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斋藤支静加

时间:2025-01-11 22:53:39 编辑:阿旭

日本战国的一些人物

甲斐姬生于元龟3年(1572年)逝世于江户时代初,具体年月不明,其为秀吉侧室。

甲斐姬是忍城城主成田氏长与其正室由良成繁之女所生的长女,异母姐妹有卷姬和敦姬。外祖母是由良成繁之妻妙印尼,其为北条氏侵攻金山城时以71岁高龄指挥笼城战的女中豪杰。

甲斐姬是有名的东国第一美女,并且兵法武艺也十分优秀,其最著名的即是秀吉小田原出阵时,坚守忍城的事迹。

1590年秀吉大军讨伐北条氏之时,其父成田氏长带主力部队进入小田原城协助防御,忍城剩余的300名将兵以及普通百姓合共3000人左右笼城坚守。6月石田三成率2万大军来攻,忍城的形势如风中残烛般摇摇欲坠。但是该城依托湿地建立,易守难攻,城代成田泰季所率领的笼城军也士气高涨(成田泰季在笼城战中途病逝,后由甲斐姬指挥)。三成采取了当年秀吉水淹高松的手法,试图对其进行水攻(近年来也有说法认为不是三成决定采取水攻的,而是秀吉指示的,三成自己都觉得水攻或许不合适),但是适逢大雨摧毁了堤坝,反倒造成了三成军不少伤亡。

期间甲斐姬亲自披甲上阵,率兵突入三成军队。在真田昌幸,真田信繁父子以及浅野长政援军到来后,武勇优秀的真田军即将突破一处城门之时,甲斐姬再次率兵出击,并且讨取了三宅高繁等几位敌将首级,阻止了其突破之势,此刻城内士兵更加高涨。随后三成军数度攻击均被其击退然而小田原城却开城投降了。

不知道此事的忍城士兵仍然在甲斐姬指挥下坚守忍城达半月之久,直到收到了成田氏长小田原城已经开城投降,战争已经结束了的消息后,甲斐姬才放下武器,不屈的将忍城转交给丰臣家部队。然而不同寻常的是,忍城士兵非但没有被问罪,甚至得到了保证其财产的宽大处理。

在此之后甲斐姬和其父住于岩代福井城,后来留守家中的浜田将监兄弟叛乱,占领了本丸,甲斐姬与得知此事归还的其父成田氏长合流后讨取了两人,Z压了次叛乱(甲斐姬在福井城居住的时间很短,正好在忍城遇上了浜田兄弟起事)。

闻其武勇的秀吉甚为高兴,将甲斐姬纳为妾室,其父也被封为下野鸟山城2万石大名,即为日后的鸟山藩。

在大阪夏之阵丰臣灭亡之时,甲斐姬与千姬和秀赖侧室(甲斐姬的近亲)及秀赖长女一起逃出了大阪,后来在镰仓东庆寺削发为尼。

写在后面的:甲斐姬一直充满传奇色彩的原因是她就在成田记里面提到过,是不少小说,游戏等作品的YY对象,至于她是否真的有如此表现可能还是一个疑问,毕竟关于女人的历史也并不算多(例如归蝶一样,在信长取得美浓后基本就没有她的相关记录了,就跟人间蒸发了一样,小说YY过她在本能寺和信长一起死了,不过据说最有可能的是信雄所供养的安土夫人就是她。)


日本战国的一些人物

甲斐姬 绫御前应该是虚构人物
  かいひめ (1572 ~ ?)
  北条军武将成田氏家之女,人称“东国第一美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姬武者。
   战国无双3中的形象丰臣秀吉军进攻小田原城时,她因为丈夫已去小田原前线,独自统兵守备居城,击退了石田三成、真田父子的多次进攻。小田原城被攻陷后,她成为了秀吉的侧室。
   说法二
  生于元亀3年(1572年),卒年不详。
  甲斐姬 是 北条武将 成田氏长 与他最初的正妻——上州金山城城主 由良成繁 的女儿——所生的长女。另有两个妹妹。
  成田氏长 袭其父 成田长泰 守 武藏国 忍城。丰臣秀吉 发动 小田原征伐 时,成田氏长 主力部队前往 北条家本据(根据地)小田原城。
  当时忍城代 成田泰季(泰秀?) 聚集三百守军和附近民众共计三千余,抵抗 石田三成 率领的讨伐军一万五千余众。 甲斐姬 多次出击,力战 真田昌幸、信繁 父子,击退真田部队对城门的攻击,保证了城池不失。
  另一方面,刚愎自用的 石田三城 不顾众将领苦劝,为效法 丰臣秀吉 水淹备中高松城,而修建了“石田堤”进行水攻。但是,直到小田原开城投降,也没能攻下忍城。(近年来又有新发现的 石田三成 与 丰臣秀吉 的书信,其中显示水攻是 秀吉 的指示,而 三成 曾反映“地形和期限很难完成”。这是题外话了。)
  成田氏长 前来传达小田原开城的消息后, 甲斐姬 “把矛收起来,堂堂正正地走出城门”。
  最终,成田家得到了日本战国时期少有的“守城兵士不问罪,保留全部财产”的宽大处理。有人据此认为,成田氏长 有可能接受了“让女儿成为 秀吉 的侧室”的交换条件。
  甲斐姬 的主要记载见于江户时期的传记《成田记》。虽然《成田记》本身与其它史料并无太多矛盾之处,但关于 甲斐姬 的记载确有不自然的地方。所以,历史的真实也就越发迷离起来了。
  正因为这种传奇的经历, 甲斐姬 的故事也成为各种文学创作的题材。日本战国人物集: http://bbs.shufe.edu.cn/frame.php?frameon=yes&referer=http%3A//bbs.shufe.edu.cn/viewthread.php%3Ftid%3D41038


日本战国时期名将的介绍?

  片仓重长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集武略和美貌于一身,名扬于大阪之战,几次受到他的家督伊达政宗和德川家康的赞扬,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片仓重长不仅是一位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名将,也是日本战国时期首屈一指的美男子,被称为智勇兼得,且武略与美貌相结合的将领。

  片仓重长出生于1585年,原名叫重纲。其后由于为了要避日本四代将军家纲的名讳,因此改名叫做重长。片仓家族是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康手下的大将伊达政宗的家臣,由于伊达政宗没有儿子,重长的父亲景纲不敢过越,曾考虑把重长杀死,但是后来被家老劝阻。年轻时期的片仓重长,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受到过伊达政宗的赞赏。

  片仓重长第一次参加战役是和伊达政宗一起攻打白石城,当时的片仓重长年仅十七岁。此后攻克白石城后,重长的父亲景纲被任命为白石城城主,而重长作为少城主,在父亲不在的时候,帮助他打理城内的事务。



  在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的势力逐渐取代了丰臣家。德川家康想在自己去世之前,统一整个日本,因此向盘踞在大阪一带的丰臣家发动了大阪之战。伊达政宗也参加了这场战役,但由于重长的父亲病重,因此由重长代替他的父亲出阵。

  在冬之阵之后,德川家为了彻底消灭丰臣家,又紧接着发动了夏之阵。片仓重长在夏之阵中,杀死了丰臣家的大将后藤基次和薄田兼相,被人称为“鬼之小十郎”。夏之阵后,德川家消灭了丰臣家,统一了日本。片仓重长继续被任命被白石城城主。

  1659年3月25日,片仓重长去世,享年76岁。他死后,由于重长没有儿子,所以家督之位由他的外孙景长继承。
  日本战国时期名将什么时候死的
  片仓重长出生于1585年,是伊达政宗手下最得力的干将。

  他在大阪之战中名扬天下,在德川家康统一了日本后,被封为白石城城主。当时德川幕府大力整顿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祸患,释出了“一国一城令”,也就是说,日本国内的所有诸侯国,只能拥有一座城池作为他们的主城。

  这个命令在最大程度上,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但是片仓重长例外,由于他骄人的战绩,深受德川家康的喜爱,特别允许他可以同时将仙台和白石城作为他们的主城。这在当时的日本,是绝无仅有的特例。而片仓重长带领着他仙台和白石城的子民,宣誓向德川幕府效忠。

  片仓重长去世的时候,是在1569年3月25日,回顾他出生的年份,整整活了77岁,在当时的日本,可谓是长寿。片仓重长虽然长得很帅,但是他膝下却无子,因此片仓家族奉德川幕府之令,家督之位由片仓重长的外孙松前景长继承。算上片仓重长的父亲,片仓家族三代人都为伊达家族效忠,在景长即位期间,帮助伊达家族平定了宽文之乱,也成为了当时传颂的英雄故事。

  由此可见,片仓重长什么时候死的答案已经十分明了。他崛起于战国末期,扬名于大阪之战,大部分的时间都过著战后***的生活,但是他名将的称谓,依然当之无愧。
  日本战国时期名将的关系
  片仓重长、真田幸村两人同属于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分别是德川家和丰臣家最得力的战将。两人的关系也十分微妙复杂,可谓是惺惺相惜,亦敌亦友,互相尊重。片仓重长、真田幸村两人在大阪之战前就已经认识,真田幸村比片仓重长大18岁,在一定程度上,真田幸村还是片仓重长的长辈。

  德川家康是日本最大的“忍者”,他左盼右盼,终于把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两个最大的对手盼死了。但此时的德川家康,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他决定在自己去世前,完成对日本的统一大业。于是他对已经几乎穷途末路的丰臣家发动了大阪战役。

  德川家康在大阪冬之阵中完全击溃了丰臣家在大阪外围的防线,紧接着又发动了夏之阵,对大阪本城发动了攻击。此时守备大阪城的丰臣将领有真田幸村、长宗我部盛亲及后藤基次等人,这些人都是一时之名将,只有先击败他们,丰臣家才可能投降。于是,德川命令大军对大阪城发动了连续的攻击。

  眼看着大阪城岌岌可危,真田幸村知道大阪城被德川军攻破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因此他在一天夜里出城找到了片仓重长,两人相约在道明寺门口见面。真田幸村没有开门见山地说明见面的缘由,而是先赞扬了一番重长的勇武,其后才向他透露实情。他把自己的女儿于梅和阿菖蒲,以及次子大八托付给重长,并表明了自己要为丰臣家尽忠的心迹。片仓重长十分尊重他,答应了他的要求。

  第二天,德川大军继续攻城,真田幸村和他的长子一起战死沙场。片仓重长把幸村的次子大八收为了自己的养子,还娶了他的女儿于梅。因此,实际上真田幸村和片仓重长之间,也是翁婿关系。


日本战国十大名将:日本战国时期十大名将有哪些

  日本战国时代之十大名将   一、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Oda Nobunaga,1534年7月2日——1582年6月21日)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胜幡城(一说那古野城,是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   「日本战国三杰」之一(另外两个为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将日本的战国乱世彻底打破。原本是尾张国的小大名,后于桶狭间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日本,后通过拥护足利义昭上洛(割据地方的势力率军前往京都)逐渐控制京都,将各个有力敌对大名逐个击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领土。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枪的战术,实行兵农分离,鼓励自由贸易,整顿交通路线等等革新政策,开拓了日本通向近代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于1568年至1582年间,作为掌握日本政治局势的领导人,推翻了名义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并使从应仁之乱起持续百年以上的战国乱世步向终结。但在即将一统全倭前夕,于京都本能寺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自杀,结束了辉煌的一生。但人们始终无法找到他的尸体,这使其更加富有传奇色彩。   织田信长被日本民众评选为「2014年日本人最喜爱的历史人物第一名」。   织田信长   曾用名:织田吉法师(幼年),织田信长(成年)   反名:三郎,上总守,上总介   外号:第六天魔王(自封),尾张大うつけ(尾张大傻瓜)、赤鬼、雨将军   二、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生于1521年12月1日(大永元年十一月三日),卒于1573年5月13日(元龟四年四月十二日),日本战国时期名将,日本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从四位下大膳大夫,信浓守,甲斐守,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原名武田晴信,幼名胜千代,通称太郎,出家后法号德荣轩信玄,清和源氏源义光之后,武田信虎嫡长子。因任甲斐守,并且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被称为「甲斐之虎」。有「战国第一名将」之称,也被誉为「战国第一兵法家」。   全名:源朝臣武田大膳大夫晴信入道德荣轩信玄;   乳名:胜千代;通称:太郎原名:晴信;别名:「甲斐之虎」 、 「战神」   武田信玄   三、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享禄3年1月21日(1530年2月18日)—天正6年3月13日(1578年4月19日)),日本战国时代名将。越后国守护代长尾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后称长尾景虎。由于继承了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并先后得到关东管领上杉 *** 和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的赐名,故又称上杉政虎、上杉辉虎。笃信佛教,出家后法号不识庵谦信。自称毗沙门天转世。因拥有很高的军事才能,被称为「越后之龙(虎)」,一般通称为「军神」。谦信虽然被誉为「战国最强」的武将,但是却信奉佛教,曾一度因此非常矛盾。由于崇尚「义」,其行为在战国乱世显得很特别。一生49年中和关东北条氏康、甲信武田信玄、畿内织田信长、越中神保长职、椎名康胤、一向一揆、能登町山氏、会津芦名盛氏、出羽庄内大宝寺氏、下野佐野昌纲、等均有合战。晚年将领地扩大到越中国、能登国。官位为「从五位下弹正少弼」,死后由明治天皇追赠从二位。   别名:虎千代、长尾景虎、上杉政/辉虎,军神   法名:不识院殿真光谦信   上杉谦信   四、德川家康   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武将、战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英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城,父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母为广忠正室于大之方(传通院)。原姓松平,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桶狭间之战后与织田信长结为同盟,本能寺之变后先与羽柴秀吉(即丰臣秀吉)敌对,后又迫于形势而向其臣服。小田原之战后被秀吉移封关东,虽失去长年的根据地,但得到丰臣政权下外样大名中最大的领地。担任五大老的笔头。丰臣秀吉死后,在关原之战中率领东军战胜西军,确定了霸权。自此一步步摧毁了丰臣家势力。庆长19年(1614年)至庆长20年(1615年)经大阪冬、夏之阵灭丰臣氏,江户幕府统治体制从此坚如磐石。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后,日本进入暂时的和平。元和2年(1616年),在骏府城死去。享年74岁。遗体埋葬在骏府的久能山,1年后被改葬到下野国日光。被日本朝廷赐封「东照大权现」,成为江户幕府之神,在日本东照宫中供奉,被后人称为「东照神君」。   别名:松平元康,竹千代,大御所,东照神君,松平家康   德川家康   五、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天文6年2月6日—— 庆长3年8月18日,即1537年3月17日—— 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封建领主,继室町幕府之后,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原姓木下,之后将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将改姓羽柴。农民家庭出身,本是一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长死后在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他是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大臣,获赐氏姓丰臣,被称为「太阁」。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后期逐渐变得昏庸多疑,并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后病逝。   别名:藤吉郎、木下秀吉、羽柴秀吉   丰臣秀吉   六、真田幸村   真田幸村(1567年——1615年6月3日),本名真田信繁。以真田幸村、真田左卫门佐之名闻名于世。是日本战国末期名将,战国乱世最后的英雄。真田幸隆之孙,真田昌幸之次子,真田信之之弟。   关原合战与父亲同在西军,战后被流放于纪伊九度山,逃脱后,投奔到大阪城。因其在大阪之战以寡击众的英勇表现,被江户幕府和诸国大名记录下来, 后来以这些史料为脚本的小说将真田幸村以及虚构人物真田十勇士描绘成与德川家康大军对抗的武将,而闻名于现世。岛津忠恒称誉他为「日本第一兵」。与源平合战的源义经、南北朝时代的楠木正成并列为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别名:真田信繁(本名),日本战国第一兵   真田幸村   七、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假名:もうりもとなり;1497年4月16日(明应6年3月14日)——1571年7月6日(元龟2年6月14日)[1] ,是日本战国时代雄踞山阳山阴地区的超强大名,为毛利弘元次子,幼名松寿丸。原姓大江,家系以大江广元四男毛利季光为祖先,家纹为一文字三星纹。毛利氏仅在元就一代的治下,就成功地从安艺国的一个小豪族跻身为统治十国的西日本第一大势力,领国石高超过120万石,人称「西国第一智将」。   在永正14年(1517)的有田中井手之战中,初次上阵的毛利元就以区区千余众击杀武田元繁,由此名震日本,日本史学界称此役为「西国桶狭间」。此后,毛利家东克尼子,西破大内,势力急剧扩张。最终于「严岛合战」中一举击败大内家权臣陶晴贤,继而攻灭尼子氏,威震关西,并一度染指北九州。安艺毛利氏的西国霸主地位一举奠定,而作为毛利家霸业开创者的毛利元就,也被日本民众视为「战国谋神」而久久传颂。   毛利元就   八、本多忠胜   本多忠胜,日本战国时期名将,时称"战国第一强将"、"鬼之平八",德川四天王(酒井忠次、井伊直政及柛原康政),德川十六神将、德川三杰及日本七柱枪之一。德川氏家臣。上总国大多喜藩初代藩主、伊势国桑名藩初代藩主。忠胜系本多家宗家初代,本姓藤原氏。更被织田信长称赞为「日本之张飞」。   本多忠胜被后世称「东国唯一猛将本多平八、西国唯一猛将立花宗茂」。史家都认为他以勇猛而闻名,连同族本多正信也曾认为他有勇少谋。   他每次的出阵都使敌人闻风丧胆。敌人看到他载着的鹿角兜、手持的蜻蛉切和他的钟馗马印都闻风而遁。生平出入五十六场战役未曾受伤,故有人称其为「八幡大菩萨」的化身。   和家康一起争战后期时认为自己体力走下坡,将自己的爱枪枪柄砍掉一尺,但却使枪发挥的空间却更广。   他一身独特的武装是其代表之一,武装包括:   头盔:鹿角胁立兜   甲胄:黑糸威胴丸具足   刀枪:蜻蛉切(枪)、野太刀锷、稻剪りの太刀(似割稻用的镰刀,其常将之挂于肩)。   坐骑:三国黑(名马)、一本杉镫、牛人形鞍。   马标:钟馗马印   家徽:立葵纹   本多忠胜   九、直江兼续   日本战国时期名将,上杉氏家老。人称文武兼备、内外皆能之才将。父亲是长尾政景家老、上田执事通口兼丰,母亲是上杉家重臣直江景纲的妹妹,兼续后来继承直江氏,与伊达家臣片仓景纲并称为「天下第一陪臣」。除了擅长使用重锤作为武器之外,更是日本七柱枪之一。   兼续的头盔上装饰有一个很大的「爱」字,这副盔甲保存在米泽市上杉神社的稽照殿。这个「爱」字是「仁爱」和「爱民」的意思。上杉谦信信仰毗沙门天因此旗帜上印了一个大大的「毗」字。当时把神佛的名字印在旗帜和盔甲上十分盛行。也有说爱代表军神「爱染明王」和「爱宕权现」的意思。   直江兼续   十、伊达政宗   伊达氏第十七代家督,安土桃山时代奥羽地方著名大名,江户时代仙台藩始祖,人称「独眼龙政宗」。幼名梵天丸,元服后字藤次郎。其名政宗(与九代家督政宗同名,九代家督政宗有中兴之祖之称)即意味能达成霸业。小时候因为罹患疱疮(天花),而右眼失明。官位为美作守、左京大夫、待从、越前守、右近卫权少将、陆奥守、权中纳言,死后赠从二位。别名: 藤次郎(俗称)、羽柴伊达侍从、松平陆奥守、伊达美作守、伊达右京大夫、羽柴陆奥侍从、羽柴长井侍从、羽柴大崎侍从、大崎侍从、大崎少将、羽柴越前守、仙台宰相、仙台中纳言、仙台卿、仙台黄门、梵天丸、政宗   谥号贞山   神号武振彦命   戒名瑞岩寺殿贞山禅利大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