服装市场时尚类商品贴合当下潮流,带来更多话题性和社交性,因此人们在服装消费中也表现为更偏好时尚类服饰。据业内数据显示,2018年快时尚服装行业零售收入达到2340亿元,CAGR4 17.2%,高于服装行业增速(13.1%),并有望在2018-2023年继续保持年均17.6%的增速至5236亿元。驱动因素之一——Z世代对时装和鞋帽消费力更强劲新世代贡献时尚消费人群增量,驱动服装行业高速增长。据天猫服饰风尚事业部和阿里妈妈联合发布的《2021春夏新风尚报告》,2020年Z世代各类别时尚消费的人均频次为8-15次,而其中时装和鞋帽分别为15和12次,高于其他时尚品类,时装和鞋帽人均年消费分别为10530和6984元,位列各品类的第二和第三,成为时尚消费驱动力之一。驱动因素之二——电商中的新引擎:交互式社交电商新社交电商是服装行业推广和销售的又一引擎。随着过去10年电商的蓬勃发展,服装行业的线上销售从无到有,CAGR10达65%,线上渗透率从2010年的0.4%快速增长到2020年的36.6%,线上渠道是过去10年驱动服装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但电商平台流量红利逐步褪去,近几年行业线上增速趋缓至20~30%。2017年后,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社交媒体热度逐步提升,商家在这些平台上通过图文和视频直播形式宣传,大大加强了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流和互动,受到广泛欢迎。服饰鞋包类商品在社交媒体的销售热度持续高涨,据CC数据统计,2020年8-11月的抖音直播热销品类销售额排行中,服饰鞋包类商品分别以6.5/19.6/38.4/41.5亿元位于热销品类第三位、第一位、第一位、第一位,且销售规模环比提升。社交媒体作为新兴时尚传播和消费平台,将逐步成为时尚服饰类商品宣传和销售的重要路径,未来驱动服装行业的继续增长,在这一渠道发力的品牌有机会享受到更多发展红利。——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服装行业产销需求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服装业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

第一,以终端零售为主的实体店,其无法开门营业,即使最近可以开门营业,但是销售业绩也很差,甚至不开张都是很正常的,库存压力大,很多现金流不充足的企业会在这次的疫情中倒下。而中国潮流服饰的现状是,例如汉服热,太过于单纯的复古,对现代元素加入的比较少,成了穿在身上的艺术品,艺术品是拿来珍藏欣赏的,而不是“悦为己衣“展示给看到自己的人的,反而成了另类。有了上衣,就想找裤子,鞋子,饰品等来搭配,如此循环,大家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更多是设计,质量这些,所以服装行业以后发展不是靠便宜方向走,而是质感,款式,材质等需求更是把那种简单休闲展现的淋漓尽至。80后的人都装满这些牌子满满的回忆。中老年的潮流更是以收腰为主,以收腰为美。现在呢,潮流服装最大特点就是宽,晃,个性化。越宽越晃越时尚。这也是我国服装业只能替别人加工高档名牌服装、自己的产品难以成名的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但是伴随而来的却是质疑,抄袭。国内的潮流发展比较晚,对于设计而言,国内现状真的不敢恭维,现在抄袭虽然有所好转,少了那种完完全全打板国外潮牌的情况。不过那些原创设计并没有体现出一个好的产品。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的快时尚迅速兴起,带动全球的时尚潮流。快时尚服饰始终追随当季潮流,新品到店的速度奇快,橱窗陈列的变换频率更是一周两次。快时尚的核心在于供应链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