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包和帧有什么区别?
数据包和帧区别为:性质不同、所属层不同、内容不同。一、性质不同1、数据包:数据包是TCP/IP通信协议传输中的数据单位。2、帧:帧是协议数据单元,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把用户数据封装成帧。二、所属层不同1、数据包:数据包的所属应用层为网络层。2、帧:帧的所属应用层为数据链路层。三、内容不同1、数据包:数据包包含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地址信息。2、帧:帧包括帧头、数据部分、帧尾三部分。其中,帧头和帧尾包含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比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信息等;数据部分则包含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比如IP数据包。
什么是“数据帧”格式?
最常用的“数据帧”格式是(n,8,1):1、n的意思是无“奇偶校验”,即起始位;2、8的意思是数据是8位的,即数据位;3、1的意思是1个“停止位”,即停车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数据帧总共包括10位:1个起始位(低电平,用于同步),8个数据位(这是要传送的信息),以及1个停止位(高电平,用于表示数据帧结束)。当突然采样到连续的两个低电平时即认为是启动信号,而排除了干扰信号的情况,而后每次都是进行采样,采样完预先设定好的帧格式后(包括停止位)即完成了一次数据传输。扩展资料:起始位必须是持续一个比特时间的逻辑0(低电平),使数据线处于逻辑0低电平状态,提示接收器数据传输即将开始,即标志传输一个字符的开始。发送器通过发送起始位而开始一个字符传送,接收方可用起始位使自己的接收时钟与发送方的数据同步。数据位紧跟在起始位之后,是通信中的真正有效信息。数据位的位数由通信双方共同约定,一般可以是6位、7位或8位,比如标准的ASCII码是0~127(7位),扩展的ASCII码是0~255(8位)。传输数据时先传送字符的低位,后传送字符的高位,即低位(LSB)在前,高位(MSB)在后。停止位在最后,用以标志一个字符传送的结束,对应于逻辑1(高电平)状态。停止位可以是1位、1.5位或2位,可以由软件设定。但它一定是逻辑1高电平,标志着传输一个字符的结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S-232 百度百科——数据位
数据包和数据流什么区别
1、包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一般也称“数据包”。TCP/IP协议是工作在OSI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上的,帧工作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上一层的内容由下一层的内容来传输,所以在局域网中,“包”是包含在“帧”里的。解释包(Packet):在包交换网络里,单个消息被划分为多个数据块,这些数据块称为包,它包含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地址信息。
2、数据流最初是通信领域使用的概念,代表传输中所使用的信息的数字编码信号序列。
然而,我们所提到的数据流概与此不同。这个概念最初在1998年由Henzinger在文献87中提出,他将数据流定义为“只能以事先规定好的顺序被读取一次的数据的一个序列”。
数据包和数据流什么区别??
包(Packet)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一般也称“数据包”。
TCP/IP协议是工作在OSI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上的,帧工作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上一层的内容由下一层的内容来传输,所以在局域网中,“包”是包含在“帧”里的。
解释
包(Packet):在包交换网络里,单个消息被划分为多个数据块,这些数据块称为包,它包含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地址信息。这些包然后沿着不同的路径在一个或多个网络中传输,并且在目的地重新组合。
名词解释: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标准,它定义了一种分层体系结构,在其中的每一层定义了针对不同通信级别的协议。OSI模型有7层,1到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OSI模型在逻辑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低层的1至3层关注的是原始数据的传输;高层的4至7层关注的是网络下的应用程序。
数据流(data stream)最初是通信领域使用的概念,代表传输中所使用的信息的数字编码信号序列。然而,我们所提到的数据流概念与此不同。这个概念最初在1998年由Henzinger在文献87中提出,他将数据流定义为“只能以事先规定好的顺序被读取一次的数据的一个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