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
A、由图所知,下丘脑分泌生物激素释放激素,具有分泌功能,故A错误;B、细胞Y是细胞X增殖分化而来的,所以细胞X的增殖能力大于细胞Y,故B错误;C、细胞Y是细胞X增殖分化而来的,所以两个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组的mRNA不同,翻译出来的产物不同,故C正确;D、淋巴因子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而物质甲是由垂体分泌的,不是淋巴因子,故D错误.故选C.
对大鼠切除垂体和胰腺,随后依次单独使用生长激素、单独使用胰岛素、同时使用两种激素
答案B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外源激素,为了排除大鼠内源激素的干扰,实验前应将分泌相关激素的内分泌腺切除;为了有效地避免前一阶段处理对后一阶段的影响,器官切除、三次注射之间必须保证适宜的时间间隔;器官切除前,体内含内源激素,每次激素使用后,体内含有外源激素,符合相互对照实验中每个组别均有“自变量”的特点;整个实验过程中,大鼠的生活条件应稳定不变,只有这样才能排除自变量——激素以外其他因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
小鼠和大鼠有何区别
分类: 医疗/疾病 >> 药品
解析:
鼠类中主要常用实验品种介绍——小鼠
小鼠(mouse),学名:mus musculus,在生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啮齿目、鼠科、鼷鼠属、小家鼠种。
小鼠品种之一:ICR小鼠
生活习性
生长发育:小鼠在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小,新生仔鼠1.5g左右,45天体重达18g以上。小鼠体重的增长与品系的来源、饲养营养水平、健康状况、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几个不同品系小鼠的正常生长发育曲线见图
活动规律:小鼠性情温顺,易于捕捉,胆小怕惊,对外来 *** 敏感,喜居光线暗淡的环境。习惯于昼伏夜动,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在夜间。一昼夜活动高峰有两次,一次在傍晚后1~2小时内,另一次为黎明前。
采食特性:小鼠门齿生长较快,需常啃咬坚硬食物,有随时采食习惯。
繁殖特性:小鼠成熟早,繁殖力强,寿命1~3年。新生仔鼠周身无毛,通体肉红,两眼不睁,两耳粘贴在皮肤上。一周开始爬行,12天睁眼,雌鼠35~50日龄性成熟,配种一般适宜在65~90日龄,妊娠期19~21天,每胎产仔8~12只。可根据 *** 栓的有无来判断小鼠是否发生了交配。
群居特性:小鼠为群居动物,群养时雌雄要分开,雄鼠群体间好斗,群体处于优势者保留胡须,而处于劣势者则掉毛,胡须被拔光。这一现象与因寄生虫性或真菌性皮炎所致的掉 *** 区分。
温湿度要求:小鼠对温湿很敏感,一般温度以18~22℃,相对湿度以50%~60%最佳。
常用品系
近交系(inbred strain):
BALB/c小鼠形成了许多亚系,如BALB/cAnN, BALB/cJ,BALB/cCd。BALB/c小鼠基因型为Aabbcc。毛色为白色。其乳腺癌发病率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约为10%~20%。有一定数量的卵巢、肾上腺和肺部肿瘤、白血病的发生。肺癌发病率雌性26%,雄性29%。白血病发病率雌性12%,雄性10%。血压与其他近交系小鼠相比为最高,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小鼠心脏有某些病变,雌雄小鼠常有动脉硬化。几乎全部20月龄的雄性小鼠均有淀粉样变。对鼠伤寒沙门氏菌C`5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易患慢性肺炎,对放射线极度敏感。富于网状内皮细胞的器官(如肝、脾)与体重相比,所占比值很大。常用于单克隆抗体和免疫学研究。 BALB/c小鼠生产性能好,繁殖期长,一般无相互侵袭习性,比较容易群养。平均寿命:有的记载雄鼠为509天,雌鼠为561天;有的记载雄鼠为648天,雌鼠为816天。平均体重252日龄雄鼠为30 g,雌鼠为28g。
C57BL小鼠基因型为aaBBCC。毛色为黑色。C57BL小鼠对Graffi 白血病因子较敏感。对麻疹病毒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低。网状组织肿瘤自发率,雌鼠少于10%,雄鼠为4%。较老的动物中有垂体腺瘤发生。老年性肾硬化症常见。有些亚系有遗传性的脑积水。C57BL小鼠对化学致癌物诱导作用敏感性低,但全身经放射线照射后,淋巴瘤发生率达90%~100%。腰椎六个,有许多骨骼方面的变异。亚系C57BL/He和C57BL/An,与其他的C57BL和C58不同,它们有元素Ce的高效肝分解酶。C57BL小鼠适于穴居,非地面生活的小鼠,对逃避侵袭的反应性不敏感。于无特殊病原体(SPF)环境中,在用代乳鼠喂养条件下的平均寿命,雌鼠为580天,雄鼠为645天。
C3H/He小鼠:C3H小鼠是Strong于1920年用Bagg白化雌鼠与DBA雄鼠杂交后经连续全同胞近交而育成。C、CBA、CH1和C121等品系亦出于本杂交组合。1930年自Strong处转到Andervont(An)处。经近交繁殖至35代时,于1941年到Heston(He)处,成为C3H/He。到1975年时,繁殖达135+代。目前 C3H/He小鼠已在各地大量使用,形成了许多亚系,如C3H/HeN,C3H/HeJ等。C3H/He小鼠基因型为AABBcc。毛色为白色。其14月龄小鼠自发肝癌发病率达85%。自发乳腺肿瘤发病率:繁殖雌鼠平均达90%(318日龄雌鼠为100%,234日龄繁殖雌鼠为67%),272日龄繁殖雄鼠为84%。补体活性高。168日龄平均体重:雌鼠为32 g,雄鼠为34g。
封闭群(closed colony),又称远交群(outbred stock):
KM小鼠:即昆明小鼠,一直是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群小鼠,被广泛应用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定。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从瑞士引入白化小鼠培育成Swiss小鼠。1944年3月17日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从印度Hoffkine研究所引进Swiss小鼠,饲养在中国昆明中央防疫处。由于该小鼠起初引入地是昆明,故称之为昆明小鼠,这就是昆明小鼠品系名称的由来。KM小鼠基因库大,基因杂合率高,目前国内已从KM小鼠远交群中先后培育出不少近交系小鼠。KM小鼠被毛白色,54日龄性成熟,雄鼠体重31g,平均日增重0.55g,雌鼠平均日增重0.37g。平均窝仔数7.25只。断乳存活率82.15%,胎间隔30.9天。肿瘤自发率较高,占淘汰鼠的22%,且从生产第一胎就开始出现。经50多年的选育,现在KM小鼠肿瘤自发率极低。不同地饲养的昆明小鼠封闭群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共同特点是抗病力和适应力很强,繁殖率和成活率高。
ICR小鼠 : Hausca用Swiss小鼠群以多产为目标,进行选育,以后美国癌症研究所(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ch)分送各国饲养实验,各国称为ICR.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在1973年从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进,1979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动物中心(现本所)引进,1978年北京检定所引进,1983年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在1973年从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进,1979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动物中心(现本所)引进,1978年北京检定所引进,1983年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从瑞士苏黎世毒理学研究所引进。品种特征:毛色白化。适应性强,体格健壮,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实验重复性较好,,雌鼠自发性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0%~1%,用氨基甲酸乙酯诱发时,11~16天胚胎期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5.9%,离乳个体管状腺瘤和囊瘤发生率为30%,孕鼠为3%。是国际通用的封闭群小鼠, 我国从美国、日本、英国、瑞士等国引进的ICR,各群体之间在遗传特性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差异,在应用时应注意。ICR/JCL小鼠是进行免疫药物筛选,复制病理模型较常用的实验动物。外周血象和骨髓细胞,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是良好的血液学实验用动物。已广泛用于药理、毒理、肿瘤、放射性、食品、生物制品等的科研、生产和教学。
NIH小鼠 :NIH小鼠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培育而成。被毛白色。该小鼠的特点是繁殖力强,产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
CFW小鼠:CFW小鼠最早也是1973年由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入我国的。被毛白色。该小鼠起源于Webster小鼠,1935年英国Carwarth从Rockeffler研究所引进,经过20代近亲兄妹交配后,采用随机交配而成。
LACA小鼠:LACA小鼠最早也是1973年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入我国的。被毛白色。LACA小鼠其实是LACA小鼠引进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后改名而成的。
NIH小鼠:NIH小鼠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培育而成的。被毛白色。该小鼠的特点是繁殖力强,产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
突变系(mutant strain)
nude小鼠:即裸小鼠。1962年,英国在非近交系小鼠中偶然发现个别无毛小鼠。两年后,Flanagan证实是不同与一般无毛小鼠的突变种,取名为nude小鼠。该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其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是由于一个隐性突变基因所致。该基因位于第11对染色体上,常用“nu”表示裸基因符号。将裸基因“nu”导入其他品系小鼠中可获得不同的突变系。常用的裸小鼠突变系有BALB/c–nu、NC-nu、C3H-nu、Swiss-nu等。裸小鼠纯合子(nu/nu)的主要特征:无毛,裸体和无胸腺。新生裸小鼠已无鼻毛为特征,足尖经常收缩呈螺旋样畸形。成年雌性 *** 期不规则,卵巢小,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能诱发排卵,雄性 *** 为不成盘卷状,新生裸小鼠3周后省长明显迟缓。罗小树纯合子全身几乎无毛,偶见背部有稀疏的带状毛,皮薄有皱褶。皮肤色素BALB\c-nu为浅红色白眼;C3H-nu为灰白色黑眼;C57BL-nu 黑灰色至黑色,运动功能正常。裸小鼠胸腺仅有残迹或异常上皮,这种上皮不能使T细胞正常分化,缺乏成熟T细胞的辅助、抑制和杀伤功能。因而细胞免疫力低下,失去正常T细胞功能。但其B淋巴细胞功能基本正常。成年裸小鼠(6-8周龄)较普通鼠有较高水平的NK细胞活性,而有术(3-4周龄)的NK细胞活性低下,裸小鼠粒细胞比普通小鼠低。罗小鼠的发现为肿瘤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模型材料,目前,该小鼠已成医学研究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实验动物之一。
Scid小鼠:即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1983年美国,Bomsa 在近交系C.B-17小鼠中发现该小鼠.Scid小鼠是位于第16对染色体的称之为Scid的单个隐性突变基因所导致。Scid 小鼠外观与普通小鼠差别不大,又毛,被毛白色,体重发育正常。但胸腺、脾、淋巴结的重量不及正常的30%,组织学上表现为淋巴细胞显著缺陷。胸腺多位脂肪组织包围,没有皮质结构,仅残存髓质,主要有类上皮细胞合成纤维细胞构成,边缘偶见灶状淋巴细胞群。脾白髓不明显,红髓正常,脾小体无淋巴细胞聚集,主要有网状细胞构成。淋巴结无明显皮质区,麸皮质区缺失,有网状细胞占据。小肠粘膜下和支气管淋巴集结较少见,结构内无淋巴聚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少数Scid小鼠,在青年期可出现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恢复,此即为Scid小鼠的渗漏现象。其渗漏现象不遗传,但与小鼠的年龄、品系、饲养环境有关。Scid 小鼠极易斯与感染,在高度洁净的SPF环境下可存活一年以上。两性均可生育,窝产仔数为3-5只。Scid小鼠是继裸鼠出现之后,人类发现的有一种十分有价值的免疫缺陷动物。在肿瘤学免疫学等研究中,Scid小鼠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
应用领域
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由于小鼠体小,饲养管理方便,易于控制,生产繁殖快,研究最深,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已拥有大量的近交系、突变系和封闭群,近年来遗产工程小鼠的培育迅速增加,因此在各种实验研究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多。
1安全性和毒性试验 常选用小鼠进行食品、化妆品、药物化工产品等的安全新实验,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还可做致畸、致癌致突变试验,半数致死量测定等。
2 生物效应测定和药物效价比较 广泛用于血清、疫苗等生物制品的鉴定,进行生物效应实验和各种药物效价测定。
3 药物的筛选 筛选试验多半从小鼠做起,筛选各种药物对疾病有无防止作用,通过筛选获得每个药物的疗效效果后,再用其他动物进一步肯定。
4微生物寄生虫病学研究 小鼠对多种病原体有敏感性,尤其是在病毒学研究中应用更大。适合于研究血吸虫、疟疾、锥虫、流行感冒脑炎、狂犬病、脊髓灰质炎、淋巴脉络从脑膜炎、支原体、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5 放射学研究 小鼠对放射线的反应与人的反应有可比性,可用来研究照射剂量、辐射效应等。
6 肿瘤白血病研究 小鼠肿瘤发病率高,近交系组织相容性好,肿瘤移植较易生长,因此应用广泛。可用小鼠自发性肿瘤筛选抗肿瘤药物。可诱发各种肿瘤,做成肿瘤模型,进行肿瘤病因学发病学研究。近交系小鼠有些属于高癌系,有些属于低癌系,对研究肿瘤发生,比较方便而有利。
7 计划生育研究 小鼠有规律的 *** 周期、排卵,妊陈有明显指标,易于检测,价格便宜,常用来做抗生育、抗着床、抗早孕、抗排卵实验,很适宜进行避孕药研究。
8 镇咳药研究 小鼠又咳嗽反应,可利用这一特点研究镇咳药物,成为必选实验动物。
9 遗传性疾病研究 小鼠有多种品系,有些有自发性遗传病,如小鼠黑色素病白化病、家族性肥胖、遗传性贫血等。与人发病相似,可被用作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动物模型。
10 免疫学研究 各种免疫缺陷小鼠,如纯系新西兰黑色小鼠(NZB)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KR/N品系小鼠又补体C5缺损,CBA/N小鼠无B细胞的免疫缺陷等,都是研究免疫机理和免疫缺陷病的良好实验动物。
11 老年学研究 小鼠寿命短,传代时间短,使他们在老年学研究中极为有用。很多抗衰老药物的研究可在小鼠上进行。
鼠科常用实验品种介绍——大鼠
来源
大鼠(RAT)学名Rattus norvegicus,在生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啮齿目、鼠科、家鼠属、褐家鼠种。
生活习性
生长发育:新生大鼠体重约5-6颗,45天体重可达180克以上,此时可供试验用。成年雄性大鼠体重可达300-800克,此行可达200-400克。
活动规律:大书喜啃咬,白天常挤在一起休息,夜间活动,晚上活动量大,采食量良多,食性广泛,喜肉食。对光照、噪音敏感。
繁殖特性:大鼠2月龄性成熟,性周期4-5天,妊娠期为19-21天,哺乳期为21天,每台产仔平均8支。可根据引导涂片观察性周期中引导上皮变化,判断性周期中各个时期中卵巢、子宫与垂体激素变化的状态。
常用品系
SD大鼠:
生长快,繁育性能好,大多用于安全性试验及营养与生长发育有关的研究。 该品系对性激素敏感,对呼吸道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广泛用于药理、毒理、药效及GLP实验。
一般生物学特性
繁殖性能:产仔率:92~95% ;平均窝产仔数:9.96~12.07只 ;胎间隔:28~52天;离乳存活率:95~98%。
Wistar大鼠 :Wistar大鼠由美国费城Wistar研究所育成。常用的既有近交系,也有远交群。其被毛呈白色,特征为头部较宽、耳朵较长、尾的长度小于身长。Wistar大鼠性情温顺,性周期稳定,早熟多产,平均每窝产自10只左右,生长发育快,乳腺癌发病率很低,对传染病抵抗力强。
Fisher 344大鼠:简称F344大鼠,1920年由哥伦比亚大学肿瘤研究所Curtis育成。我国从美国国立卫生院引进。书近交系大鼠,其被毛呈白色。平均寿命2-3年,旋转运动性低,血清胰岛素含量低。原发和继发性脾红细胞免疫反应性低。乳腺癌、脑垂体腺瘤、甲状腺瘤、睾丸间质细胞瘤发病率高。广泛用于毒理学、肿瘤学、生理学等领域。
SHR大鼠:又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1963年 由日本精都大学医学部Okamoto从Wistar大鼠种选育而成。属突变系大鼠,其被毛呈白色。SHR大鼠自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高,且无明显原发性肾脏或肾上腺损伤,心血管发病率高。但其生育能力,存货寿命无明显下降。
ACL大鼠:ACL大鼠由哥伦比亚大学肿瘤研究所Curtis和Dunning培育。属近交系大鼠。其被毛呈黑色,腹和脚呈白色。平均寿命2-3年,易发生先天性畸形,肿瘤发病率高。其仔鼠矮小,繁殖力差,胚胎死亡率高。
应用领域
1 生理学研究 大鼠在生理学研究中以多用途行为特征。大鼠垂体—肾上腺系统发达,垂体摘除比较容易。可用来进行肾上腺、垂体和卵巢等内分泌研究。利用大鼠对新环境易适应,有探索性,易训练,对惩罚和暗示敏感的特性进行行为学研究和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大鼠无胆囊,但胆总管较大,可用胆总管插管,收集胆汁,研究消化功能。
2 营养学研究 大鼠是第一种用于营养学研究的实验动物,为人类营养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维生素D就是用大鼠研究而发现的。由于大鼠杂食,解剖、生理与人相似,生长代谢快,对大鼠的营养研究广泛而细致,资料极为丰富,常用于维生素、蛋白质缺乏,氨基酸和钙磷代谢的研究
3 代谢性疾病研究 可应用大鼠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淀粉样变性、酒精中毒,十二指肠溃疡,营养不良等代谢病
4 药物学研究 大鼠血压和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适合研究心血管药物的药理。研究毒扁豆碱的升压作用。此外,大鼠足趾浮肿法是最常用的筛选方法,大鼠踝关节对炎症反应敏感,用于关节炎药物研究。大鼠还是进行药物评价的主要实验动物。
5 肿瘤研究 很多肿瘤可以移植到大鼠上进行研究,大鼠易患肝癌,可人工复制大鼠肝癌、食管癌动物模型。可皮下接种淋巴肉瘤。
6 遗传学研究 大鼠的毛色变型很多,可用来研究毛色记忆遗传,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由遗传疾病的大鼠,具有与人相似的表现。脑积水、听觉障碍、耳聋、白内障、垂体矮小症、无牙、无胆汁、丘脑下部尿崩症、肥胖与高血压等都是遗传疾病的良好动物模型,还可制成相似于人的实验诱发性遗传缺陷疾病动物模型。
7 传染病研究 用于研究副伤寒、流感、厌氧菌、假结核、霉型体、巴氏杆菌、葡萄球菌、念珠状链杆菌、黄曲霉菌和烟曲霉菌等微生物及其引起的传染病。
8 某些疾病研究 如支气管肺炎、多发性关节炎、化脓性淋巴腺炎、中耳疾病和内耳炎。大鼠肝切除60%至70%,仍有再生能力,可用于肝外科实验。
9 牙科学研究 用变异链球菌接种大鼠口腔,然后喂给含蔗糖食物,大鼠牙齿上的确琅质蛀损在宏观和微观上同人的蛀齿相似,可用来研究龋齿。
10 大鼠还可用于计划生育的畸胎学、避孕药研究和放射学研究。
xici/edu/biology/b567801/d***********
bioon/experiment/select/86196.s
大鼠和小鼠的区别是什么
小鼠属于啮齿目,鼠科,小鼠属(Mus)动物。小鼠是由小家鼠演变而来。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经长期人工饲养选择培育,已育成1000多个近交系和独立的远交群。早在17世纪就有人用小鼠做实验,现已成为使用量最大、研究最详尽的哺乳类实验动物。 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由于小鼠体小,饲养管理方便,易于控制,生产繁殖快,研究最深,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已拥有大量的近交系、突变系和封闭群,因此在各种实验研究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多。 大鼠属于哺乳钢,啮齿目,鼠科,大鼠属Rattusnorregicus动物。 大鼠2月龄时性成熟,性周期4天左右,妊娠期20(19~22),哺乳期21天,每天产仔平均8只,为全年、多发情性动物。喜啃咬、夜间活动、肉食,白天喜欢挤在一起休息,晚上活动大,吃食多,因此白天除实验必须抓取外,一般不要抓弄它。食性广泛,喜吃各种煮熟的动物肉。对光照较敏感。 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大鼠门齿较长,激恕、袭击抓捕时易咬手,尤其是哺乳期的母鼠更凶些,常会主动咬工作人员喂饲时伸入鼠笼的手。对外环境适应性强,成年鼠很少患病。一般情况下侵袭性不强,可在一笼内大批饲养,也不会咬人 。
sd大鼠和wistar大鼠的区别
sd大鼠和wistar大鼠的区别为:起源不同、品系不同、用途不同。一、起源不同1、sd大鼠:sd大鼠是1925年,美国斯泼累格·多雷在农场用Wistar大鼠培育而成。2、wistar大鼠:wistar大鼠是由野生褐家鼠(Rattu Norvegicus)和黑家鼠经驯化后所获得的变种。二、品系不同1、sd大鼠:sd大鼠分布区域属于近交品系的大鼠。2、wistar大鼠:wistar大鼠属于非近交品系的纯种大鼠。三、用途不同1、sd大鼠:sd大鼠广泛用于药理、毒理、药效及GLP实验。2、wistar大鼠:wistar大鼠用于药物和还培育了不少突变品系大鼠,在医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D大鼠百度百科——大鼠
SD大鼠与wistar大鼠的区别?
1、大小不同SD大鼠一般成年大鼠体长不小于18~20厘米。wistar大鼠体长为15~20厘米之间。2、头部特征不同SD大鼠头部狭长。wistar大鼠头部较宽。3、环境影响不同SD大鼠对性激素敏感性高。wistar大鼠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容易受到外界的气温,气压,湿度,躁声等方面的影响。 wistar大鼠 SD大鼠扩展资料:SD大鼠:1、毛色白化。SD大鼠较小鼠个体较大。一般成年大鼠体长不小于18~20厘米。2、长骨长期有骨骺存在,不骨化。3、头部狭长、尾长接近于身长10周龄时雄性大鼠体重可达300~400g,雌性大鼠达180~270g。4、SD大鼠的生长发育期长,但生长发育较Wistar为快。产仔多。5、对性激素敏感性高。6、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强,尤其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很强。wistar大鼠:1、特点为头部较宽,耳朵较长,尾的长度小于身长。2、性周期稳定,繁殖力强,产仔多,生长发育快,性格温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较强,体长为15~20厘米之间,尾长在10~15厘米之间,体长大于尾长。3、该大鼠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容易受到外界的气温,气压,湿度,躁声等方面的影响。但是其优良的抵制传染病能力和低自发性肿瘤发生率,成为动物实验大鼠类最为常用及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历史最长的品种。参考资料来源:实验动物中心-Wistar大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D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