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猫头鹰的特点

时间:2025-01-09 02:35:08 编辑:阿旭

猫头鹰的特点是什么?

猫头鹰的特点:猫头鹰的眼睛又圆又大,它的双眼不像其他鸟类那样生在头部两侧,而是长在正前方;眼的四周羽毛呈放射状,构成所谓“面盘”。眼睛并不能向不一样方向转动,要望不一样方向时,需转动整个头部。猫头鹰的视觉敏锐。在漆黑的夜晚,能见度比人高出一百倍以上。和其他的鸟类不一样,猫头鹰的卵是逐个孵化的,产下第一枚卵后,便开始孵化。猫头鹰的种类1、短耳鸮短耳鸮因耳短不太明显得名,体长38-40厘米,是大型猫头鹰,被鸟友们亲切地称为“大猫”,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猫头鹰,繁殖地为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黑龙江、辽宁一带,其它各地为冬候鸟,冬季均能见到。2、长耳鸮长耳鸮因耳长得名,体长26-40厘米,就是我们俗称的夜猫子, 长耳鸮在我国青海 、新疆等少数地区为留鸟;在黑、吉、辽、内蒙古东部、河北等地为夏候鸟,河北以南及其他地区为冬候鸟。3、鬼鸮鬼鸮因为叫声怪异,行动悄无声息而得名,实际上鬼鸮面庞还是比较呆萌的,鬼鸮体长23-26厘米,在新疆、甘肃、东北、内蒙古北部为留鸟,其它地区为冬候鸟,冬季均能见到。4、草鸮体长35厘米左右, 面庞心形,类似仓鸮,分布于江苏、江西及其以南各省区。5、纵纹腹小鸮体长23厘米左右的小型猫头鹰,眼黄瞳孔大,喜欢长时间凝视不动,是猫头鹰中样子最为呆萌的,被鸟友们称为“小猫”,此种小鸮腹部羽毛具有明显纵纹,是广布于中国北方和西部的留鸟,城市和农村都容易见到。

猫头鹰是不是鸟类啊?

猫头鹰是鸟类。猫头鹰是典型的夜行性鸟类,它有着极强的夜视能力,通常都会在夜晚出来活动和捕食,但据多家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新发现了一种猫头鹰的“祖先”鸟化石,分析认为它并非夜行性鸟类,而是白天活动的!《光明日报》3月29日有文章显示,我国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于3月28日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临夏盆地中发现了一种昼行性猫头鹰化石。其生存年代距今约600万-950万年前,属于中新世末期,研究者们根据其眼睛后面颧骨尾部的一个大的肿块形突起认为这是一种昼行性鸮形目猛禽,并将其与北鹰鸮和鸺鹠类猫头鹰组成的猛鸮类归为“姊妹群”,命名为“日行中新猛鸮”。猫头鹰的生物学分类在生物学分类中,猫头鹰属于鸟纲中的鸮形目,因头部特征和猫很相似,故名猫头鹰,这种鸟在全世界的分布很广,除南极洲之外各洲均有分布。目前已知有一百三十多种,其中我国大致有26种,猫头鹰的夜视能力非常强,至少是人类的100倍,所以它在夜间能看清各种事物,活动和捕食都不受视力限制,所以才成了夜行性鸟类。

猫头鹰的特点是什么?

猫头鹰的特点如下:猫头鹰的眼睛位于面部的正前方,这让它们在捕猎过程中拥有出色的深度感知能力,尤其是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下。有意思的是,大大的眼睛被固定在猫头鹰的眼窝里,根本无法转动,所以猫头鹰要不停地转动它的脑袋。它们还有一个转动灵活的脖子,使脸能转向后方,由于特殊的颈椎结构,头的活动范围为270°。左右耳不对称,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且左耳有发达的耳鼓。大部分还生有一簇耳羽,形成像人一样的耳廓。听觉神经很发达。一个体重只有300克的仓鸮约有9.5万个听觉神经细胞,而体重600克左右的乌鸦却只有2.7万个。生活习性1、猫头鹰大多栖息于树上,部分种类栖息于岩石间和草地上。2、猫头鹰的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3、猫头鹰一旦判断出猎物的方位,便迅速出击。猫头鹰的羽毛非常柔软,翅膀羽毛上有天鹅绒般密生的羽绒,因而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小于1千赫,而一般哺乳动物耳朵是感觉不到那么低的频率的。4、猫头鹰是色盲,也是唯一能分辨蓝色的鸟类,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认色彩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彩感觉。乌鸦在高空飞行需要找到降落的地方,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它们就能够抓住空中飞的虫子,在树枝上轻轻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