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要带重点知识图。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初中地理会考重要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中地理会考也是很重要的考试,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起来。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会考重要必考知识点归纳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重点总结(一) 国家和地区 1、全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0多个国家。 2、世界上面积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 、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3、世界上人口前十位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4、世界上国内生产总值前六位的国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 5、发达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重点归纳(二) 聚落 1、乡村景观的特点:房屋低矮,分布散落,周围是农田。 2、城市景观的特点:房屋多而高,分布集中,人多车多。 3、乡村聚落的功能是居住、从事牧业、农业。 4、城市聚落的功能是居住,商业、行政管理、文化娱乐、工业等。 5、传统聚落有许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如:中国云南的丽江;意大利的威尼斯;西班牙的托莱多等)。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重点总结(三) 国际合作 1、自然资源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世界各地的文化各具特色;国际局势存在局部冲突。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2、国际组织: A、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是:中国、法国、俄国、英国、美国。 B、其它世界组织有:世界贸易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欧洲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统一组织;美洲国家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重点总结(四) 海陆变迁 1、“沧海桑田”说明地球表面的陆地与海洋面积及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2、海陆变迁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3、板块构造理论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4、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火山、地震带、大洋火山、地震带。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重点总结(五)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海拔等。 1.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如:孟买与莫斯科)。 2. 夏季离海洋越远气温越高. 离海洋越近气温越低;冬季离海洋越远气温越低, 离海洋越近气温越高。 3. 暖流经过的地方气温高,寒流经过的地方气温低。(如:南非东西两侧) 4.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低气温越高。(如:横断山脉山顶与山脚)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重点总结(六) 四大洋 面积由大到小是:太平洋(占海洋总面积的50%),大西洋(形状象S),印度洋.北冰洋。(注意四大洋的位置) 太平洋的东面是美洲,南面是南极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大西洋的东面是欧洲和非洲,南面是南极洲,西面是美洲,北面通北冰洋。 印度洋的东面是大洋洲,南面是南极洲,西面是非洲,北面是亚洲。 北冰洋被欧洲、亚洲、美洲包围。 拓展阅读: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方法 理清基本概念,夯实基础。会考中,许多初中学生极容易将相近、相邻的概念混淆在一起,没有掌握概念的实质,有些初中学生随意缩小概念的内涵,扩大其外延,或者反之,这样就会造成初中地理不必要的失分。 讲透基本原理,学会灵活应用。地理原理在初中教材中只有概括性、描述性地零碎提到,学生分散接受这些原理,学习效果可能较差。 加强针对训练,掌握解题技巧。理解题意后,迅速从记忆库中提取与采分点相关的知识,再去查看初中地理教材、图册中有关的资料,最后提取正确信息做答。 加强读图训练,攻克学习难点。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读图分析能力一向是地理学科会考考查必考的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