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物是如何扩散的?
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受大气水平运动、湍流扩散运动,以及大气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扰动运动而被输送、混合和稀释,称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对污染物的扩散有两个作用:一是整体的输送作用,二是冲淡稀释作用。风向决定污染物迁移运动的方向,风速决定污染物的迁移速度。污染物总是由上风方被输送到下风方,在污染源下风向,污染要重一些,因此考察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时,一定要了解当地的风向;风速越大,单位时间内污染物混合的清洁空气量越大,冲淡稀释作用就越好。一般来说,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与污染物的总排放量成正比,而与风速成反比。大气除了整体水平运动外,还存在着不同于主流方向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次生运动或称为旋涡运动,这种极不规则的大气运动就是大气湍流。大气湍流与大气的热力因子--大气垂直稳定度,近地面的风速以及下垫面等机械因素有关。前者形成的湍流称为热力湍流,后者所形成的湍流称为机械湍流,大气湍流就是这两种湍流综合作用的结果。大气湍流以近地层大气表现最为突出,风速时强时弱,风向不停摆动,就是存在大气湍流的具体表现。大气的湍流运动造成湍流场中各部分之间强烈混合,当污染物由污染源排入大气时,高浓度的污染物由于湍流混合,不断被清洁空气掺入,同时又无规则地分散到其它方向去,使污染物不断地被稀释、冲淡。因此,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状态的最直接和最本质的因子,是决定污染物扩散的决定因素。凡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否则,将会使污染加重。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和大气扩散模式有什么不同,分别有哪些?
你好,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主要指的是有组织排放或者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TSP、PM10、Hg、Cd、Pb等)在区域大气环境(如气温、风速、风向、湿度、时间、云量等)的影响下,大气中稀释、扩散、迁移、转化、抬升、沉降、下洗、等运移方式,由此可以分析计算污染物最大落地点距离污染源的距离、浓度等。
而大气扩散模式涵盖的范围和因素很广,主要是指局地大气环境因地形、主导风向、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差异而产生的局地环流、复杂风场、或者其他大气扩散基本特征。
对大气污染物扩散进行预测主要有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稳态烟羽扩散模式、ADMS模式、烟团扩散模式等)。
城市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
城市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如下: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粉尘和二氧化硫。城市空气污染,是指因城市特殊的下垫面条件和边界层结构以及污染源集中而造成的空气污染。城市空气污染是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空气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己能力,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仍为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PM2.5和烟尘。城市空气污染是指因城市特殊的下垫面条件和边界层结构以及污染源集中而造成的空气污染。通常通过空气质量指数来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分为五级,相对应空气质量的六个类别。其数值越大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越大。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六项。城市是一个复杂化的整体,其中工业生产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近年来工业生产量的加大,使得工业污染物排放成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在空气污染中,来源于工业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占首要位置,污染物成分主要以二氧化硫和烟尘为主。
目前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
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国城区环境空气首要污染因子。对颗粒物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尘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特性可分为飘尘和降尘。习惯上分为:尘粒:较粗的颗粒,粒径大于75微米。粉尘:粒径为1~75微米的颗粒,一般是由工业生产上的破碎和运转作业所产生。亚微粉尘:粒径小于1微米的粉尘。炱:燃烧、升华、冷凝等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粒径一般小于1微米。雾尘:工业生产中的过饱和蒸汽凝结和凝聚、化学反应和液体喷雾所形成的液滴。粒径一般小于 10微米。由过饱和蒸汽凝结和凝聚而成的液雾也称霾。烟:由固体微粒和液滴所组成的非均匀系,包括雾尘和炱,粒径为0.01~1微米。化学烟雾:分为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雾两种。硫酸烟雾是二氧化硫或其他硫化物、未燃烧的煤尘和高浓度的雾尘混合后起化学作用所产生,也称伦敦型烟雾。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所形成,光化学烟雾也称洛杉矶型烟雾。煤烟: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粒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粒径为0.01~1微米。煤尘:烟道气所带出的未燃烧煤粒。粉尘由于粒径不同,在重力作用下,沉降特性也不同,如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可以长期飘浮在空中,称为飘尘,其中10~0.25微米的又称为云尘,小于0.1微米的称为浮尘。而粒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则能较快地沉降,因此称为降尘。扩展资料颗粒物中1微米以下的微粒沉降速度慢,在大气中存留时间久,在大气动力作用下能够吹送到很远的地方。所以颗粒物的污染往往波及很大区域,甚至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粒径在0.1~1微米的颗粒物,与可见光的波长相近,对可见光有很强的散射作用。这是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由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化学转化生成的硫酸和硝酸微粒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大量的颗粒物落在植物叶子上影响植物生长,落在建筑物和衣服上能起沾污和腐蚀作用。粒径在 3.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能被吸入人的支气管和肺泡中并沉积下来,引起或加重呼吸系统的疾病。大气中大量的颗粒物,干扰太阳和地面的辐射,从而对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气候发生影响。来自欧洲的一项研究称,长期接触空气中的污染颗粒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即使颗粒浓度低于法律上限也是如此。另一项报告称,这些颗粒或其他空气污染物短期内还会浓度上升,还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欧洲流行病学家发现,肺癌与局部地区的空气污染颗粒有明显的关联。研究人员还发现,即使污染水平短暂升高——类似城市发出雾霾警告的同时,也会使心力衰竭住院或死亡的风险上升2%—3%。这项研究将这些数据应用于美国,发现如果每立方米空气中的PM2.5减少3.9微克,每年就可以避免近8000 例心力衰竭导致的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