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姓展,名获,字子禽,曾官拜鲁国士师,相当于现在的监狱长。据说,他居官清正,执法严谨,不合时宜,遂弃官归隐,居于柳下(今濮阳县柳屯)。死后被谥为“惠”,故称柳下惠。
孟夫子目其为“四大圣人”之一,《孟子·万章下》说: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说他是圣之和也,可做百世之师,所以后世就叫柳下惠是“和圣”。但柳下惠广为人知,不是因为他是个“和圣”,而是因为男女关系上的“坐怀不乱”。
“坐怀不乱”的说法出自《诗经》的“毛诗”版本,且有几个版本。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巷伯》讲了个独居男子和寡妇的故事:昔者,颜叔子独处于室,邻之厘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至,颜叔子纳之而使执烛。放乎旦而蒸尽,缩屋而继之。自以为辟嫌之不审矣。若其审者,宜若鲁人然。鲁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厘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托之。男子闭户而不纳。妇人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为不纳我乎?”男子曰:“吾闻之也,男女不六十不间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妇人曰:“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男子曰:“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孔子曰:“欲学柳下惠者,未有似于是也。”这应该是最早的版本,形成了“坐怀不乱”故事的雏形,但此时距离柳下惠所处的年代已经相去数百年。
到元时的胡炳文(1250—1333),在《纯正蒙求》进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有了成型的“坐怀不乱”的故事: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
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卷四·不乱附妄》也有同样的记载:“夫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晚不乱。”
另一个说法,说柳下惠外出访友,途遇大雨,直奔路边古庙暂避,但一进门,见一裸体女子正在里面拧湿衣服,柳下惠急忙退出,坐于古槐之下,任暴雨浇注。此段“佳话”,成了柳下惠坐怀(槐)不乱。
不管哪种说法,柳下惠的坐怀不乱故事在元明时期才完全成型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元明时期距春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一个故事千百年后才可演变成型,也太久了点吧,其真实性令人生疑也就不足为怪了。
柳下惠的坐怀不乱故事何以迟到了这么多年才定型?恐怕这与宋明时期理学的盛行有着一定的关系。我们不妨如此来推断一下。
宋明时期,理学盛行,号召“存天理,灭人欲”,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极力推崇男女授受不亲。理论的推崇不能只喊空口号,不然太过笼统和抽象,于是,为了顺利推广这种理论,往往会树立一个典型或者榜样,如同现今的模范人物一样,把他的先进事迹广为宣传,以供大家仿效和学习。
那么谁来担此重任呢?当时很难有那么合适的人选,且万一影响力不够的话,还会适得其反。那么就到古代寻找好了,年代久远了,说黑说白由你说了去。而柳下惠是个相距千余年的古人,且在他所处的时代为儒家的大成至圣先师极力推崇,还担任过鲁国的大夫,以礼治邦,以信修身。又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狱,执法以平,治国以德。孔子高度评价他“言中伦、行中虑”,孟子也盛赞他是“圣之和者”,把他与伯夷、伊尹、孔子相提并论,后世尊之为“和圣”。这样备受圣人们推崇的人物,影响力自然是不低的,于是在柳下惠身上安个“坐怀不乱”的故事,为宣传自己的观点所用,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柳下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姓展名获,字子禽,又字季,父亲是鲁国大夫展无骇,享年100岁,谥号惠,又因封地在柳下,故后人尊他为柳下惠,被孔子成为“被遗落的贤人,”被孟子尊为和圣。柳下惠贫穷时不埋怨,富有时礼让,身居高堂忧百姓,身处乡野不忘君主,小人认识他会变得宽容,自私的人认识他会知道何为奉献。
柳下惠的美德不需要多歌颂,感觉柳下惠很出世,可是他却又入世做了官。他随遇而安,既来之,则安之,当被贬值后,也没有一气之下辞官不做。柳下惠是一个有大情怀的人,他爱国,爱人民,爱君主,爱自然,爱这个世界,爱小我,爱所有人。柳下惠就是这样的不为外界所打扰的圣人,他不会对眼前的美女金钱有贪婪之心,他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
我们无法抵达他的高度,我们会对他的做法感到怀疑,会对他的“坐怀不乱”感到吃惊。在寒冷的冬夜,柳下惠在城门遇见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子,柳下惠害怕她被冻死,便解开外衣,拥她入怀一夜,却没有任何非礼的行为。世上的确有如此的圣人,例如耶稣、老子这些与我们不同境界的人们。他们是大爱,而我们是小爱。
坐怀不乱其实在当下很多人都可以做到,这是一个美德,但这个美德并不能够全部概括柳下惠身上的独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面。在宋明理学里就主张着存天理、灭人欲,欲望是人的七情六欲,我们不应该灭除,可能是宋明理学想要宣传这种观点,然而过去的柳下惠也是儒学大师,所以就被后人这么相传了。
柳下惠,姬姓,展氏,名获,字季禽,鲁国柳下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鲁国大夫展无骇之子。作为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其"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
柳下惠曾做过鲁国大夫,还做过掌管监狱的小官。据说,柳下惠做官期间,为官清正,执法严谨,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但是由于他生性耿直,不愿攀附富贵,所以后来弃官归隐,居于柳下,也就是濮阳县的柳屯,"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
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那晚,凌烈的寒风刺人肌骨。柳下惠穿着衣服拥在被窝里,还感觉寒气逼人。柳下惠心里想,不知道这样冷的冬夜,有没有无家可归的人,想想各国征战不休,生灵涂炭,柳下惠不禁辗转难眠。正在这时,忽然传来了敲门声。柳下惠急忙起身开门,原来是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女来投宿,只见她冻得浑身抱成一团,还不住的瑟瑟发抖,脸色也冻得发青,眼看就要支撑不住。柳下惠连忙把她让进屋里,并请她上床暖和一下。可是她在被子里兀自缩成一团,浑身发抖,家里并没有暖炉,也没有其他可以取暖的东西,柳下惠恐她冻死,于是就叫她坐在自己怀里,并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就这样,那位妇女才渐渐缓过神来。只听她断断续续地说只因出门走亲戚,回来晚了,衣服又穿得太单薄,实在冻得不行了,所以才不得已敲门,并想借宿一晚。柳下惠看她一副可怜的模样,想到如果不收留她,或许她就会冻死在荒郊野外,于是就让她在怀中取暖一晚,可是柳下惠毫无私心杂念,对妇人举止有礼,绝无趁人之危的逾越之举。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也流传开来。在他死后,被后人称为"惠",又因为他居住在柳地,所以世称柳下惠。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
坐怀不乱
“坐怀不乱”的故事在中国历代广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认为是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现在,人们还用“柳下惠”或“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问题上的作风正派。
“坐怀不乱”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毛亨注释《巷伯》这首诗时讲了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独处一室的男子,邻居是一位独处一室的寡妇。一天夜里暴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被摧毁,妇人来到男子这里请求庇护。男子不让妇人进门。妇人从窗户里对他说:“你为何不让我进来呢?”男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现在我还年轻,你也一样,所以不能让你进来。”妇人说:“你为何不像柳下惠那样,能够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避寒的女子,而别人也不认为他有非礼行为。”男子说:“柳下惠可以开门,我不能开门。所以我要以我的‘不开门’,来向柳下惠的‘开门’学习。”这个故事说明,最晚也在西汉初年的时候,就有了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只是有些语焉不详。
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纯正蒙求》进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后世流传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与这个版本就大致相同了。
参考网址在这里:>
就是柳下惠,他一字季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子禽,一字季,春秋时期鲁国柳下邑(今山东新泰柳里)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惠”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为“柳下惠”。有时也称“柳下季”。他担任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有“和圣”之称。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其墓在山东泰安柳里村北。
分类: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解析:
柳下惠,又称柳下展,展氏,名获,字禽,又字季。春秋时鲁大夫,后世尊为“和圣”。因食采柳下,故姓柳,惠是其谥号。柳下,即今新泰市宫里镇西柳,旧称柳里(柳下惠故里)。柳死后,葬于村北汶河北岸,其墓历代都妥为保护。秦统一六国时曾下令:“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杀无赦!”
中文名称:柳下惠
又名:字子禽展获柳下季
性别:男
所属年代:春秋战国时代
生平简介
柳下惠即展获。雁时鲁国大夫。姓展,名获,字子禽,食邑柳下,一称柳下季,“惠”是谥号。
余展无骇为鲁国司空。子禽官拜士师(掌管监狱的官)。因他居官清正,执法严谨,不合时宜,弃官归隐,居于柳下(今濮阳县柳屯)。死后被谥为“惠”,故称柳下惠。
旧小说多引用“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来赞扬男子之美德。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女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於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也有传说是:某年夏天,展获外出访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庙暂避,但一踏进门槛,见一裸体女子正在里面拧衣,展获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浇注。庙内妇女发觉,躲在门后,忙着湿衣。此事传为佳话,故有“柳下惠坐怀(槐)不乱”之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