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郑板桥写竹子的诗

时间:2025-01-18 18:57:34 编辑:阿旭

郑板桥一首有名的写竹子的诗?

郑板桥一首有名的写竹子的诗是《竹石》。《竹石》全诗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全诗译文:(竹子)紧紧依傍着青山绝不放松,竹根深深扎进岩石的缝隙之中。历经无数磨难依然那么坚韧,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北风。全诗赏析:这首诗为题咏竹石图之作。郑燮画竹,不但神理俱足,画出竹的各种自然风采,而且常通过题诗赋予竹以人的刚毅风骨和高尚节操,从而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此诗侧重写竹,兼及于石,借歌颂竹子耐风寒和立根于青山破岩之中,寄托自己生活和道德的理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用拟人手法形容竹子的扎根于散乱、破碎的岩石之中,不怕土薄石坚,基础不牢,却像锋牙利齿一般,一旦咬定就不放松。“咬定”写其坚定不移的形态,“立根”言其本性孤高而不随俗,可见其扎根之深且稳。“原”字有推其根源之意,正因为此竹“立根原在破岩中”,以青山为家,才生长得更为坚劲挺拔。这就生动地刻画出了竹子坚劲、顽强的性格。第二句既为第一句作了解释,又为后两句张本。有了前两句的铺垫,自然地引出了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还”字有仍然之意,又有反而之意。意思是说,任你四面八方的狂风暴雨,一年四季的霜打雪冻,千般磨折,万般打击,它反而更苍劲挺拔,坚韧不移,顽强不屈。这就进一步描绘了竹子无视环境压力的豪放气概。这既是竹子的天赋禀性,也是诗人所憧憬和所追求的。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诗人在赞美竹子的坚定顽强中,隐寓出自身的刚劲风骨。

郑板桥写竹子的诗句

郑板桥写竹子的诗句如下:1、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2、清·郑板桥: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案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3、效李艾山前辈体(清)郑板桥: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4、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清)郑板桥: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5、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6、竹石清·郑板桥: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郑板桥竹子的诗

1、《竹石一》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2、《竹石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4、《效李艾山前辈体》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5、《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6、《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