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时间
历年高考时间固定在每年6月7、8日(2020年为7月7、8日)。1977年之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沿用的是民国旧制,大学单独招生考试。1952年,新中国举行了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统一命题、答案和评分标准,确定高考时间为每年8月15、16、17日三天,并一直沿用到1966年,标志着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制度的建立。直到1966年废除高考,高校停止招生。1977年,复出后的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由33位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并于当年12月11日举行了高考,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1978年开始,全国高考时间就统一了,也从冬天变为了夏天,时间是7月20日到23日,具体为20日上午政治、下午物理,21日上午数学、下午化学,22日上午语文、下午外语。2002年第一次全面实现网上录取;2003年将考试时间提前至更为凉爽的6月7、8日,谐音“录取吧”。部分地区高考时间
历年高考时间
历年高考时间都是每年的7月7日至8日,除了2020年除外。高考考试时间是由教育部统一调度的,因此全国各地高考考试时间是相同的,每年高考考试一般在6月7日、8日两天,个别省市因学业水平考试会在9号继续进行。而受2020年疫情影响,经研究决定今年高考考试推迟一个月进行,即7月7日至8日举行。为缓解高温天气和自然灾害对高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考生身心健康、提高考试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经调研论证,并报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从2003年开始调整高考时间,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高考前应注意的事项1、适度运动临考前夕,学生大都不爱运动,主要是学习紧张没时间运动。但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度运动,比如散步、跑步、打一会儿球,或跳几分钟绳,或在阳台上做一会儿操,等等。这样,可以缓解紧张的神经,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考试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清醒的大脑。2、适度交流同龄人一起迎考,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同学间适度交流,进行感情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同学之情对增强信心、减缓压力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考前时间宝贵,切不可长谈。除了和同学交流外,还可与老师、家长、亲友交流。3、充分准备认真做好考前的复习和准备工作,注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做到胸有成竹,心中不慌,从而预防考试焦虑的产生。
高考时间
高考时间如下:2022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高考时间2022年具体时间及科目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省级统考时间: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将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通知强调,将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及农村地区招生倾斜力度;将进一步深化高校考试招生改革;进一步加强招生录取规范管理。严禁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
2018年高考时间
其他信息: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出台以后,以后的高考将不会再分文理科,将执行最新的考试制度。那么2018年高考要怎么考?2018年高考考几门? 2018年高考考几门——高考政策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目的就是探索招生录取与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高考,都主要是按文理分科,考察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外加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成绩,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x,高校在招生时依据这些考试的高考总分数进行录取。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7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技术(技术只供浙江考生选择)六(或七)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教育部(微博)副部长杜玉波说,改革的重点是探索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两依据、一参考”。目的是破解“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高校科学选才。 2018年高考考几门——各省考试方案 1、“3+x”方案,应用于大部分省市 “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涵盖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涵盖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最被人们接受的。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 2018高考文科考哪几门 2、“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应用地区:江苏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8年起,江苏省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其中,“3”指“语文、数学、外语”,语文160分(文科加考40分加试题)、数学160分(理科加考40分加试题)、外语120分,满分480分。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含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7科,各科原始满分为100分,考生需参加未选为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5门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考试含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各科原始满分120分。 文科考生必考历史,理科考生必考物理,再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选一门,普通类考生须全部达c等方可参加高考和选修科目测试。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分为4个:a、b、c、d。 3、上海方案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每科150分其中英语一年两考,取最高分。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选3门,每科70分,按照aa+……比例给分。其中地理等级考在高二。总分660分。 4、浙江方案 必考学科: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 选考学科: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学生要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选考科目每年会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每门总共安排3次统一考试,考生可自行决定参加时间,每门科目最多参加2次,选考科目成绩实行等级赋分,如成绩在前1%者赋分100分加入高考总成绩。总分750分。