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工资帽的目的:为了保证各支球队的平衡,让比赛观赏性更加足,所以设置了工资帽以此来限制各支球队的老板在招募球员时,所能承受的薪资。如果超过这个工资帽,就会按照超过的多少来扣除相应的奢侈税,通常超出的越多,而扣除的奢侈税就越高,这是球队老板不能接受的,所以在选择与球员签约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工资帽的问题;
硬工资帽的意思是:就是签约的球员薪资总和不能超过这个线,即使球队老板有钱不在乎,也不行,这个就是限制多名球星在一个球队签约!
而超过了硬工资帽还想签约球员,那就只能是中产特例和拉里伯德条款:
1、每支球队每年有一个中产特例 即超过工资帽以后仍可以用500W+签下一名自由球员
2、当一名球员在3年内没有通过自由球员市场转签其他球队 则该球员符合拉里·伯德条款 球队在超过工资帽以后仍可以与该球员签下超过底薪的和约
软工资帽的意思是:就是签约的球员薪资总和有个超过的基本的线,这个线是浮动的,超过多少,就要相应的付出多少奢侈税,超过的越多付出的奢侈税就越高,直到达到硬工资帽为止!
NBA工资帽(Salary cap)是NBA最著名工资限制条款。球队花在球员身上的工资总额不得超过这个数字。工资帽的概念1984年被引入,NBA联盟和球员工会之间首先进行谈判,只有双方同意,工资帽才被正式公布。每年NBA的工资帽都在增加,1997-98 赛季是2690万美元,2010年是5800万美元。2013-2014赛季又递增到了58679万美元。
2015年7月,NBA公布2015-2016赛季的工资帽是7000万美元。
与足球联赛不同,NBA是一个没有升降级的封闭联赛,所以他们必须有自己的规定来保持整个体系的“生态平衡”,让没钱的球队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间,避免发生一个或者数个豪门包揽冠军的情况发生。总之一句话就是,在NBA,花钱也要受到各种限制。
为了限制花钱,NBA引入了工资帽和奢侈税两个概念。
如果没有工资帽,财力更好的球队就会比其他队更容易地获得更好的自由球员。 基本思想是如果球队的总工资单没有超出工资帽球队只能签一位自由球员。如果哪支超出工资帽就要向联盟交纳NBA奢侈税。因此所有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NBA工资帽的出处是根据NBA前一年的总收入,在nba,工资帽是最著名工资限制条款。每年的“工资帽”是根据nba前一年的总收入,然后取这个总收入的48%作为nba球队工资总额。再拿这48%的总收入除以nba球队总数30支球队,得出的平均数就是当年的“工资帽”,球队花在球员身上的工资总额不得超过这个数字。工资帽的概念1984年被引入,NBA联盟和球员工会之间首先进行谈判,只有双方同意,工资帽才被正式公布。每年NBA的工资帽都在增加,1997-98 赛季是2690万美元,上赛季是4384万美元,而2010年则是5800万美元。基本定义 工资帽的具体数额和NBA前一年的总收入密切相关。具体来说,这个工资帽是根据 NBA标志 NBA前一年的总收入,然后取这个总收入的48%作为NBA球队花钱的资本,再拿这个48%后的收入再除以29(NBA上赛季球队总数),得出的平均数就是当年的工资帽,各球队花在球员身上的工资总额不得超过这个数字。 如果哪支超出工资帽就要向联盟交纳NBA奢侈税 70-431 工资帽(Salary cap):在NBA,工资帽是最著名工资限制条款。每年的“工资帽”是根据NBA前一年的总收入,然后取这个总收入的48%作为NBA球队工资总额。再拿这48%的总收入除以NBA球队总数29支球队,得出的平均数就是当年的“工资帽”,球队花在球员身上的工资总额不得超过这个数字。 不过,考虑到自由竞争的特性,这个“工资帽”并不是什么硬帽子,在一定状况下,球队的工资总额可以超过这个数目。NBA去年的“工资帽”是4384万美元,今年的工资帽是4387万美元。 第三方托管(Escrow):还记得1999年NBA球员工会和官方那场旷日持久的罢工谈判吗?“罢赛风波”最后的妥协产物之一就是这个“第三方托管”。它正式实行日期是2001—2002赛季。具体做法是NBA官方将球员薪金的10%先扣下来,放入一个托管的账户中。如果球员最后的收入没有超过联盟29支球队总收入的55%,那么这个托管的钱将原数奉还。但是如果球员最后的收入超过了55%,那么这笔钱就被官方没收了。 第三方托管就像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迫使”球队的薪金总额不得超过55%,以维持球员交易市场的稳定。 奢侈税(Luxury tax):这就是上述的那个55%的核心所在。工资帽是软的,如果球队老板掏出的银子超过了联盟总收入的55%,那就必须交纳奢侈税。 下个赛季的“工资帽”是4387万美元,那么奢侈税就应该是5460万美元。如果你无视它的存在,就要遭受严厉的惩罚。惩罚一是托管的那笔钱不还给运动员了,惩罚二是你在55%之上即5460万美元以外每花一美元,还要交纳一美元的奢侈税。这两罚并行,必然会让那些“烧钱”的球队老板掂量掂量。
“工资帽”的出处是根据NBA前一年的总收入,在nba,工资帽是最著名工资限制条款。每年的“工资帽”是根据nba前一年的总收入,然后取这个总收入的48%作为nba球队工资总额。再拿这48%的总收入除以nba球队总数30支球队,得出的平均数就是当年的“工资帽”,球队花在球员身上的工资总额不得超过这个数字。 由于NBA的合同一般规定每年有一定涨幅,因此同一年工资的排名并不真正反映该球员合同总价值的排名。
排名没有计入当年在特赦条款下被裁的球员,比如芬利,他除了领到0607赛季新东家的工资外,按原合同还可以从小牛队得到1727万美元,不过由于他们被原球队买断合同时都有君子协议,剩余工资大多将在若干年内分期支付,而不严格按照原合同规定的年限和比例。 NBA当中实行的是软工资帽政策。在硬工资帽的例子当中,任何球队不允许超过规定的工资总额进行操作。而我们所说的软工资帽恰好相反,在相关条件下可以略超上限(比如缴纳奢侈税)。事实上,在现实操作中,很少球队能够把薪金降低到工资帽以下。
做出这种规定是为了促使有能力的球员尽量留队。球员的工资额是与日俱增的,如果某支球队出于上限的原因不能留下一名深受当地欢迎的、有能力的资深球员,那就太可惜了,所以联盟设置了软工资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